歲末年終,各種績效考核接踵而至。我和兩個同事負責匯報材料的撰寫和PPT制作。按照慣例,上級部門會下發(fā)績效考核的正式通知。今年風云突變,前一天下發(fā)通知,第二天就要匯報。我們火急火燎地趕出了匯報材料,由于時間緊張,領導未來得及仔細批閱就去匯報了。
匯報結束后,領導將我們部門批評了一頓,意思是大家辛苦了一年,沒有把特色和亮點匯報出來,可能會影響單位的考核結果。我解釋道:“今年通知下發(fā)有點急,時間太倉促。”但領導的一席話,讓我們啞口無言:“功夫要下在平時,不能臨時抱佛腳,只有從閑時著眼,忙時才能從容。”此項工作每年都要開展,理應提前謀劃、提前預備,這的確是我們工作的失職。
反思此事,讓我聯(lián)想起父親賣菜的故事。三十年前,父親為了補貼家用和供我讀書,當起了菜農(nóng)。那時,鄉(xiāng)村種菜的規(guī)模很小,沒有菜商上門收菜,父親便自己去賣。賣菜的運輸工具是一輛自行車,車后座上用兩根木棍支撐著兩個竹簍,把菜放在竹簍里,然后到集市上售賣。
每逢下雨,父親也不閑著,不是檢查竹簍有無漏點,就是檢查車軸轉動有無異響,或是檢查車胎有無裂紋,抑或檢查車鏈條是否干澀。這時,母親就會心疼地埋怨父親:“你啊就是個苦命人,好不容易遇到下雨天,還不好好休息休息。”父親總是淡淡一笑:“閑不住啊,閑的時候忙一點,忙的時候就會閑一點。”我當時讀初中,對父親的話似懂非懂。
多年以后,追憶往昔,我終于明白了父親那句話蘊含的人生道理,也找到了其他菜農(nóng)經(jīng)常遭遇“車囧”而父親卻總是平安無事的原因。如今,父親早已不做菜農(nóng)了,但他一直保持著“閑中忙過”的習慣。此時此刻,我不禁對父親樸素的人生哲學肅然起敬。
無獨有偶。單位新來的保潔大姐,手腳勤快,干凈利索,干得游刃有余,深得同事贊揚。一日,我向大姐請教,大姐謙虛地說:“我也沒啥秘訣,就是閑的時候多干點?;覊m也怕勤快人,你勤快了,灰塵就懶了?!贝蠼愕囊环捵屛宜尖饬季?,看來樸素的哲學道理都蘊含在生活中,等待著我們解開它的面紗。
《菜根譚》中云:“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币每臻e做些事情,等到忙碌緊張的時候就會受益匪淺。
觀復博物館創(chuàng)辦人馬未都曾經(jīng)講過,人生成功不需要有特別復雜的思維方式,只需要做到一點“凡事多想一步”,因為大多數(shù)人只想眼前的事,凡事多想一步的人肯定比別人有規(guī)律性。馬未都的觀點與“閑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是而言,作為一個稱職的職場人,閑的時候著眼于忙,忙的時候要考慮到閑,只有“閑”與“忙”二者兼顧、合理搭配,方能做到忙中不亂、淡定從容。
編輯 馬哲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