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zhèn)不大,推開門就是街,有啥消息吃頓飯的工夫就傳遍了。近段日子,小鎮(zhèn)上常有一些小偷搶店的傳聞,一時弄得人心惶惶。
店主老王卻不在意,自顧自地一天三次清掃著自家店鋪,還開玩笑說:“我這店太亮眼了,沒人會搶!”
沒隔兩天,就見老王苦著個臉。聽鎮(zhèn)里熟悉的人說,老王遇到了比小偷搶店更麻煩的事——一個流浪漢賴在他店門口,好像定居了似的!出門一看,果然,那流浪漢頭發(fā)似鳥巢一樣,亂作一團,胡楂兒密密麻麻的。衣服倒不怎么破,但也看不出原本是什么色調(diào)。這讓向來愛干凈的老王怎么忍?
流浪漢每天守在老王店門口,候著顧客扔下的殘羹剩飯生活。沒顧客時,流浪漢也會向老王討要一點兒食物。老王大多不理,但有時候被他纏得不耐煩了,實在忍不了他那一身味兒,就夾兩筷子菜把他打發(fā)走了。
奇怪的事發(fā)生了。最近每到天暗下來時,流浪漢就發(fā)了瘋似的敲擊飯盒,像是在努力地表達著什么。“哐啷哐啷哐——哐啷哐啷哐——”那清脆的聲音在整條街上回蕩。附近的住戶先是大聲呵斥,后來也實在拿他沒辦法。同街的一些店家一聽到“哐啷”的敲打聲,就知道該收拾店鋪回家了。
一連過了大半個月,鎮(zhèn)上的搶劫案好像突然終止了一般。有一天,流浪漢也突然不見了。沒有一戶人家見著那個流浪漢去了哪里。老王想知道流浪漢又去了何處,好讓大伙兒都避一避,便調(diào)出了門口的監(jiān)控,將時間鎖定到半個月前的夜晚開始查起。
不查不知道,那一夜,流浪漢照常待在老王的店門口。突然,兩個手執(zhí)刀具的人朝老王的店走來。窩在一角的流浪漢見狀用力地敲擊著要飯的盒子:“哐啷哐啷哐——哐啷哐啷哐——”本打算搶劫的二人見此情況,怕聲響引來麻煩,就快速溜走了……
老王不可置信地盯著眼前監(jiān)控里的一幕,原來他的店鋪早就被賊盯上了,只是那個流浪漢一次又一次地制造出響亮的“噪音”,使老王的店逃過一劫。
老王壓抑著的情緒,再也忍不住了——店鋪門口這么大的空地,竟容不下一個流浪漢小小的身影……
(指導教師:張燕)
點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流浪漢雖然不整潔,又不斷制造響聲惹人反感,但他心地善良,憑一己之力充當起小鎮(zhèn)的“保安”,守護了店鋪的安全。本篇小小說語言簡潔有力,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且懸念迭生,尤其是作者重點描寫了主人公老王對流浪漢的前后不同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文章的“豹尾”也通過老王的情緒為我們帶來了思考和啟示,點明“要學會包容他人,寬容待人”這一主題。
(張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