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自遙遠地平線噴薄而出、不斷攀緣青天的碩大無朋的朝陽,我們驅車向塔里木盆地腹地進發(fā)。出庫爾勒市區(qū),視野猛然開闊。這高天闊地、往來無羈的自然,真是久違了。很多年前,我的外地朋友說,每一個人都要來一次西北大地,尤其熱愛文學藝術的人,不到西北,胸襟難以壯闊,不到西北,精神難以超拔。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始終是要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岑參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今人如散文家周濤先生亦然。不一會兒,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蹲在遠處,迎面的空寂好像一個巨大的夢境,筆直的高速路就是進入其中的唯一通道。是的,我們就要進入“西氣東輸”的源頭之地。
人類進入工業(yè)社會之后,石油和天然氣是其最顯著的標志,成了至今不可替代的、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中國工業(yè)發(fā)展雖然起步遲了一些,發(fā)展速度相對也緩慢,但成就至今絲毫不遜于任何一個國家。1907年,在延長縣西門外鉆成陸上第一口油井。1909年,在今屬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qū)泥火山北坡開掘了新疆第一口油井,也是中國陸上第二口油井?!缎陆畧D志》說,“挖油機一座,運置獨山子,開掘油井,深至七八丈,井內聲如波濤,油氣蒸騰,直涌而出,以火燃之,焰高數(shù)尺?!?958年10月9日,庫車縣依奇克里克地區(qū)一口日產140立方米石油探井開掘成功。1989年,塔里木油田建成投產。天然氣產量從2004年約14億立方米增至2009年181億立方米,成為中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西起塔里木盆地,東至上海,供氣范圍覆蓋中原、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西氣東輸”工程的主力氣源之一。而且,塔里木油田巨大的天然氣儲量還在不斷被發(fā)現(xiàn)之中。
這無疑是一個宏偉的、惠及億萬家的工程。越是看起來荒蕪的地方,它的蘊藏可能超越了其他地表植被豐厚的地域。大地就是這樣神奇和慷慨,總是給人以無聲處聽驚雷的突兀與奇跡感。
車行疾速,穿過一條長而寬的干河道,迎面的禿山如一顆巨大的感嘆號,橫亙在我們眼前,穿過峽谷,眼前又是一道寬闊的峽谷。站在裂開的埡口眺望,只見一片廢墟,以殘垣斷壁的形式,散落在一條寬敞的河谷內。有些倒塌的建筑上,還有諸多的文字標識,如煉油廠、偉人廣場等,此外,還分了居民區(qū)和工作區(qū),房子大都是土坯建成的,其中土炕、灶臺只剩下痕跡,墻壁大都傾倒了。人在其中,感覺荒涼而又悲愴。
這里是依奇克里克,維吾爾語意為“野山羊出沒的地方”。1958年8月18日,依奇克里克連縱的峽谷連續(xù)下了六天六夜暴雨,山洪暴發(fā),水勢洶涌,正在進行野外地質勘探作業(yè)的戴健和李越人不幸被卷走。當時他們一位24歲,一位還不到20歲。
車子轉過幾道山嶺,沿途不斷看到正在施工或者已經(jīng)噴油的鉆井,有些黑山羊在陡峭的山坡上吃草。不遠處,豎著一塊巨石,上面寫著“健人溝”三個字。同行的塔里木油田作家胡嵐說,為紀念兩位年輕人,這地方就被命名為“健人溝”。
1958年9月23日,依奇克里克1號油井開鉆,10月9日凌晨4時噴油,這是歷史性的突破。但在1987年,這里因原油枯竭被廢棄。直到2011年12月,距依奇克里克不到2000米的迪西1號井以氮氣鉆井在侏羅系阿合組獲得重大發(fā)現(xiàn),2018年又在依奇克里克西面發(fā)現(xiàn)了一個千億方級的大氣田。
由此可以說,戴健、李越人等人所進行的工作是基礎性的,同時也具有開創(chuàng)性。“健人溝”的四面,是連綿的石山,顏色赤紅,而斜對面高山聳峙,頗有連綿之姿,而在陰晴不定的天空下,山體呈黑色,給人一種集體性的靜穆之感。
