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痛風
痛風是一種由體內尿酸代謝異常引發(fā)的疾病,主要由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功能減弱導致尿酸水平過高引起的。當尿酸在體內累積時,尿酸鹽可能形成結晶并沉積在關節(jié)滑膜、滑囊、腎臟等部位,引發(fā)炎癥。
痛風的主要癥狀為突發(fā)的急性關節(jié)疼痛,伴隨關節(jié)及其周邊軟組織顯著的紅、腫、熱、痛,夜間疼痛尤為劇烈,第一跖趾關節(jié)是常見的受累部位。此外,長期高尿酸水平還可能導致痛風石的形成,影響關節(jié)活動甚至導致關節(jié)畸形。同時,高尿酸還可能累及腎臟,增加患慢性腎病和尿酸性腎結石的風險。若不及時干預,可能會進一步損傷腎功能,甚至引發(fā)殘疾,危及生命。
痛風的誘因
在臨床門診實踐中,痛風患者的關節(jié)炎急性發(fā)作往往與明確的誘因相關。其中,高嘌呤飲食、酗酒、過度疲勞、受涼、關節(jié)損傷、呼吸道感染、過度運動(如游泳、長跑、跳繩、騎自行車等),以及情緒異常(如焦慮、恐懼、易怒等)尤為常見。在這些誘因中,飲食失衡和過量飲酒的比例較高,這可能與當前社會快節(jié)奏的工作模式和生活壓力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常因高嘌呤飲食而誘發(fā),尤其是大量攝入魚、肉后易發(fā)病。這表明飲食結構在痛風發(fā)病中的關鍵作用,提示患者需注重飲食調整,以減少病痛發(fā)作。合理的飲食對保護關節(jié)和腎臟、減少痛風發(fā)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痛風飲食指南
(一)科學管理嘌呤攝入
科學管理嘌呤攝入量是痛風患者控制病情的關鍵。嘌呤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尿酸,體內尿酸積累過多容易誘發(fā)痛風。因此,痛風患者需嚴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多種海魚(沙丁魚、鯧魚、帶魚、鳳尾魚等)及其制品(魚子、魚干等)、貝類(蛤蜊、干貝等)、蝦,以及部分豆類(扁豆、黃豆等)、香菇、紫菜等菌藻類食物。在急性發(fā)作期,建議每日嘌呤攝入量不超過150毫克,以減小外源性嘌呤對尿酸水平的干擾,有效控制病情。即使在痛風緩解期,患者仍需限制嘌呤攝入,雖然此時可稍微放寬對嘌呤的攝入量,但高嘌呤食物仍需限制,飲食應遵循低嘌呤原則。健康人每日嘌呤攝入量為600~1000毫克,而痛風患者則需長期限制嘌呤攝入,以保持尿酸水平平衡,減小痛風發(fā)作風險。
(二)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
痛風患者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同樣重要。米類和面食是常見的熱量來源,膳食指南建議,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占總熱量的50%~60%,這一比例有助于抑制脂肪分解,減少酮體產生并促進尿酸有效排泄。建議痛風患者每日按照每千克體重4~5克的標準攝入碳水化合物,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碳水化合物有利于尿酸代謝,但過量糖分卻會增加尿酸生成,因此應控制糖分攝入。在細粗糧選擇上,精選大米(包括白米、糯米)、精制掛面、白面制品(如富強粉制作的包子、饅頭等)、餅干及白面包等細糧,因嘌呤含量低而更優(yōu)。相比之下,各類粗糧中,如玉米、小米、紅米、黑米、大麥、高粱、糙米等谷物,以及蕎麥、燕麥片、黑面包、紅薯、豆類等,雖然嘌呤含量高于細糧,但與禽肉、海鮮類相比,仍屬較低水平,因此食用更有利于健康。痛風患者應以細糧為主,適量加入粗糧,保持飲食均衡,既能滿足營養(yǎng)需求,又有助于控制尿酸水平。
(三)限制蛋白質攝入
痛風患者還需限制蛋白質攝入。根據(jù)體重計算,每千克體重每日需攝入0.8~1.0克蛋白質,優(yōu)先選擇小麥、大米、豆類制品等植物性蛋白質,以減輕身體負擔。豆腐、豆干等豆制品加工后嘌呤含量降低且人體對其利用率不高,因此可適量食用。痛風患者可以在確保營養(yǎng)均衡的前提下適量攝入動物性蛋白質,但應優(yōu)先選擇嘌呤含量較低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禽類肉等。家禽和蛋類嘌呤含量相對較低,比較安全,適合作為動物蛋白的首選來源。相比之下,豬肉、兔肉、驢肉、牛肉、羊肉等紅肉,以及各類海鮮食品,因含有較高的嘌呤,在痛風急性發(fā)作時應盡量避免食用。研究表明,過多攝入紅肉可能會升高血尿酸水平,增加痛風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四)減少脂肪攝入
