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到文友寄來陽羨雪芽時,距今整整三年。茶僅100克,根本沖不了幾泡,然而,就是這不起眼的100克,在讓我放慢了飲茶速度的同時,也對其有了不同的認識。它是一款文靜的茶,這個在腦海里突然蹦出的詞,瞬間讓我的動作緩慢下來。
文靜是一種品質(zhì),每種茶葉都有屬于自己的品質(zhì),所以,不同品質(zhì)的茶也被茶人發(fā)明了相應的注水方式。他們不僅對注水方式進行了總結(jié),還歸納出了針對茶葉品類的手法,如:沿邊、定點,高沖法,與其相適應的是香氣高揚的茶,像鐵觀音、鳳凰單叢、阿里山烏龍等;正心、定點,低斟法,針對的是塊狀緊壓的茶,像老白茶、普洱、漳平水仙等;沿邊、定點,低斟法,則適合碎散茶或投放量多的茶,這種茶種類較為繁雜;定點、環(huán)繞,低斟法,此法較適合細嫩芽茶,像綠茶、白毫銀針、茉莉花茶、金駿眉等;中心螺旋,或覆蓋低斟法,這種手法對條索蓬松易浮起的茶有著較好的效果,像散白茶、散生普等。我從沒想過這些手法,卻也不得不承認,若非陽羨雪芽,我是永遠不會關(guān)心這些的。我打心眼里佩服這樣的人,他們的執(zhí)著和認真,不僅讓我見識了自己的淺陋,也為我在將來飲茶時平添了些許賣弄的底氣。
之所以說陽羨雪芽是文靜的,自然和沖泡手法有關(guān),畢竟它太細嫩了,定點、環(huán)繞、低斟,遠比沸水直沖要來得舒適。當然,注水速度的緩慢,不僅讓每一片茶葉擁有了足夠的適應過程,還讓我們盡情地領(lǐng)略了茶葉在水中起舞的曼妙,茶香更是得到了充分的散發(fā)。
在沖泡陽羨雪芽時,我第一次使用了青山綠水杯,這種真空雙層的杯子,因為內(nèi)層的底部設計成凸出的山體模樣,讓滾動的茶葉仿佛在圍著青山翻轉(zhuǎn),美感十足。其實,我對茶具本無要求,只是飲茶時間長了,手上難免會有幾套。最多的自然是普通的手杯,玻璃、水晶、不銹鋼,基本上都是贈品;建盞和紫砂也有,因其煩瑣,幾乎不用;也有彩釉陶瓷,又厚重,又笨拙,更適合收藏;常用的是一套德化陶瓷,小巧精致,價格適中,符合我的飲茶理念。我用青山綠水杯泡過多次茶,唯對陽羨雪芽產(chǎn)生了文靜的感覺,
通常覺得是人在挑茶,事實上,茶也在挑人。人可以通過表情和態(tài)度展示喜惡,茶不同,茶的態(tài)度是隱忍的,且更具包容性,它既有對紫砂、陶瓷和建盞的區(qū)分,也坦然接受粗瓷大碗和簡單的玻璃器皿;它既接受精致的茶針和茶匙的輕撥慢放,也接受指掌的隨意捏拿。無論哪種形態(tài),只要沏入沸水,茶葉便會盡量釋放自己。只是,對不同的飲者而言,不同茶具泡出來的茶,味道是各異的。
我飲茶隨意時,信手取之,紫砂、陶瓷、玻璃杯子皆可,既無器具之別,也無手法之分;講究時,煞有其事,端身正坐之余,凈手、煮杯、燒水、取茶,然后從沖泡、聞香,到觀色、品味,每一步皆中規(guī)中矩,頗有風范。說是唬人也不完全,畢竟前前后后喝了幾十年,對茶的品質(zhì)也算有點兒認知。但是,把陽羨雪芽說成一款文靜的茶,當是我的獨創(chuàng)。
