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3個月前,女兒被診斷出患有中度抑郁癥。為了讓她盡快康復(fù),我和丈夫無微不至地照顧她,關(guān)心她的飲食、呵護她的冷暖,她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我們都盡量滿足。然而,讓人痛心的是,我們付出了所有關(guān)愛,仍然無法讓她感到快樂,甚至無法讓她感到被愛。我們痛心又迷茫,同時又非常焦慮、無助。
請問,我們怎么做才能讓患有抑郁癥的女兒感到我們是愛她的?我們又該怎樣幫助她走出抑郁的陰影?
盧女士
答:對患有抑郁癥的孩子來說,停留在生活層面的關(guān)心、呵護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孩子需要的是更深層次的愛與支持。
作為家長,你們想讓患抑郁癥的女兒感到被愛,想幫助她走出抑郁的陰影,非常值得贊賞。
具體做法,我提6點建議,供你們參考——
1."理解抑郁癥的本質(zhì)。抑郁癥不是單純的情緒問題,而是深刻影響思維和情感的一種心理疾病。孩子陷入抑郁時,思維和感受都會異于常人。此時,家長要放下成見,深入理解抑郁癥的本質(zhì)。當(dāng)孩子對生活、對自己產(chǎn)生極度消極的看法時,家長要理解這種感受背后的復(fù)雜性,要明白這不是孩子“懶惰”或“窮極無聊”造成的。只有理解孩子,才能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并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支持與愛意。
2."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孩子處于抑郁狀態(tài)時,會感到孤獨、無助、不被理解。此時,家長要做的不是一味說教,而是用心傾聽、積極關(guān)注,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就是說,家長不要同情孩子,而要共情孩子。共情,意味著家長要拋開自己的主觀判斷,相信孩子的說法,無論她的說法在你看來多么不可思議。得知家長相信并理解了自己的痛苦,孩子才會感到自己被尊重、被認(rèn)可。
3."和孩子平等對話。有些家長喜歡對孩子采取命令式的溝通方式,試圖通過“告訴孩子該怎么做”來幫助孩子。其實,這種溝通方式不僅無效,還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控制,從而產(chǎn)生更強烈的孤獨感。與孩子溝通時,家長要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平等對話。平等溝通,不僅指家長要少說多聽,更是指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家長非常在乎她的想法和感受。這樣,孩子才會覺得你們是想幫助她,而不是想控制她。
4."和孩子共同制訂康復(fù)計劃。治療抑郁癥需要耐心和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參與至關(guān)重要。制訂康復(fù)計劃,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與她一起討論治療方案,而不是單方面做決定。無論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還是調(diào)整生活方式,都需要孩子的同意和參與。通過和家長共同制訂計劃,孩子會感到自己不是孤立無援、孤軍奮戰(zhàn),背后有家長的大力支持,從而更有信心對抗抑郁癥。
5."靈活調(diào)整,應(yīng)對變化。治療抑郁癥的過程充滿挑戰(zhàn),因為患者情緒會有波動、狀態(tài)會有反復(fù),所以治療計劃需要及時做出調(diào)整。此時,家長要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靈活調(diào)整,應(yīng)對變化,確保孩子有足夠的勇氣迎接挑戰(zhàn)。
6."接納與包容。無論孩子的狀態(tài)、行為多讓人難以理解,家長都要接納與包容。接納與包容,不意味著放任不管,而是在尊重孩子感受的前提下,給予她足夠的支持、指導(dǎo)。如果孩子確信無論什么狀態(tài),家長對她的愛都不會改變,那么她就有信心慢慢康復(fù)。
總之,治療抑郁癥是一段艱難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家長要與孩子達成共識,然后通過共情、平等溝通、共同制訂計劃、靈活調(diào)整,以及接納與包容孩子,讓孩子感受家長真實而深沉的愛,這對幫助孩子找到療愈的力量很有幫助。"""""""""""""""""""""【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