繼續(xù)上路,兩邊的戈壁灘上,生長著一朵一朵的駱駝刺,夏天正是這些耐旱,最具有堅韌精神的植物精力最旺盛的時節(jié),全身灰綠地站在荒蕪之中。遠處間或有一些村莊,沉浸在成片的楊樹林里,村子邊緣,無一例外地堆著沙墻,有些是人工的,有些則是風的杰作。在西北,人和萬物不僅要對抗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還要與時時入侵的黃沙爭奪田地和屋居。這種情景,大致在很久以前就是這般了?!稘h書·西域傳》記載說:“自貳師將軍伐大宛后,西域震懼,多遣使來貢獻。漢使西域者益得職,于是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渠犁皆有田卒數(shù)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唐代時期的屯田和驛站制度更為發(fā)達。由此我想到,至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很多可能是歷代戍邊、屯田者的后代。無論歷史如何變遷,人類的生命力總是悠久綿長,一代代地過去之后,更多的人又從祖國不同的地方源源不斷地來到這里。
關于這一點,到牙哈之后,很快得到了證實。有些遺憾的是,我想象中的熱鬧城鎮(zhèn)不見蹤跡,唯有烈日灼烤之下的戈壁升騰著汪洋一般的氣浪,遠看好像是一面湖泊,走近才發(fā)現(xiàn)還是鋪滿鐵青色卵石與細密沙子的戈壁灘。牙哈作業(yè)區(qū)是一座孤立的小站,四面沙漠戈壁匍匐無際。這讓我想起多年前在巴丹吉林沙漠從軍時的軍事站點,孤懸于大漠戈壁之中,好像以凸起的沙包于天地之間兀自存在,但又和其他站點乃至指控中心緊密連接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令我沒想到的是,這荒無人跡的戈壁大漠之中的石油站點非常的“現(xiàn)代”。房間的陳設及功能不僅齊全,且非常智能化;飯菜的花樣很多,不僅有當?shù)爻R姷?,也有全國各個地方的特色菜。我很是驚奇。副總經(jīng)理田鵬說,我們這里條件艱苦,很多人都來自不同的地方,口味雜,盡量滿足大家的思鄉(xiāng)之情,也是提高生產力的要素之一。
田鵬是一位山東漢子,大學畢業(yè)后來到塔里木油田,一晃快20年了。他說,油田很多人和他的情況差不多。
早在和田鵬聊天之前,我們頂著烈日,穿行在杳無人跡的荒山禿嶺之間,特意去看了西氣東輸?shù)脑搭^——克拉2號井,那時候我才得知,這“西氣東輸”的起點,居然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絕之地,石頭嚴重風化,看起來像是層疊的刀刃,別說駱駝草了,連一根狗尾巴草也看不到,四周的土山鮮紅、朱紅、暗黃或焦黑,其形如猛虎、餓獅、成群的蒼狼、負重的駱駝和散漫的山羊,更有些起伏連綿,似無數(shù)奔跑的猛士或者靈魂。若是夜間一個人行走其中,那肯定是一場身心與精神的考驗。
克拉2號井以噴薄之勢,從8000至11000米充滿層層硬巖石和褶皺的地下,不斷地向著上海等地輸送“能量”。這看起來最沒有生機的土地之下,卻是天然氣“厚積薄發(fā)”“源源不斷”之處。田鵬說,他大學畢業(yè)到塔里木油田之后,一開始跟著師傅學。這是他們塔里木油田的一個規(guī)矩,不管是誰,無論學歷多高,到油田第一步就是到基層去。
學歷高只能表明你學了什么,并不代表你能做什么。尤其在天然氣井一線工作,很多時候只能靠積累的現(xiàn)場經(jīng)驗。經(jīng)驗主義雖然也會是一種‘禁錮’,但在現(xiàn)場,也就是物理操作中,它的作用還是巨大的。
“畢業(yè)到塔里木油田報到之后,很快就被安排到一線作業(yè)區(qū),跟著老師傅學。2005年冬天,克拉某號井突然發(fā)生污水處理裝置泄漏險情,那污水本來壓力就大,一下子就噴起了幾十米高的水柱。這種情況書本上講過,現(xiàn)場遇到還是第一次。一開始,自己也緊張,不知道怎么辦,只見幾位老師傅穿好防護設備沖了進去。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氣溫,到處都是凍硬了的冰塊,防護鏡上也結了一層冰霜。師傅們很有經(jīng)驗,幾個人合力拆卸管道,再換上新的,險情算是排除了。這就是經(jīng)驗的重要性。剛到油田的新人,無論學歷再高,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都蒙了。老師傅用他們的實際經(jīng)驗,給我們這些大學生上了生動一課。”
“其實,每一個人這一生都有自己的選擇,這個選擇有時候充滿偶然性,一開始不一定認可,但時間久了,你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人這一輩子能做好的事情并不多,而只要做好一件事,人生價值就體現(xiàn)出來了?!?/p>