陽羨雪芽多為細嫩的芽葉采摘,經(jīng)過殺青、揉捻、整形等工序,變得外形緊致、勻細,纖體之上有著肉眼可見的銀毫。沖泡時,無論時間長短,都不妨礙茶葉的舒展。注入開水的陽羨雪芽是低調(diào)的,在淡定和靜謐之中,一芽一葉緩緩舒展,毫不掩飾葉底的幼嫩之色,待杯中茶葉完全打開,依舊溫文爾雅,既不因湯色之清而張揚,也不因形體之美而驕傲?;蛑蒙肀?,或懸浮杯口,大有“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之態(tài)。自然、從容,非文靜不可比擬。
茶湯同樣是陽羨雪芽展現(xiàn)文靜的手法之一。湯水清澈、微黃,帶著一絲若隱若現(xiàn)的綠意,初見會以為是受了杯子影響,再看方知茶葉已深深地印入了心底。此時,最易讓人聯(lián)想到的是,蒙蒙煙雨中,流水、小橋、人家,以及點點起伏的吳山。并非信口開河,實在是浮蕩的銀毫令我產(chǎn)生了錯覺。如此不施粉黛的茶水,難道不正是文靜最該有的樣子嗎?
我曾讀過一篇茶文:“一湯不施粉,二湯淡淡妝,三湯握柔荑,四湯舞霓裳,三湯四湯盡,人生已至臻?!比缃裼X得該文恰是契合了陽羨雪芽的氣質(zhì),不施粉的從容是文靜,淡淡妝的素雅是文靜,三湯四湯更是對它味道的最美描述。
陽羨雪芽的文靜之美,始于清雅,終于鮮醇,既不波瀾壯闊,也無大起大落,仿佛開了悟的人生。
如果說清平、柔和是陽羨雪芽的特色,文靜就是它的風骨。
提及陽羨雪芽,才發(fā)現(xiàn)當時并未留意茶葉產(chǎn)地,如今赫然發(fā)現(xiàn),它的產(chǎn)地蘭山茶場,是在素有“中國陶都”之稱的宜興市丁蜀鎮(zhèn)。這個鎮(zhèn)不僅有歷史文化深厚的紫砂一條街,更有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紫砂陶制作技藝。而我對它的印象,早在二十多年前朋友送我的第一套紫砂壺時便已深刻。那套壺就是出生于丁蜀鎮(zhèn)的周桂珍大師作品。而在我手中的《陽羨茗壺系》一書,同樣記錄著明代紫砂壺創(chuàng)始者金沙寺僧人,也與丁蜀鎮(zhèn)相關(guān)。
我和陽羨茶接觸雖晚,但聞名已久。宜興的文友,是個源頭茶的尋訪者,我經(jīng)??吹剿秊榱艘豢詈貌瑁甲咴诓煌牟枭胶筒鑿S之間。
蘭山茶場是她常去的地方之一。茶場位于江蘇省最南端,太湖西岸的蘭山山坳,其呈酸性的土壤和鐵錳淀積,是茶樹生長發(fā)育的理想之地。那里風光氣候獨特,冬暖夏涼,溫暖濕潤,有“雨洗青山四季春”之稱。茶場創(chuàng)立于2000年,短短二十多年,取得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了江蘇省重點產(chǎn)茶企業(yè)之一。該茶廠不僅有優(yōu)秀的種茶和制茶人,還毫無保留地把經(jīng)驗進行外傳,為社會培養(yǎng)手工制茶師傅。我對陽羨雪芽的好感,不由分說地又多了一分。
陽羨雪芽的品質(zhì)之優(yōu),還得益于當?shù)厥艿奖Wo的地理環(huán)境,在國家發(fā)布的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丁蜀鎮(zhèn)便在其中。環(huán)境保護,對一方水土來說,才是最厚重的愛。
阿土:本名莊漢東。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出版作品集六部。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