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鄉(xiāng)村對春天是敏感的。大年初一就是一個明顯的分界日。紅艷艷的春聯(lián),新嶄嶄的畫帖,響亮亮的鞭炮,笑盈盈的老少。老屋瓦楞上的枯草,都抖得和往日有些不同。那在天空盤旋的麻繞鷹,在澄澈的天幕上宣告春天即臨的消息,它們一圈圈盤旋,一遍遍播報。春風(fēng)一起,厚重而冷冽的冬天將無處遁形。春風(fēng)將催開各色的花,只要一兩場春雨,枯草們也將退位讓賢了,新生代們將粉墨登場。
大年初一,總是要趕一場會的。小村被重重疊疊的大山圍困,人們被日復(fù)一日地捆綁在繁重的勞作中。于是,大年初一的趕會成了一年中最大的盛會。這一天,男女老少傾巢而出,都往會場奔去!
會場上,人推人,人擠人,呼朋引伴,空氣沸騰起來了……
在塵土飛揚(yáng)的街道上擠幾個回合,遇遇熟人,瞧瞧熱鬧,老人們的趕會儀式就結(jié)束了。小孩子緊緊拽著媽媽的手,擠亂了鬢發(fā),踩掉了鞋扣,吃上一碗涼沁沁的米粉,舔上一個谷花糖,一步三回頭地踏著斜陽回家了。最熱鬧的是跳腳場,彈三弦的,吹笛子的,這是青年男女公開相親的場合。三弦錚錚彈得響,調(diào)子聲聲顫心肝。姑娘小伙們左三步,右三步,跺腳,轉(zhuǎn)圈,碰腳,對唱。塵灰跺得三寸三,不到日落不散場。阿妹的繡花鞋上紅花綠葉晃眼睛,一雙雙年輕有力的腳像一只只翻飛起舞的蝶。阿哥的好嗓子與機(jī)智的對歌才能,總能勾住幾雙熱辣辣的眼。能唱會跳的小伙子,散場時就有幾雙精美的繡花鞋墊悄悄塞進(jìn)褲兜里……還有別的跳腳場,由已成家的男女圍成的一圈,邊唱邊跳。背著娃娃的小媳婦,舞步絲毫不吃力,背上的娃娃隨著阿媽腳步的節(jié)奏搖晃……生下來就聽山歌,會豎頭就隨腳跳,山里人能歌善舞的基因就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
在春天,還有一場重要的盛會,那就是二月初八的“馬櫻花節(jié)”。豬呀,牛呀,騾子呀,羊呀……凡是能趕到山上的動物,都成了節(jié)日的主角。小孩子們將紅艷艷的馬櫻花摘下來,用絲線穿成一串串花環(huán),精心裝扮自己心愛的小山羊,大牯子,小灰騾……它們的脖子上,角上,額頭上,凡是能掛東西的地方都有了配飾。青翠的樹林里人歡鳥叫,家畜的鈴鐺悠揚(yáng)動聽,這一天,也是山川河流的節(jié)日啊。大人們呢,選一塊有山溪毗鄰,又相對開闊地空地,忙著搬石頭砌鍋臺,淘米,洗菜……通常我被派到的任務(wù)就是撿牛糞。因?yàn)樘萑?,大點(diǎn)的牛呀騾呀讓我望而卻步。小山羊呢,賊精,好不容易用包谷子將它們誘哄到跟前,當(dāng)我去逮它們時,它們四蹄一蹬跑得可快了。
火灰下捂著香噴噴的洋芋,孃孃嬸嬸們淘好的米,洗好的菜也要陸續(xù)上鍋了。她們邊煮飯煮菜,邊話家常,還不時望一望四處的山林,豎耳聽一聽山林里可有動靜。開飯了,我們大快朵頤。不知是誰起的頭,有人的臉上被抹了一把鍋煙灰,就有幾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兔崽子趁勢而動,你追著我,我扯住他,笑鬧作一團(tuán),更有不怕事的趁亂往大人的臉上偷襲一把,于是小兔崽子們和大人們混戰(zhàn)在一起,節(jié)日的氣氛便推向了高潮……直到金烏西墜,一行花貓臉才吆喝著牛羊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牛羊脖子上的鈴鐺,還是那么不徐不疾地響著……
