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贏,只是一個結果。贏,是對當下所作所為的認可,是對你腳下所行方向的肯定。我們不應糾結于輸贏,而應將這不起眼兒的一小段旅程放下,放眼于未來。然后,盡快踏上人生的下一趟列車。
——題記
“贏,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樂的目的地?!?/p>
這是近段時間某音樂節(jié)目中的一句經典勵志語。想起前段時間看過的《長安三萬里》,我不禁將它與李白關聯,產生思考。
從一名初中生的角度來看,李白是人生的贏家。他以與生俱來的天賦,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優(yōu)秀詩篇,結交了不少文人雅士。他的詩歌既彰顯了自身的灑脫,又將唐詩的浪漫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少詩作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他本人也以“詩仙”之名流傳千古。
但換個角度看,李白似乎又是人生的輸家。他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少年時衣食無憂,他揮金如土;青年時他放言“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可惜卻無人賞識;中年以后他愈加潦倒,被人排擠丟了官職,卻又陰差陽錯地加入了永王的叛軍。他空有鴻鵠之志,卻未能建立不朽的功勛。
但他從不局限于眼前的輸贏與得失,時刻準備著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在短暫地寄情于山水后,他發(fā)覺自己報國之心未滅,便又開始尋求機遇。他游歷各地,結交朋友,希望日后東山再起??上运]未果。盡管命運如此薄待于他,他卻從未向命運低頭。
他有過許多次失敗的經歷,但他很少哀戚抱怨。即使身處低位,也敢喊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幾經磨難,仍能在晚年生發(fā)出“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暢快;他明白遺憾是人生的常態(tài),學會了與自我和解,平靜地寫下“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輸贏乃人生常態(tài),我們應學習李白的品質,不過分追求輸贏,而是放眼于未來,迎接人生的新挑戰(zhàn)。
[亮點解析]
作者是個小小哲學家,能在文章中辯證地分析與闡述輸與贏的關系。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列舉了李白的生平事跡,高度評價了李白的豁達胸懷,對當代中學生很有啟發(fā)作用。在寫法上,文章大量引用李白的詩句,體現出作者較深的文學底蘊。
(指導教師: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