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一個年輕的政黨帶領一支年輕的軍隊,開始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遠征。
2024年10月23日,上海高校大學生新黨員示范培訓班在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報告廳舉辦,我受邀為來自40多所高校的100名參訓學生作《致敬長征——紀念紅軍長征出發(fā)90周年》講座。學生們的反響和留言,令人欣慰和振奮。
我是一名退休歷史教師、紅軍后代,曾15次重走在長征路上,拜訪過300多位老紅軍。我把收集到的第一手資料制作成視頻課件用于講座,讓那場偉大遠征重現(xiàn)在聽眾面前。我講述了紅軍前輩在長征路上的故事:張敏,一碗青稞最難忘;袁崑,兩個兄弟戰(zhàn)沙場;鐘明,三發(fā)子彈打一仗;向軒,四塊銀元最難忘;王泉媛,五十坎坷心向黨。
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專心致志地記,交流互動環(huán)節(jié)熱烈而有序。“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睂W生們整齊洪亮的復述聲,回蕩在報告廳。我的學生楊柳青還帶來了蓋有長征郵局“紅軍長征勝利88周年紀念日”郵戳的明信片和小紅軍鑰匙圈,送給每一位學生。三個小時的講座結束,全體學生簇擁著我,在我?guī)サ纳w有400多枚長征路郵戳圖章的紅軍旗前合影留念。
一位上海交通大學的男生對我說:“以前從書本上讀過長征。聽了講座,覺得長征立體、鮮活了,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蔽蚁?,時隔90周年,這些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新黨員,是怎樣看待長征的呢?
報告廳里準備了一塊留言板,是由學校組織部副部長徐煒煒設計的。學生紛紛走到留言板前,紅、黃、藍三色留言紙貼得密密麻麻,錯落有致。走近細看,字跡工整,優(yōu)雅悅目。
“鄧老師向我們重現(xiàn)了一段或許已被我們淡化或實感降低的宏偉歷史。那些閃耀著光芒與信念的精神,曾經(jīng)真的被一批人奉為自己的終極信仰,并竭盡一切去實現(xiàn)踐行。他們何其了不起,值得銘記和學習!”
“長征,一條令人動容又有力量的路。紅軍將士們走了兩萬五千里,鄧老師走了十余次。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追憶,也是對紅軍將士情感的寄送?!?/p>
“聽了感人至深的情景黨課,使我對長征是‘絕處求生’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一位位老紅軍動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好幾次熱淚盈眶,受益匪淺!”
“黨費一年交一元,我要交滿一萬年。”這是老紅軍袁崑臨終前托付兒子說的話?!疤痤^來,每一顆星星都看著我們?!边@是我分享在長征路上祭奠數(shù)不清的紅軍墓時的感嘆。
有的學生寫了對長征精神的理解:
“我深刻認識到,長征精神強調堅定的信念,艱苦奮斗,不怕犧牲。這種精神激勵著后來的人們,也時時刻刻激勵著我,朝著目標前進?!?/p>
“長征精神猶如燈塔,照亮著當代青年的成長之路。山河萬里尋綠脊,長征跋涉握紅旗。”
“作為一名退役女兵,對紅軍奶奶的故事感慨萬分。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賡續(xù)長征精神,竭盡全力去守護這份現(xiàn)世安穩(wěn)?!?/p>
“在一個個生動的紅軍故事中,與鄧老師一同邁進紅色記憶的土地,備受鼓舞與感動!星星之火,永不磨滅!長征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傳承?!?/p>
還有的學生用詩歌般的語言寫了感想和打算:
“徜徉長征血淚撼,唯念偉人道平安。”
“英雄壯志真如鐵,雄關越了又重越。又重越,鐵兵鋼軌,紅軍碧血?!?/p>
“長征精神永存,砥礪前行不息?!?/p>
“鐵心向黨鑄忠誠,同心奮進擔使命。”
“請祖國和前輩們放心,作為大學生新黨員,我們會追憶紅色記憶,譜寫新的篇章。”
“長征精神的接力棒,此刻傳到了我們手中。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祝福祖國永遠繁榮昌盛,世界和平,人民富足。”
致敬長征,熱血總相同。留言或長或短,或多或少,字里行間,都表達了莘莘學子對紅軍長征的敬意和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決心。心有所向,行必能至。
我小心翼翼地把73張留言紙一張一張地取下疊好,放進我?guī)サ拇娣潘膳瞬莸厍囡湗吮镜奈募铮黄鹫洳亍?/p>
長征,那不老的傳奇正穿越時空,呼喚著人們的應答。而留言板上的字字句句,就是新時代大學生新黨員最真情、真摯的青春回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