二
轉(zhuǎn)眼就到了夏季。鄉(xiāng)村的夏季永遠(yuǎn)是盛裝出席的,它一點(diǎn)都不敷衍。最先感知到夏意的依然是山林里的植物。農(nóng)歷三月一過,布谷鳥吹響了初夏的號角,滿樹滿枝,滿坡滿嶺的杜鵑便爭先恐后地?fù)P起歡悅的笑臉。鄉(xiāng)親們在地里辛苦勞作,偶爾抬起頭,用衣袖擦擦汗,舉目之間,漫山遍野的花色映入眼簾——又到立夏了呢,地里的麥子得趕快歸倉,玉米啊,大豆啊,南瓜啊,都得趕快下種了呢!他們或在地頭沉思片刻,或在田埂上抽根旱煙,又投入到田野的勞作中去。周末放假的我們,總會被打發(fā)到山上去,背個小竹籮去采摘杜鵑花,去跟嗡嗡的蜜蜂分享食物。輕輕捏住山杜鵑的花蒂,一擰一抽,嫩黃的花蕊便脫離了母體,去掉花蕊,留下花瓣……采到滿滿的一籃,回家用滾水瀝一遍,再清清白白地漂洗出來,配上早已燉爛的蠶豆米,或者配上臘火腿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鮮花宴便新鮮出爐了!
暑假,我特別喜歡跟著四姑姑到山上放牛羊。將家畜趕到水草豐美的河岸,姑姑便坐在一片視野開闊的高地邊,哼著小調(diào),繡著花樣,我依偎在她身旁,靜靜地聆聽著時光流淌的聲音,昏昏然睡著了。夢中,姑姑的調(diào)子輕輕地響啊響,清風(fēng)不停地吹啊吹,溪流不停地唱啊唱,白樺樹的裙子不停地翻啊翻,野葡萄一嘟嚕一嘟嚕地長啊長,還有拖著長尾巴的百靈鳥,從河邊的高樹上,滑翔開去,顫顛顛地蹲踞到河中心的大圓石上,呷一口水潤潤嗓子,又不停地唱啊唱……璀璨的陽光被枝葉篩碎到澄澈的溪潭里,不停地晃啊晃……
至于那些趕到山上的家畜,一點(diǎn)也不用操心它們的。豬們會結(jié)對蹚過河去,找一片安全的沼澤地,掀起河灘上的鵝卵石,或者拱開細(xì)膩潮濕的小洞口,將寄居在里面的螃蟹卷入口中。哪里有供它們饕餮的美味,它們一搜一個準(zhǔn),甚至比人還敏銳。至于總愛爬高上低的山羊們,它們一般不單兵遠(yuǎn)游。只要給頭羊帶上一只鈴鐺,總能借助風(fēng)兒的傳聲筒定位它們的位置。牛啊,騾子啊就更不用操心了,當(dāng)它們肚子吃得圓滾滾的時候,就回到主人身邊,悠閑地?fù)u著尾巴趕山蚊子,用濕漉漉的大眼睛凝視著主人,像是要和主人聊聊天,卻又苦于不會說話。
在夏天,我最喜歡的景致便是那滿坡滿地的蕎麥花了??嗍w花是白色的,甜蕎花是粉色的。冬末,鄉(xiāng)親們將山地里的枯枝敗葉一把火燒干凈,黑色的木灰便是隨手可得的肥料。有了它們,來年的蕎麥便能茁壯成長,能長到三四尺那么高?;ㄩ_滿枝時節(jié),微風(fēng)起,花浪翻,清香遠(yuǎn)。長大后品讀香山居士的《獨(dú)出前門望野田》,醉吟“夜來蕎麥花如雪”這句詩,重溫歲月,品味釅釅的鄉(xiāng)情,記憶里的童年,被時光千淘萬漉之后,便虛化成幻境一般美好了!
