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語叫馬鈴薯,東北人叫土豆,山西人叫山藥蛋,廣東人叫薯仔,而我們云南人則叫洋芋。洋芋的作用就像它名字一樣多,它高產(chǎn)好養(yǎng)活人,在我的記憶中洋芋既是主食,又是蔬菜,是餐桌的必備,是越冬的主角,時至今日,這些樸素而充足的食糧還養(yǎng)育著每一個彝家兒女。
小的時候,我家是種洋芋的,差不多在正月二十幾,母親撿出存放在閣樓房梁下已經(jīng)干癟并抽出長長嫩芽的洋芋種子,父親扛著犁頭,趕著黃牛,而我則背著一個小竹籃,跟在最后面,就這樣全家齊上陣到地里播種新一年的洋芋。那時候還是鐵犁牛耕,父親一只手緊握犁把,一只手拿皮鞭,跟在黃牛后開始耕地,在地的盡頭,用彝族青棚調(diào)唱腔指揮著黃牛轉(zhuǎn)彎,鐵犁穿插在泥土中把土塊像波浪一樣翻起。我赤腳走在父親犁地留下的土溝里,兩眼緊盯濕潤的黃土地,撿去年遺留在地里的洋芋。這時的洋芋顏色變得淡白色,可能是吸收了陽光的熱、雨水的潤、月光的柔,這些洋芋可以像水果一樣生吃。把淡白色的皮去掉,露出的果肉竟和蘿卜有幾分相似,一口咬下去清脆多汁,慢慢咀嚼能感受出微微帶一點干澀口感,那個時候缺果少蔬,吃到這么一個“水果洋芋”也倍感幸福。
將土地翻松后,父親在前面用鋤頭挖出一條條小土溝,母親跟在后頭,從小水桶里掏出肥料,彎下腰均勻鋪撒在土溝里,用小鋤頭將肥料拌在土壤里,我用小竹籃背著干癟的洋芋種,跟在母親后面播種?,F(xiàn)在還記得我因為播種不均勻,時常需要父親來返工,嘴上還說著我?guī)偷姑?,手上快速調(diào)整著洋芋播種間距,我生氣起來,丟下小竹籃,跑到陰涼處賭氣睡覺,母親又跑過來哄我,夸我能干,我又會高興地和母親一起給洋芋種覆土。等到雨水降臨,洋芋種抽枝發(fā)芽,這里一抹綠,那里一抹綠,星星點點,慢慢就鋪滿整個土地。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是翁卷筆下農(nóng)民忙碌的景象,家鄉(xiāng)的四月正是移栽烤煙的時節(jié),每家每戶都干得熱火朝天,爭著搶著要在五一節(jié)前移栽完成。我家向來是將早餐做的和午餐一樣豐盛,吃過早餐就下地干活,以便在天氣涼快之時多做一些活計。早上八點出門,傍晚七點半歸家,下午兩點左右,會準備食物,補充能量恢復(fù)體力,我印象中我家吃得最多的就是火燒洋芋。
火燒洋芋做法簡單、熱量豐富,是農(nóng)忙時節(jié)必不可少的吃食。先在田地里尋找上一年曬干的煙草根莖,或者到核桃樹下找尋核桃枝,將搜集來的柴火堆成小山,用干草引燃柴火,待柴火燒成炭火,用木棍扒開,漫天彌漫的煙火常常熏得睜不開眼,加之天氣炎熱,炭火溫度高,弄得滿頭大汗。瞇著眼將稍微干癟的洋芋投入炭火中,也是用木棍將炭火回攏,把洋芋全覆蓋,等待七八分鐘,再次用木棍將洋芋翻個身,讓洋芋受熱均勻,再等個五分鐘,田野版火燒洋芋就做好了。用木棍扒拉出燒好的洋芋,用手去拿,燙得來回在兩只手里倒騰,洋芋燒得黢黑,兩只手掌也被染成黑色。用手將燒黑的洋芋皮一點一點剝?nèi)?,拇指和食指粘的全是洋芋泥,剝掉皮后看到的是淡黃色或者淡白色的洋芋,入口軟糯鮮香,稍稍帶有回甜之感,燒熟的淀粉在舌尖上滑行,會充分激發(fā)饑餓味蕾。洋芋是高熱量食物,能為勞動人民提供充足能量,在這田間地頭吃上一口熱乎乎的火燒洋芋,即使再苦再累也算有個慰藉,讓人充滿干勁。
