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提供通關(guān)便利,讓暫停三年的跨境留學生回到了他們心心念念的學堂,與中國小朋友一同學習成長,收獲友誼和信任?!比ツ?2月4日,銀井邊防小學校長孫加亮來到云南邊檢總站瑞麗邊檢站銀井分站,將一面鮮紅的錦旗送到民警手中。
“銀井”,因為一口在中緬邊境線上的清澈水井而得名,井水無論刮風下雨、烈日天干都甘甜冷冽,如同掛在當?shù)厣贁?shù)民族服飾上的銀器一般。這口井幾十年來都是附近中緬兩國邊民的重要飲水來源,也是中緬情誼的共同見證。時代的浪潮推動著邊境村寨的振興,“邊防小學”也就在這口井旁邊建設(shè)起來,移民管理警察和邊防小學的故事也就是從這里開始。
秋去冬來的瑞麗市姐相鄉(xiāng)銀井村,依然生機勃勃、瓜果飄香,傣家竹樓依水而建、錯落有致,紅磚斜瓦與花草交相輝映,蜿蜒的鄉(xiāng)村小道干凈整潔,美景如畫。
“叔叔好!”8歲的小姑娘相喊每天上學都會經(jīng)過銀井通道,都要向站哨的移民管理警察禮貌問好。相喊的普通話很標準,很難想象她是一名緬甸籍的小學生。“她剛來學校的時候一句漢語都不會,而且比較害羞,也不愛和同學們交流。后來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時間長了,性格越來越開朗,學習成績也在班里名列前茅?!卑嘀魅沃芾蠋熃榻B。
2008年12月,為解決邊境地區(qū)境內(nèi)外邊民子女“上學難”的問題,銀井分站主動協(xié)調(diào)駐地有關(guān)部門開創(chuàng)“地方黨委政府—邊防部隊—教育部門”三方聯(lián)創(chuàng)模式,在銀井小學的基礎(chǔ)上打造設(shè)施完善、管理規(guī)范、富有邊防特色的“國際學堂”——銀井邊防小學。作為中緬情誼的美好見證,銀井邊防小學也被譽為“中國第一所邊防小學”。
每天,“境留”學生掛著“出入境優(yōu)先候檢卡”在把銀井村一分為二的71號界碑旁來回穿梭,成為了中緬邊境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在這里,緬籍學生與中國學生接受一樣的義務(wù)教育,學習一樣的課程,這些緬籍學生也被親切地稱為“小小留學生”?!敖ㄕ?6年來,71號界碑不僅是地理位置的標記,也是我們一代又一代瑞麗邊檢人扎根邊疆、奮斗邊疆、建功邊疆的歷史見證?!便y井分站黨委書記郭青毅由衷地說。
去年3月5日的春季入學典禮上,位于祖國西南邊陲的銀井邊防小學舉辦了隆重的歡迎儀式,當?shù)攸h委、政府和銀井分站為新入學的17名緬甸籍新生送上了嶄新的書包和文具。警校共建16年來,銀井邊防小學共接收了174名緬甸籍適齡學童入校,相喊是第174名。
“中緬兩國山水相連,互為友好鄰國?!边@是我在語文課本里了解到的中國,相喊用稚嫩的聲音笑著說。
走進教室,如果不是老師介紹,根本無法區(qū)分誰是中國學生,誰是緬甸學生,因為他們上課一樣認真聽講,課間一同嬉鬧玩耍,并無區(qū)別。校長孫加亮介紹,在學校,對于孩子們來說,沒有國別區(qū)分,孩子們講同樣的語言,相處十分融洽。三年級學生煥亮的家在緬甸賀亂村,距離邊境線1公里。當筆者問他學過什么古詩,他隨即流利地背出唐詩《贈汪倫》。
談到校園生活,身穿白色上衣,綠色筒裙的煥亮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我在學校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和許多中國朋友相處很好,還能喝牛奶、吃點心?!痹阢y井邊防小學念書的緬甸小學生,能免費享受到中國義務(wù)教育和先進的教育資源,并全部納入“兩免一補”和營養(yǎng)早餐改善計劃。
如今的銀井邊防小學已成為中緬兩國情誼的美好見證,延續(xù)著兩國世代友好的佳話,充分展示了大國形象,也展現(xiàn)了大國擔當。2016年12月,銀井邊防小學被國家民族事務(wù)委員會評為“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示范學校”;2023年8月,被教育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評為“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
“我們在獨特的邊防小學學習,團結(jié)互助親如一家,血脈相連是永遠不變的情愫,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學堂,見證兩國情誼,世代友好的歷史……”課間,銀井邊防小學的孩子們用稚嫩童音大聲唱著由銀井分站與學校共同打造的《邊防小學校歌》,唱出了中緬情誼世代相承的希望,久久回蕩在邊境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