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有兩只眼睛、兩個鼻孔和兩只耳朵,卻只有一張嘴?
小貓小狗怎么沒有綠色的?
……
家中有小孩的家長,是不是也經常被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難倒?來自北京的“奶爸”郝博偉,就常常要面對女兒千奇百怪的問題。雖然他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但有時也會被問得一頭霧水。
為此,郝博偉將女兒的疑惑全部整理出來,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后,用動畫短視頻的形式,幫女兒和其他“好奇寶寶”答疑解惑。他也因此收獲了眾多粉絲,并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一項新事業(yè)。
郝博偉是85后,出生于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工程師。他從小就對玩具構造、機械零件等充滿興趣。此外,郝博偉還特別喜歡看少兒科普動畫片和相關的畫報。
2003年,郝博偉考進清華大學機械系。大學期間,他自學了很多從未接觸過的知識,比如編程、制作短視頻等。本科畢業(yè)后,郝博偉在一家研究所從事軟件開發(fā)工作。然而,7年的程序員生涯讓他的視力和腰椎都出現(xiàn)了問題,他開始厭倦這種機械性的工作。
2013年,郝博偉決定辭職創(chuàng)業(yè),但因經驗不足,創(chuàng)業(yè)項目都以失敗告終。
2016年,郝博偉與女友孟云結婚,次年女兒圓子出生。孟云是設計師,平時有自己的事業(yè)要忙,經常要到全國各地出差,于是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郝博偉索性留在家里,成為一名全職“奶爸”。
女兒兩三歲時,已經能流暢地造句了,便開始問郝博偉很多問題。有些問題,郝博偉覺得并不好回答,就會去查閱相關資料,然后耐心地給孩子解答。“因為孩子的每一個提問,都代表著他們在思考,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一個途徑。如果大人只是敷衍地回答,就會慢慢磨滅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一年春天,郝博偉帶女兒逛公園。剛一出門,女兒就被陽光刺得睜不開眼。正當郝博偉打算回家拿一把遮陽傘時,女兒突然開口問:“爸爸,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呀?”郝博偉在腦海中快速檢索著相關知識,然后給出了科學解答:“我們平時看到的太陽光,實際上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7種顏色組成的,但大氣中的小微粒散射藍光的能力要大于散射其他顏色光的能力,所以我們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明白了嗎?”女兒笑著點點頭。
可剛解答完一個問題,女兒又會冒出更多的為什么:“爸爸,那為什么花朵有很多好看的顏色???花有沒有綠色的呢?”這讓郝博偉有些應接不暇。
為了科學、嚴謹?shù)鼗卮鹋畠禾岢龅母鞣N問題,郝博偉不僅會查閱許多資料,甚至還用電腦制作了一些動畫短視頻,給女兒答疑解惑。小孩都喜歡看動畫片,郝博偉此舉正是投其所好,女兒開心極了。
一天,圓子問爸爸:“為什么小貓小狗沒有綠色的?”郝博偉首先溫柔地肯定了孩子通過觀察得出的結論,然后他從哺乳動物體內的色素和基因入手,分析出了它們身上只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顏色;接著,他又從達爾文進化論的角度,講述了變異的綠色基因會在物種進化過程中被淘汰。一個看似難以解答的問題,只用了兩分鐘就被他闡釋清楚了。
郝博偉把回答女兒問題的過程錄成小視頻,發(fā)到了抖音平臺上。評論區(qū)有網(wǎng)友留言:增長知識了,點贊!高知爸爸啊,你家孩子的童年太幸福了!
郝博偉這種寓教于樂的陪伴模式,不但讓女兒感受到了樂趣,也讓他的抖音賬號收獲了一大批粉絲。這些粉絲群體里有許多是家長,他們遇到答不出來的問題,就會在評論區(qū)留言求助郝博偉,然后再“現(xiàn)學現(xiàn)賣”地把答案轉告給自家孩子。
每次去幼兒園接圓子,郝博偉就會被人團團圍住。圓子也會驕傲地向大家介紹:“這就是我的科學家爸爸!他懂的知識可多可多啦,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就問我爸爸呀!”
