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文字好比偵探破案,進程曲曲折折,必須從典籍里翻查主證,又須從詞語里找到旁證,還須從百科知識里覓得印證,更須有膽有識,推倒權(quán)威的舊說,自創(chuàng)切實的新解。
該怎樣造天字,難壞了我們的祖先。天,抬頭就能見到,古人謂之“彼蒼蒼者”。奈何頭上的這個天,本無一定之形。以管窺之,天是圓形。從窗口望出去,卻是方形。想來想去,天空無形可象,不能用象形的辦法造天字。不能象形,就象意吧。所謂象意,就是讓你看圖畫猜意思。距今三千五百年前,商代的甲骨文(刻在龜甲和牛骨上的古文字)最早使用天這個字??聪旅孢@兩個甲骨文便是用象意的辦法造出來的天字。第一個天,大字頭頂畫個方形,暗指天空。這正是造字者從方窗口望出去所看見的。第二個天,大字頭頂添個上字(注意不是今之二字),暗示頭頂之上是天。至于大字,本象人形,也就當(dāng)作人字認(rèn)了。古文字欠周密,請原諒古人的混用吧。到周代的金文(鑄在青銅器上的古文字),天字變成大字頭頂畫個圓形?;蛟S這時候已經(jīng)有“天圓地方”的說法了?如果圓形暗指天空,那就不好說這是頭顱了。后來又到篆文,再變,圓形變成橫杠。這一橫杠暗指天空,而非今之一字。到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乃曰:“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碧祛嵍忠艚?。以顛釋天,古人謂之音訓(xùn)。顛本指人的頭頂,用在這里卻指無限高的天空。
地字從土也聲,是形聲字。從土,是說土字參與字義。也聲,是說也字作為聲符。地古音yǐ,與也yě音近,所以用也字作聲符?!墩f文解字》認(rèn)為也字乃象女陰之形。后人據(jù)此創(chuàng)說,地屬坤道,為陰為女,所以地字是由女性器官參與字義。此說太玄,恐不可取。須知也字只是聲符而已,并不參與字義。解說文字,不可標(biāo)新立異,悚人聽聞。甲骨文和金文不見地字,只有土字。土字象土塊形,下橫為地平面。在甲骨文,土和社本一字,土即社,社即土。古人以土塊為神衹,崇而拜之,祈求豐年。后世鄉(xiāng)村有土地廟,供奉土地公公,又稱社公。春季拜土地神,謂之春社。村民聚會娛神,就叫社會。社會一詞,竟然是這樣產(chǎn)生的,想不到吧?
河字從水,可聲。商代甲骨文的占卜文字,通稱卜辭。內(nèi)容多有“涉河”“燎于河”“求年于河”的記載。涉河即渡河。燎于河是燃篝火祭河水。求年是求河水勿泛濫淹禾稼。這些河所指皆黃河。甲骨文河右旁象河流蜿蜒形,左旁是枝柯的柯字,作聲符用。那時柯字簡單,只有兩畫,象枝柯形。到了篆文,枝柯加口成可,仍舊作聲符用。原先在右旁的河流移到左旁,筆畫也復(fù)雜了。先民觀察河流,河心的主流流速急,靠近兩岸的旁流流速緩。流速急的筆畫拉通,流速緩的筆畫中斷。篆文水就是這樣寫的。水體本身無形可象,只好借河流的形象當(dāng)作水字??瑫喕扇c水,已失河流形象。