痛風患者還應減少油鹽攝入,盡量保持清淡飲食。脂肪產生的能量高,易導致肥胖且影響尿酸排泄,因此應盡量少吃。尤其在急性發(fā)作期需嚴格控制脂肪攝入,每日脂肪攝入量應限制在40~50克以下。建議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如魚肉、兔肉、雞胸肉、鴨胸肉等,雞肉、鴨肉等禽類肉需去皮煮沸去湯后食用,以減少脂肪攝入。避免吃燉制、鹵制或油炸制品。烹飪時宜選擇植物油(如葵花子油、亞麻籽油、紫蘇籽油、橄欖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少用動物油,建議患者每日烹調用油控制在25克內并選擇少油烹調方式。痛風患者往往還伴有高血壓、高脂血癥、心臟病、腎病等疾病,因此需限制鈉鹽攝入。食鹽中的鈉可能導致尿酸結晶,加重痛風癥狀,建議每日鹽攝入控制在2~5克,最高不應超過6克。痛風患者應少用芥末、生姜、胡椒、花椒、辣椒、咖喱等刺激性調料,避免興奮神經(jīng)誘發(fā)痛風急性發(fā)作。
(五)控制體重
適量攝入熱量、健康減重對痛風患者尤為重要。肥胖及超重個體在痛風患者中占較大比例,因此減輕體重和控制熱量攝入對痛風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肥胖者應通過適度減少能量攝入來控制體重,減重應循序漸進。一般建議每日熱量攝入比正常攝入減少10%~15%,每月減少0.5~1千克,以逐步達到理想體重,防止過快減重引起痛風急性發(fā)作或饑餓性酮癥。痛風患者應根據(jù)活動水平合理調整熱量攝入,臥床休息者每日每千克體重熱量攝入宜控制在15~20千卡;輕體力勞動者,如辦公室人員、教師、售貨員等,建議每日攝入30千卡/千克;中體力勞動者,如司機、外科醫(yī)生、學生、體育老師、一般勞務工作者等,建議控制在約35千卡/日/千克;重體力勞動者如冶煉工、重體力勞務工作者、運動員、舞蹈者、建筑工、搬運工等,則需40千卡/日/千克。痛風患者應關注每日熱量攝入,形成健康飲食習慣,維持理想體重,減小疾病發(fā)作風險。
(六)合理調整飲食結構
高度重視飲食結構的調整對痛風患者至關重要。推薦患者食用綠色蔬菜,如黃瓜、冬瓜、白菜、芹菜、西蘭花、胡蘿卜、茄子、甘藍等,因為多吃堿性食物能平衡體內酸堿度,使尿酸更易溶解,降低酸性結晶風險。同時,鼓勵多吃白蘿卜、青椒、苦瓜、薺菜、番茄、蓮藕、芹菜、菜花等蔬菜,以及櫻桃、檸檬、草莓、菠蘿等水果,這些蔬果富含維生素C??茖W證據(jù)表明,維生素C能促進尿酸鹽溶解,降低血尿酸水平。痛風患者需注意的是,果糖含量高的食物應限制攝入,如鮮榨果汁、果葡糖漿、果脯蜜餞、含糖飲料等,因為果糖能誘發(fā)代謝異常和胰島素抵抗,同時可能提升尿酸水平。水果還富含其他多種成分,如膳食纖維、鉀等,能平衡果糖對尿酸的影響,因此建議每日水果攝入量控制在200~350克,以降低痛風風險。
(七)戒酒
避免飲酒、平衡尿酸是痛風患者必須遵循的原則。酒精代謝過程中,乳酸水平會升高,而乳酸是一種競爭性抑制劑,會阻礙尿酸的正常排泄。實驗證明,飲用500毫升啤酒后,血尿酸會驟升1倍,因其富含大量嘌呤,痛風者應避免飲用。尤其是那些在夏天燒烤時愛喝啤酒,冬天吃火鍋時也離不開啤酒的高尿酸血癥患者人群,應盡快改變這一習慣,以防止尿酸水平升高,避免痛風急性發(fā)作的風險。除了啤酒外,黃酒、白酒、白蘭地、威士忌、葡萄酒及香檳等含有乙醇的飲品也應避免飲用。研究表明,無論飲酒量多少,均比不飲酒者更易引發(fā)痛風。因此,為預防痛風發(fā)作,戒酒是至關重要的,可以減少體內乳酸堆積,促進尿酸排泄,維護身體健康。
(八)科學飲水
科學飲水有助于改善痛風癥狀。建議患者每日液體攝入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理想狀態(tài)應達3000毫升,以預防尿酸腎結石形成和延緩腎臟損傷?;颊呖稍陲埡?5分鐘左右飲水,養(yǎng)成定時飲水習慣,避免渴時暴飲。最佳飲水時間為兩餐之間、晚間及清晨,也需要重視睡前和夜間適量補水,以避免尿液過度濃縮。白開水是首選飲品,也可選擇淡茶、礦泉水及少量果汁。但需避免高糖飲料、濃茶、咖啡、可可等刺激性飲品,以免刺激自主神經(jīng),導致痛風急性發(fā)作。飯前半小時內不宜大量飲水,以免影響食欲;應主動飲水,避免口渴時才飲水。然而,腎功能不全及心肺功能異常的患者需根據(jù)具體病情合理調整水分攝入量,以避免不良影響。