為了讓女兒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郝博偉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講解地球構造時用費列羅巧克力演示;描述壁虎的生理特性時,做“壁虎能不能爬上不粘鍋”的情景實驗……為了簡單明了地將知識說清楚,又能讓家長記得住視頻內容,郝博偉將每期視頻的時長設定為1分鐘之內。但想要用短短60秒講清楚一個科學知識并非易事,他每次都要花幾個小時查找資料,然后提煉總結、編寫文案,之后再進行視頻錄制和剪輯。
2021年的一天,圓子在家中清洗塑料恐龍玩具時,發(fā)現(xiàn)幾只小恐龍很快沉入水底,而較大的那幾只卻漂浮在水面上,她便好奇地問爸爸為什么。郝博偉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知識普及機會,便打開手機錄像功能,開始解釋:“這是因為大恐龍是空心的,而小恐龍是實心的。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一個物體浮在水中時,會排開一部分水,而浮力就等于它所排開的水的重量。實心恐龍因為體積小,排開的水少,所以浮力小,就會沉下去;空心的恐龍體積大,排開的水多,浮力就大,因此能夠支撐它浮在水面上。”
盡管郝博偉也知道,女兒現(xiàn)在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物理原理,但他相信,女兒將來接觸到相關知識時,兒時的這些疑問和體驗,會成為她理解和接受新知識的橋梁。
拍攝完這條視頻,郝博偉將其分享到了抖音平臺。為了激發(fā)觀眾的思考,他特別選擇了“船為何能浮在水面上”這個問題作為視頻的主題,吸引了不少網(wǎng)友點贊和留言。
隨著時間的推移,郝博偉的科普賬號越發(fā)受到孩子和家長們的青睞,他也被粉絲們稱為“行走的十萬個為什么”。一位家長在評論區(qū)留言:“現(xiàn)在網(wǎng)上做科普的賬號很多,但針對兒童的科普賬號卻很少,你是其中最棒的一位!”
在郝博偉的知識熏陶下,女兒圓子也有了一系列變化:隨著好奇心不斷被激發(fā),她會自發(fā)地去閱讀科普讀物和繪本;在幼兒園里,她會很自信地給小朋友們普及各種簡單的科學知識;有一次去博物館,圓子說出了爸爸從未教過她的幾種蜥蜴種類的名字,這讓郝博偉感到意外和欣喜。
目前,在“清華圓子爸爸講科學”抖音賬號上,郝博偉回答的各類問題已經達到200多個。比如,對于“人為什么有兩只眼睛、兩個鼻孔、兩只耳朵,卻只有一張嘴?”這一問題,很多家長不會從科學角度嘗試回答,只會從“人情世故”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解答:“這是為了讓你多聽多看、少說話。”
而郝博偉給出的答案是:“人兩眼的瞳距約為60毫米,正是這60毫米讓雙眼看到的圖像略有差異,從而人們的大腦里會形成立體的圖像,以便更好地判斷物體的距離;耳朵和鼻孔也是相似的原理,兩只耳朵和兩個鼻孔交替使用可以增加人們在自然競爭中的優(yōu)勢;而嘴巴和消化道連通,多一張嘴就會增加感染病原體的機會,并且增加吞咽出錯、嗆水的風險,優(yōu)勢不多,所以無法在演化中成為主流?!?/p>
郝博偉認為,雖然自己的解答是假說而不是定論,但仍然包含了很多科學知識和思辨精神。他最想通過抖音平臺實現(xiàn)的,恰恰就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方式,讓理性慢慢進入孩子的潛意識。
2024年2月,郝博偉應邀參加中國科技館、教育部宣傳教育中心、抖音聯(lián)合發(fā)起的“流動科學課”,給孩子們講解了空氣大炮的秘密。當空氣大炮“砰”的一聲發(fā)射成功,圓形的環(huán)渦狀炮彈徑直飛向遠方,孩子們都不由得發(fā)出了驚嘆聲。在這一連串驚嘆聲的背后,必然又會有許多憧憬科學的種子被埋下。
通過這次活動,郝博偉也真實感受到了區(qū)域之間的教育差距,看到了“流動科學課”的價值。后來,他還陸續(xù)前往河南、甘肅、吉林等地舉辦公益科學課。
女兒一天天長大后,郝博偉也回歸了職場,成為一家少兒編程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他和同事們主要開發(fā)少兒科普類的應用程序,產品剛投放市場就廣受歡迎。郝博偉沒想到,做圓子的爸爸竟讓他開創(chuàng)了新的事業(yè)。
郝博偉說,他拍攝親子科普視頻的初衷是陪伴女兒成長。如今,他的作品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他希望自己能陪伴許許多多的孩子共同成長,為他們開拓更廣闊的人生視野!
(摘自《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