甲骨文沒有單個的山字,但有岳字。甲骨文岳下部象山之形,也就是山字了,只是不見單獨出現(xiàn)而已。遠(yuǎn)古先民以三為多,所以畫三座山表示群山。甲骨文岳中部象植物形,而上部還有山,表示崇山峻嶺。后來又有了古文岳,其結(jié)構(gòu)為山上疊丘(畫兩座山則表示這是丘)。想是高山有霧嵐吧,所以古文岳字上丘下山而中間留空白,暗示被霧嵐遮住了。這個上丘下山的岳顯然是由甲骨文岳演變來的。這個岳比篆文嶽出現(xiàn)更早,所以稱它為古文。古文在前,篆文在后。
卜辭有“求年于河”的記載,也有“求年于岳”的記載。河專指黃河,岳專指中岳嵩山,都在商朝管轄區(qū)內(nèi),所以要向河岳祈求農(nóng)業(yè)的豐收。今人規(guī)定岳做簡化字,嶽做繁體字,似乎先有嶽字,后有岳字。其實正好相反,嶽字晚出,前已說過。嶽字形聲,從山,獄聲。單看監(jiān)獄的獄,亦頗有趣。你別誤會這是以言治罪。獄字從言,卻與言論無關(guān)。古人造字,該用辛字組裝時,偶然用言字頂替。篆文言的寫法乃是辛字下面一口。辛是鋟刀,用于黥刑,給罪人額上刻“黥印”,所以用辛表示治罪。左右各一犬在那里守著,應(yīng)是嚴(yán)防越獄。獄,今簡化為獄了。
風(fēng)字繁體作風(fēng),從蟲,凡聲。鳳字繁體作鳳,從繁體字鳥,亦凡聲。風(fēng)從的蟲是繁體字蟲的省略。從蟲與從鳥差不多。古人稱鳥類為“羽蟲”,鳥也算是蟲嘛。考察起來,風(fēng)鳳最初本是一字。遠(yuǎn)古先民相信,刮大風(fēng)是由于高天上過鳳鳥。甲骨文風(fēng)與鳳寫法幾乎相同,皆象鳥形,頭聳冠毛,鼓翼奮飛。微有別者,風(fēng)帶雨點而已。憶我幼年,春末大風(fēng)沙,吾母警告說:“天上正在過九頭蟲!”可知傳說起于遠(yuǎn)古?!肚f子·逍遙游》寫大鵬北冥飛南冥,駕乘颶風(fēng),高九萬里。從語源說,鳳和鵬古音同,所指同源,想系神話產(chǎn)物。說得漂亮就是商民族的“玄鳥”,羽毛炫目,五色斑斕,見則天下太平。說得恐怖就是楚民族的“鬼車”即九頭鳥,攝小兒的靈魂,沿途滴血。說得理性就是動物園的孔雀??祝笠?。雀,鳥也。人問:“孔雀與刮風(fēng)有關(guān)系?”他回答不出來。有了這種科學(xué)理性,神話還值得去研究嗎?
風(fēng)鳳皆以凡為聲符。凡是何物?一說是帆。船帆式樣都差不多那個樣子,引出平凡一義。另一說是盤,繁體作盤。甲骨文凡象形,側(cè)看確實像長方形的傳菜木盤,也講得通。
雷電同時發(fā)生。光速快,聲速慢,所以先見閃電,后聞雷聲。甲骨文雷象折枝閃電形,這比常見的根系閃電要強烈一些。兩旁菱形象球狀閃電形,俗呼地滾雷,強烈更甚。金文加添雨頭,折枝閃電照舊,地滾雷則添成四個田字。這當(dāng)然非田字,雷和農(nóng)田沒有關(guān)聯(lián)。想來該是四個車輪之形,因為圓形不便鋟刻,所以方了?!败囎呃茁暋保ɡ钌屉[句),比車聲如雷之轟隆,乃有雷車一詞。舊時雷神塑像,面黑嘴尖,執(zhí)錘敲鑿,蚩氓以為轟隆之聲是在開山。更有趣者閃電娘娘紅衣紅裙,兩手各舉圓鏡,鏡與鏡之間有一繩相連,所以叫“扯火閃”,真是她在舉兩手橫扯呢。到了篆文簡成三輪。最后簡成獨輪,是為隸變。
順便說說雨字。兩個甲骨文,一象檐溜形,一象瓦溝流水形。電字繁體作電。古文電雨頭下雙手拉伸一繩,這是申字,作聲符用。后人不明白,以為閃電是兩手拉扯出來的,所以雷神塑像如此。還有,這個申字作為符號表示電力,今常見之。
(摘自新星出版社《解字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