說到這里,田鵬話鋒一轉,語氣有些嚴肅地說:“最怕的是天然氣泄漏,眾所周知,天然氣易燃易爆,稍微不慎,就會閃爆。所謂‘閃爆’就是易燃氣體聚集到一定濃度后,一旦遇到明火或電火花就會立刻燃燒膨脹發(fā)生爆炸。一般情況只是發(fā)生一次性爆炸,如果易燃氣體及時補充還將多次爆炸。天然氣泄漏之后,其補充氣體肯定源源不斷。天然氣遇空氣后能迅速擴大250倍至300倍,當液化氣泄漏時會變成大量的氣體滯留在空氣中,遇火后有可能是先爆炸后燃燒,或是先燃燒后爆炸,這兩種情況都是瞬間完成的,叫人措手不及,對現(xiàn)場及救援人員產生的后果可想而知。可能是參加工作時間久了的緣故,積累了一些現(xiàn)場經(jīng)驗,自己又是黨員,一次遇到天然氣閃爆的危急時刻,啥也沒想,穿上防護服,消除靜電,進入泄漏區(qū)域,更換了閥門,一番緊張地搶修,險情解除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全身還在顫抖。”
田鵬的講述無疑是專業(yè)的,可畢竟隔行如隔山,很多時候,沒有切身體驗,斷難理解其中滋味,也難以進行復述。說到個人情況,田鵬的神色自如了很多。他告訴我,他對自己的外婆很有感情,小時候經(jīng)常到外婆家去,有一次,他打籃球受傷了,是外婆在學校外面租了一間房子,風里雨里地照顧了他好幾個月。每天放學回來,就看到外婆站在小院子里,朝著他放學回來的方向張望。再后來,外婆老了,他把父母接到庫爾勒,也把外婆接來了,一家人一起照顧老人家直到她安詳?shù)仉x開人世。你養(yǎng)我小,我養(yǎng)你老,這是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之一??粗@位山東漢子,內心升起的不僅僅是敬意,還想到了照顧臥床老人的種種煩瑣和艱難。凡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而田鵬做到了。
車子先是在戈壁灘上塵土飛揚,剛剛轉上高速,悄然的暮色逐漸隆重,落日在西邊的地平線上,好像一個巨大的紅色輪轂,又像是地球邊緣懸掛的一枚巨大勛章。尤其是穿過一大片楊樹和紅柳樹叢時,那只輪轂抑或是那枚勛章開始變得有些波折和壯麗。波折的是,天地之間,無論哪一種奔赴和行走,事業(yè)及其成就,必定要經(jīng)歷諸多的磨難,才能愈發(fā)偉大、美好。
途中,與司機師傅閑聊,我才得知,塔里木油田在庫車、拜城、沙雅等地的氣田和油田之間的道路,除了高速之外,多數(shù)是油田出資修建的。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而且,道路都很寬闊平整,不僅方便了各個作業(yè)區(qū)、處理站之間的聯(lián)系,也為當?shù)孛癖娙粘I顜砹吮憷?/p>
在這里,那么多的石油、天然氣工作者,以及分散在這盆地之中的所有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每一個人都是歷史的接續(xù)者,也是守衛(wèi)者與開拓者。
三個多小時到達牙哈管理站。牙哈作業(yè)區(qū)頗大,小公園里長滿了洋槐樹、榆樹和沙棗樹,紅柳和蘆葦靠近水塘邊,一派郁蔥。我和另外兩位朋友穿上紅色的石油工作服,跟隨楊副站長,走進了安全措施和保障極為嚴密的作業(yè)區(qū)。
進門要消除靜電,這是必須的一道程序,我覺得新奇。天然氣已經(jīng)深入千家萬戶,人人熟悉,但安全規(guī)則未必人人都懂,尤其在通達大半個中國的“西氣東輸”的源頭,確保安全,就是確保千家萬戶日常生活不受影響。抬頭看到,一片宏偉的作業(yè)區(qū)兀立在戈壁灘上。闊大的作業(yè)區(qū)內,縱橫了無數(shù)大小不一、長短不同的管道,從這里到那里,彎曲或者筆直地聯(lián)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往來循環(huán)、科學高效的整體,有些“環(huán)節(jié)”還在施工當中。工人在烈日之中作業(yè),遠遠看到,汗水在他們的臉頰上、胳膊上閃著油亮的光澤。岑參的“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一詩,用在這里也非常合適。
我在陽光下站了一會兒,就有一種虛脫之感。這世上任何工作其實都不易,充滿諸多的危險和不確定,且要高強度勞作的,不論體力還是腦力,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須有所行動與付出,這才是絕對真理。我也注意到,一邊高大的煙囪里有烈焰持續(xù)燃燒,這種情景讓我聯(lián)想到古老年代的烽火臺和歷代帝國設置在交通要道上的通信系統(tǒng)。楊副站長說:“只要有石油作業(yè)區(qū)和處理站的地方,都會有這樣的一根煙囪,標明這是石油或天然氣開采點。同時,這不息的火焰,是‘只有荒涼的大漠,沒有荒涼的人生’的實證。這句話既是塔里木油田人生活工作環(huán)境的寫照,也是我們塔里木石油人精神的輝映?!?/p>
“在這里習慣了,新疆就是這樣子,荒涼,但地下蘊藏多。我們不在這里,肯定也會有其他人在?!睏罡闭鹃L的這一番話,讓我若有所思,也覺得人在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什么豪言壯語,無論哪一種工作,都需要人的智慧,尤其是責任心和使命感,即使在科技發(fā)達或是無所不能的今天,人仍舊是生產力的關鍵所在。