三
秋天來了。四面環(huán)山的小村又一輪沸騰起來,人們急火火地投入到秋收的戰(zhàn)斗中去。掰玉米,摘大豆,挖洋芋……農(nóng)民在地里吆喝著忠心耿耿的老黃?!芭丁?!使氣!”吆喝聲匯成別具小村風(fēng)味的調(diào)子。耕犁翻過泥土的細(xì)浪,人與牛的后面亦步亦趨跟著饞嘴的老鴉,它們理所當(dāng)然地翻撿著從地里犁出來的蚯蚓,啄食遺漏在地里的糧食,真是名副其實(shí)的“撿漏王”。也有掌犁的婦女,敦厚壯實(shí),大嗓門。碰到還沒教熟的牛犢子偷奸耍滑,她們便裝模作樣地高揚(yáng)起鞭子,重重地敲在犁把上,聲音炸響。癟犢子便夾緊尾巴,奮力向前。不過農(nóng)民們也舍不得透支牛的體力,犁完一畝地,怎么都要休息一下。不用多言語,用輕輕敲擊幾下犁把,并駕齊驅(qū)的兩頭牛便不約而同地停下腳步。蹲在地邊的小不點(diǎn)不等大人招呼,趕忙端起一竹箕青苞谷,撕開外殼,殷勤地遞到黃牛的嘴邊,誰讓牛們是農(nóng)民的伙伴呢!
遠(yuǎn)處的大山里,樹莓,刺黃連,貓屎果,羊奶果,雞嗉子果,多依,楊梅……自顧自地吸收著山風(fēng)雨露,自顧自地長著,熟著。
終于,地里的農(nóng)活忙完了。人們的戰(zhàn)場便轉(zhuǎn)移到山上。開辟一塊平整的稻場,用水將牛屎和稀了,再將稀牛屎均勻地涂抹到稻場上,炙熱的太陽將牛屎曬干,松浮的泥土便服服帖帖地粘在大地上。與此同時,顆粒飽滿的蕎麥被農(nóng)人收割下來,一把一把捆扎在一起,杵在地里,接受秋陽的洗禮。三五天后,曬得脆脆的蕎麥便一堆堆運(yùn)送到稻場里,準(zhǔn)備脫粒歸倉。打蕎籽需要請工幫忙,年輕力壯的男人們光著膀子,甩著彎棍(這是一種類似曲棍球的農(nóng)具),你用彎棍挑起蕎麥桿,他就勢往下捶,挑——打,挑——打,勞作的聲音節(jié)奏鮮明,蓬勃有力。偶有兩人配合不當(dāng),兩只彎棍敲打在一起,人們便歡聲高喊——一石(dàn)!再響一次,便再喊一聲——兩石!這喊聲預(yù)祝主人糧食大豐收!大人們在艱辛的勞作中自得其樂,小孩子則在山林中徹底地放飛自我,上樹掏鳥蛋,下河摸石蚌,采摘野果,吃得嘴角烏黑……緊張忙碌而又多姿多彩的秋天就被氤氳的薄霧送走了!