辛苦忙碌一天,回到家時,天已擦黑,家里嘈雜著雞鴨豬狗牛因為饑餓而發(fā)出的叫喊聲,家人們分工很明確,我和父親負責給雞鴨豬狗牛準備吃食,母親負責準備我們的晚飯。家里缺少新鮮蔬菜,也就只能吃洋芋充饑度日,經(jīng)常吃的一道菜是洋芋炒酸菜。這時節(jié)的洋芋已喪失部分水分,表皮上布滿條條溝壑,洋芋削起皮來也不太容易,削好皮后的洋芋用清水洗凈泥土和表皮的淀粉,在砧板上用菜刀切成片狀,洋芋片切的厚度要掌握好,薄了容易炒碎,厚了不容易熟透,所以即使我很喜歡切洋芋,母親也不讓我來,嘴上還說著不要來搗亂。
和洋芋一起炒的酸菜也是自家腌制的,這酸菜是用新鮮的苦菜葉,整片菜葉放在陶罐里發(fā)酵腌制兩個月,酸味已經(jīng)足夠,撲鼻而來的香酸味讓我止不住流口水,我在給酸菜切成細條時,不自覺就用手將酸菜往嘴里送。當一切都準備就緒,就起火熱鍋燒油,油必須是豬油,豬油自帶清香可以很容易讓洋芋和酸菜入味。酸菜吸油比較多,豬油要多放一點,用手伸到油鍋上,能感受到熱量就可先將洋芋下鍋,當洋芋炒熟后將酸菜放入,反復(fù)翻炒,讓酸菜充分吸收熱油,放點鹽炒熟即可食用。當結(jié)束一天的辛苦勞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洋芋炒酸菜拌著米飯吃,大家都不說話,各自吃各自的,這個安靜的時刻是最幸福開心滿足的。
到了六七月份,當初的空地已長滿開著淡白色、粉紅色小花的洋芋植株,等到洋芋花慢慢凋落,洋芋葉片開始泛黃,我們種的洋芋就可收獲。我的印象中每次去挖洋芋都會下雨,烏黑的天空,落下的雨點,微冷的夏風(fēng),這些阻擋不了我挖洋芋的期待和喜悅。扒開洋芋植株,用釘耙挖下去,順手提起洋芋植株,土色、粉紅色、淡白色的洋芋就顯露在跟前。我自然很喜歡挖洋芋,但是我掌握不好挖洋芋的位置及力度,時常把洋芋挖壞,所以我干的最多的就只是跟在母親后面撿她挖出的洋芋。
這時的新鮮洋芋燉湯是最美味的,我家的洋芋燉湯說白了就是大鍋菜,里面有火腿肉、豆子、小瓜、青菜等。把火腿肉砍成塊狀,用清水洗凈表皮的鹽分,清水下鍋燉煮,熬出火腿的濃香。將挖回的洋芋切成塊狀,小瓜也是切塊狀,剝出剛從地里采摘回來的新鮮豆子,全部放入鍋中燉煮,將洋芋燉軟,將豆子燉爛,煮出小瓜汁水,最后將青菜放入,翻騰兩下,將湯煮沸,火腿自帶鹽和油,就不需要放任何調(diào)料,一道洋芋燉大鍋菜就完成了。打一口乳白色的湯,湊近鼻子一聞,火腿的陳香夾雜著各種蔬菜的鮮香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欲罷不能。
多年以后,月光爬過老家的圍墻,熱鬧的蛐蛐在路邊的草叢里抬頭張望,我坐在故鄉(xiāng)之外的地方,在電話里聽母親講里短家常。斜躺著的山坡,總留不住晚風(fēng),平靜著的池塘,總盛不住霞光,在逛夜市時,我還會買幾個燒洋芋吃,在餐館吃飯時,我還會點那道洋芋炒酸菜,那道洋芋燉大鍋菜,只可惜再也嘗不到小時候那普通而又獨特的味道。
責任編輯:郭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