這一帶屬于博孜—大北—克深氣區(qū),整個區(qū)域沿天山南麓東西橫跨200多公里,現(xiàn)已探明天然氣儲量超過1萬億立方米。與依奇克里克、牙哈等地一樣,博大也處在一片戈壁上,四周無遮無靠,但圍墻之內有成片的楊樹、榆樹和洋槐樹,也有一些無名的花草,還有休閑設施。
次日一大早,我約了盧慶慶和李志剛聊天。盧慶慶是四川內江人,李志剛是新都人。他們兩個都是搞技術的。他們說,天然氣不是從地下開采到地面就可以直接使用的,還要去掉其中的雜質和硫化物,再用壓縮機壓縮,才能符合標準。他們兩個所做的,就是確保石油和天然氣在開采、生產和傳輸管道各部位、各環(huán)節(jié)的絕對安全。從塔里木盆地到上海一期工程約4000千米,如此漫長的管道,再加上各地地形氣候的不同,確保各環(huán)節(jié)安全和日常維護難度可想而知。
在此之前,我從國家能源局網(wǎng)站看到一則消息說:“2023年,塔里木油田分別向西氣東輸供氣超241億立方米,向南疆五地州供氣首次突破60億立方米,惠及西氣東輸下游15個省份4億多沿線居民,覆蓋南疆42個縣市800多萬各族群眾?!?/p>
盧慶慶說,這里是全國最大的整裝氣田,他2004年加入塔里木油田,先是在克拉采油區(qū)工作,基本上參與了克拉采氣站的全部建設。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很多地方都是用炸藥炸平之后,才建起的采氣站。他繼續(xù)介紹說,天然氣是公認的清潔能源,但其中不僅含有硫化物,還有水銀和鈷、汞、鉑、鈀、鎳、鉻等,燃燒后對人體有害,也會對天然氣輸送管線及采、儲、運設備造成腐蝕,因此,脫汞技術是天然氣從開采到使用過程中的必需環(huán)節(jié)。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還有乙烷、丙烷、丁烷等烷烴氣體,以及少量的氮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非烴氣體。這對管道運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說到這些,有點靦腆的盧慶慶變得滔滔不絕。我是完全的門外漢,只能飛快記錄,但還是不明其意,掛一漏萬。盧慶慶還說,技術都是在摸索中掌握的,比如說,之前都是人工來操作。所謂的檢漏,就是檢查天然氣管道是否有泄漏情況,管道的某處輕微泄漏,可能會炸裂管道,尤其是冬天氣溫低,再加上天然氣輸送過程中自身產生的壓力,一旦發(fā)生泄漏,就會影響到幾千萬甚至幾億人的日常生活。
現(xiàn)在普遍采用的是紅外線檢漏技術,基本上覆蓋全程,哪怕某處管道輕微漏氣,檢測技術也會很快做出判斷。每年九月,技術人員就開始對管道進行檢測,確保冬季供氣不間斷。這些年來,他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無論何時,電話都不關機,也不會讓電話響第二遍。差不多20年來,僅他自己所獲得的專利有30多項,在相關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20多篇,是塔里木油田年輕一代中的科研攻關主力與骨干。
李志剛不怎么健談,他是2009年從西南石油大學畢業(yè)后來到塔里木油田的。他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都沒離開過新都區(qū),就連媳婦也是新都本地人。問到他在這里工作以來記憶最深的事情。李志剛想了一會兒才說,那是2019年12月,有一處管道發(fā)生刺漏現(xiàn)象,由于刺漏面積大,現(xiàn)場形成了一團霧氣,監(jiān)控上看得不怎么清楚。這就需要當即奔赴現(xiàn)場去處理。十二月的塔里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氣溫,他和其他技術人員到達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刺漏面積較大,噴射的天然氣形成了一團幾十米高的霧氣。盡管天然氣在野地當中容易揮發(fā),但其密度太大,一不小心,就會發(fā)生閃爆。
“那一刻,腦子里啥也沒想,穿好防護服,消除靜電之后,就進入了現(xiàn)場。找到問題根源,盡快動手解決。幾個小時后,險情得以排除。”李志剛說。我看著這位安安靜靜的四川新都人,盡管沒有體驗過天然氣泄漏現(xiàn)場搶修工作,但也知道,天然氣的燃燒和爆炸,對于距離最近的搶修人員來說,肯定是巨大的威脅,但這樣的事總得有人干。就像李志剛說的,不管啥工作,都得有人干,作為一名技術人員,關鍵時刻就必須挺身而出。這不是啥子高尚不高尚,偉大不偉大,而是一個石油天然氣一線技術人員的職責和使命!