適合痛風患者日常預防和輔助治療的藥膳
作為中華傳統(tǒng)和中醫(yī)智慧的結晶,藥膳巧妙地融合了中醫(yī)理論、營養(yǎng)科學與烹飪藝術,人們將具有治療作用的中草藥與日常食材巧妙結合,創(chuàng)造出既美味又具保健功能的菜肴。中醫(yī)藥膳療法獨具匠心,既可用于日常預防,又能有效輔助治療。基于對相關文獻的深入研究,本文特精選若干款藥膳方案,以供讀者參考。
(一)茯苓粥
取15克茯苓清洗干凈,水煎取其汁液備用,50克小米淘洗干凈備用。置鍋于火上,倒入備好的茯苓汁與適量清水,大火煮沸。水沸后,加入淘好的小米,繼續(xù)煮制直至粥變得濃稠。茯苓粥有溫和的利尿作用,能夠促進尿酸排泄,還能降低血糖、通利關節(jié),緩解痛風癥狀。
(二)桃仁紅花粥
準備桃仁5克、紅花6克,將桃仁研磨成泥狀,與紅花共同煎煮,取其汁液備用,50克粳米淘洗干凈備用。架鍋于火上,傾入藥汁并添入適量清水,大火燒沸,然后將洗凈的粳米下鍋,繼續(xù)煮制直至粥變得黏稠即可享用。桃仁紅花粥具有利尿作用,能有效抑制尿酸形成、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同時,它還能潤滑腸道,促進排便。因桃仁含脂高,合并高脂血癥的患者需控制攝入量。
(三)黃芪烏雞湯
準備黃芪25克、烏雞1只和少量鹽。先將烏雞切塊,沸水汆燙后洗凈,再將雞塊與黃芪同煮,加入6碗水,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25分鐘,最后加鹽調味。黃芪烏雞湯可補腎利尿,清除尿蛋白,增強腎功能,對血糖和血壓具有雙向的調節(jié)作用,適合痛風患者食用。
(四)百合蒸南瓜
取鮮百合50克、南瓜100克、適量白糖及蔥花。選用南瓜根部,去皮切片,沿盤邊擺放整齊。鮮百合取嫩瓣,洗凈瀝干,與糖混勻后置于南瓜之上。鍋內注水煮沸,置南瓜盤于蒸架上,隔水蒸10~20分鐘,取出后,撒蔥花即可。痛風患者食用百合蒸南瓜可調節(jié)血糖和血脂水平,特別是百合中的秋水仙堿成分,能有效抑制白細胞趨化,改善痛風關節(jié)炎的癥狀。
(五)荷葉飯
準備荷葉1張,米飯250克及葡萄干25克。荷葉泡水軟化后,包裹米飯與葡萄干,蒸30分鐘即成。荷葉飯中的荷葉具有利水消腫、降血脂、減肥的功效,同時能夠降低血清中游離嘌呤量,緩解痛風癥狀。
(六)菊花山楂飲
準備菊花10克、山楂15克、紅茶包1個,以及少量白砂糖。清洗燒鍋后,加入清水,放入菊花和山楂,大火煮沸轉小火燉10分鐘。接著放入紅茶包,待茶香四溢,濾去藥渣,最后根據(jù)個人口味添加白砂糖,攪拌均勻即可享用。菊花山楂飲中的菊花能夠減少尿酸生成,具有降壓、降脂作用;山楂可行氣消滯、化瘀止痛,能緩解痛風造成的關節(jié)痛。
(七)玉米須綠茶飲
準備綠茶3克、玉米須15克。將洗凈的玉米須放入杯中,注入沸水,蓋上蓋子燜1分鐘。隨后加入綠茶,輕輕搖晃杯子,使茶葉充分浸潤,半分鐘后即可飲用。玉米須綠茶飲可利尿消腫、平肝利膽,有利于尿酸的排泄,緩解痛風癥狀,同時還能輔助治療糖尿病。
(八)白芥蓮子山藥糕
準備白芥子粉5克、蓮子粉100克、新鮮淮山藥200克、陳皮絲5克及大棗肉200克。先將山藥去皮切片,棗肉搗碎,與其他材料混合加水調勻后蒸制成糕。白芥蓮子山藥糕宜作早餐,每次食用50~100克,具有健脾益氣、補腎溫肺、通絡止痛的功效,對痛風關節(jié)疼痛有一定緩解作用。
結語
痛風患者調整飲食習慣是管控病情和預防疾病發(fā)作的關鍵策略。為了減少痛風發(fā)作的頻率,患者應嚴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同時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量。保持飲食清淡,減少油脂和鹽分的攝入,適量控制熱量攝入以維持健康的體重。此外,患者還應注意膳食結構的均衡調整,避免食用果糖含量高的食物,戒除酒精飲品并增加水分的攝入。值得一提的是,中醫(yī)藥膳在痛風的治療和預防中展現(xiàn)出獨特的效果,患者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情況,適量食用以輔助疾病治療。綜上所述,痛風患者采取科學合理的飲食管理,食用藥膳輔助治療,能夠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編輯:臺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