四
鄉(xiāng)村四季,冬天也沒空閑。山風(fēng)呼嘯,松針便毫無氣節(jié)地枯黃了,在樹下鋪成厚厚的一層,這黃金般的顏色閃亮了人們的眼睛。天不亮,趁著月色便上山,把一籃一籃的松針運(yùn)回家,墊在牛圈里漚肥,等到來年的春種時節(jié)散播在土地里,既能使土壤疏松,又能使土地增肥。草枯水竭的冬天,在背風(fēng)的山坡上,不知誰家的小毛驢偷偷溜達(dá)出圈,悠閑自得地啃著半黃半青的枯草,它嶙峋的背上馱著枯黃的陽光。
我也會跟爸爸和弟弟爬上高高的石洞里去收集蝙蝠屎,因?yàn)闋敔斈切┫∑婀殴值乃幉男枰抿鹗簛碜龇柿稀MǔHサ挠袃蓚€山洞。一個是“通天洞”,往洞里鉆進(jìn)去往上爬三級,便可以鉆通山頭,垂直距離20米左右。野猴子一樣的弟弟,爬山洞并不是件難事。而我,就勉為其難了。爸爸先爬到山洞第一級的平臺處,扔下一根粗粗的繩子,我自己把它打成活結(jié),套在胳肢窩下面,爸爸在上面提拉,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攀住每一小塊凸出的巖石,小心翼翼地攀爬上去,胸腔里的心跳聲咚咚地響,我甚至生出了石壁反射出回響的幻聽。至于第二級,第三級,爸爸是不允許我去嘗試的,那時連弟弟也只被允許爬到第二級。另一個是落洞,顧名思義,就是長在地下的洞。洞很大很深,黑漆漆的,扔個石頭下去,好幾秒后才可聽見石頭落地悶悶的回響。爸爸帶著礦燈往下爬,不一會兒,燈光漸漸模糊,能見度極低,聽爸爸說洞底還可聽見地下河流動的聲響。洞內(nèi)還有一些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有的像竹筍,有的像梯田,有的像蓮花……雖然心生向往,可惜我從未被允許去冒險。
月明星稀的晚上,我們一家坐在暖烘烘的火塘邊閑聊,透過雕花的窗戶望出去,月亮從東山背后緩緩升起,掛在高高的樹枝上。貓頭鷹便不甘寂寞地吟著單調(diào)的無字曲:“噢——噢——噢——”大黑狗盤著后腿坐在廊柱下,幾乎與夜色融為一體,豬圈里的小豬似乎被凍醒了,哼哼唧唧找著豬媽媽,大狗便警覺地豎起耳朵聽聽動靜,亮得發(fā)光的綠眼睛瞅瞅遠(yuǎn)山上的值夜班的貓頭鷹,又緩緩地低下頭去。
冬天,有許多事要忙活。起房蓋屋,娶親嫁女,都要等雨水收起,莊稼歸一,才騰得出手去操辦。鄉(xiāng)親們勞苦了一年,疲累的臉上不時浮現(xiàn)出幾許憨厚的笑。鄉(xiāng)村的冬月和臘月,時不時響起的聲聲嗩吶,陣陣鞭炮,串成一支悠遠(yuǎn)的歌,懸掛在老屋的廊檐下,悠悠長長地響啊響!臨近過年,村里整天煙霧繚繞,殺豬宰牛,熬麥芽糖,釀制來年食用的鹵豆腐,高粱酒,酸腌菜……還要將全家的被褥、衣物漿清洗白。臘月二十八,到山上砍回幾枝蒼翠欲滴的椎栗樹,進(jìn)行掃塵活動……
一年四季,周而復(fù)始,生生不息。我在這塊土地里生長。一個孤獨(dú)而敏感的孩子,由此定型了一生的根骨血脈。而今,我在時光的河岸緬懷歲月。童年,少年,青春,如曇花一現(xiàn)。那些歲月,是那樣長,又那樣短!我的故土,是那樣近,又那樣遠(yuǎn)!
午夜夢回,夜空深邃,群星靜謐,我就在這天幕底下,懷想,或者暢想。四圍的山,山間的樹,樹尖上的月亮,林梢溫柔而繾綣的風(fēng),酣睡的小村,這就是故鄉(xiāng),我的故鄉(xiāng)!她永不背棄她的任何一個孩子,她總能給我們溫柔而綿長的庇護(hù)!夢在遠(yuǎn)方,根卻永遠(yuǎn)在這里。有了心靈棲息的居所,我們才不會如浮萍般四處流浪。
責(zé)任編輯: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