車行數(shù)小時,至拜城縣克孜爾魔鬼城附近一條峽谷時,四周已經(jīng)暗了下來,繁星在遙不可及的空中俯瞰人間大地。
忽然,我看到一團紅彤彤的火光,在如墨的曠野兀自燃燒。走近看,是一團底部紅、頭部藍飛揚如眾神舞蹈的孤獨之焰。而且,那火焰升騰于一汪泉水之上,在天地幾乎合攏的塔里木野外,這不僅是奇觀,還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觳阶呓?,只覺得一股艷艷不息的溫暖之氣拔地而起,火勢不大,但持續(xù)性和韌性極強,若不用面積稍微大一點的織物用力且反復撲打斷然不能熄滅。由此我想到,這火一定也是有知覺的,像所有的生命那樣,具備了靈性與獨立自我的意志力??拷钗豢跉?,這火焰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味道。細看,只見在風中不斷扭動的烈焰似乎無根之火,更像是山泉不斷靈魂出竅?;饎莶粐虖?,亦不低調。似乎還有些平和甚至謙卑。
宋人項安世有詩句:“君不見昆罔烈焰燔蒼穹,中有一氣亙天如白虹?!边@呼呼不滅的大地之火,千百年在這里循環(huán)升騰,不停燃燒,堪稱漠漠平沙之中的一粒微光,漫漫戈壁之中的一星希望。這不僅是來自大地深處的朗朗之火,還是一束照耀的火把。在茫茫塔里木盆地,它的存在肯定是一種指引和方向,一種深刻的啟示和比喻。
整個塔里木盆地南北最寬處520千米,東西最長處1400千米,面積約40多萬平方千米。如此之大的地方,于荒漠之中有這么一叢烈焰,對于人和其他生靈而言,絕對是一種幸福與美好的祈愿,其現(xiàn)實意義和精神價值甚至高于荒漠甘泉。就此,科學的解釋是,這一帶地殼運動頻繁,地層中的石油和天然氣受擠壓而出,天長日久,被某個人,或是當?shù)啬撩?,或是旅行者,或是石油勘探者,無意中點火試驗,呼的一聲,一叢焰火于荒漠而起,這烈焰泉便由此誕生。
站在烈焰泉邊,黑夜在濃縮,天地變得寂寥而又深遠。
盡管后背還是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一股強韌的冷意,胸前則始終涌動著一股溫熱。這種一身兩境的感覺尤其獨特。大自然之中的任何物質本質上都是兼容的,人們常以為水火不容,事實上,水和火本是一對緊密的物質組合。比如石油和天然氣,這烈焰起初便是以液態(tài)的方式,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與提純后,經(jīng)由上萬里的物理管道,以分散的形式,進入到千家萬戶,以源源不斷的、優(yōu)質的“烈焰”形態(tài),為更多的人提供生活所需。由此,我也想到,這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地下的焰火與能源,最終的指向就是造福人類,而在這里代代接力的石油人,他們的人生也都是“水火既濟”“風生水起”“暖照四方”的。
夜在加深,抬眼四顧的時候,遠處似乎也有烈焰不斷噴發(fā),似無窮期。我們走了很遠,依舊可以看到那在天地之間騰騰向上的烈焰,好像暗夜里的一面旗幟,于獵獵的漠風之中招展。那里一定是克拉、依奇克里克、博大或牙哈、塔中……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烈焰生發(fā)處,是在這曠遠、孤獨、縱深的塔里木盆地,這地方不僅與遙遠的上海乃至整個中國和世界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也與億萬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乃至整個國家民族的繁榮發(fā)展息息相關,并且以深層采挖與液體輸送的方式,持續(xù)噴薄與煥發(fā)著奮進、溫暖的烈焰之光。
欄目責編:林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