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闡釋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講述故事時要注意技巧,盡可能做到一波三折,讓故事情節(jié)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這樣才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在閱讀過程中,邊讀邊猜想故事的情節(jié)走向,關(guān)心人物命運;這樣講故事,讀起來興味十足,使讀者邊讀邊探究,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技法例談
※閱讀與思考
驛路梨花(節(jié)選)
我問老余:“你猜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說:“可能是一位守山護林的老人。”
正說著,門被推開了。一個須眉花白的瑤族老人站在門前,手里提著一桿明火槍,肩上扛著一袋米。
“主人”回來了。我和老余同時抓住老人的手,搶著說感謝的話;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幾次想說話插不上嘴。直到我們不作聲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過路人呢!”
我們把老人請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餓,趕緊給他端來了熱水、熱飯。老人笑了笑:“多謝,多謝,說了半天還得多謝你們?!?/p>
看來他是個很有穿山走林經(jīng)驗的人。吃完飯,他燃起一袋旱煙笑著說:“我是給主人家送糧食來的?!?/p>
“主人家是誰?”
“不曉得?!?/p>
“糧食交給誰呢?”
“掛在屋梁上?!?/p>
“老人家,你真會開玩笑。”
他悠閑地吐著煙,說:“我不是開玩笑?!蓖A艘粫纸又f:“我是紅河邊上過山巖的瑤家,平常愛打獵。上個月,我追趕一群麂子,在老林里東轉(zhuǎn)西轉(zhuǎn)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這個山頭來了?!粤擞昧巳思业臇|西,不說清楚還行?我只好撕了片頭巾上的紅布,插了根羽毛在門上,告訴主人,有個瑤家人來打擾了,過幾天再來道謝……”
說到這里,他用手指了指門背后:“你們看,那東西還在呢!”
※探究與導(dǎo)引
雖然只是一個片段,也能寫得一波三折。先是“我”問老余“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我們正說著,“一個須眉花白的瑤族老人站在門前”。此時,讀者和“我”一樣以為這老人就是主人。結(jié)果老人說他是過路人,是來送糧食的,“我”覺得老人是“開玩笑”。后來,老人道出原委,說出自己留下的“信物”,并指給“我們”看,才讓“我”不得不信。接下來,誰是茅屋主人?這個問題再度提起,并緊緊吸引著讀者繼續(xù)閱讀下文。
閱讀《驛路梨花》全文,可以看到,由于作者巧妙地設(shè)置了懸念,每一個情節(jié)都順理成章,結(jié)果卻往往出人意料。全文故事一波三折,非常吸引人。
寫作要做到一波三折,通常有以下幾種技巧。
一、開篇有疑:一開始設(shè)置疑團,緊緊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比如《驛路梨花》開篇寫梨花林、小茅屋、門板上寫的字、屋里的擺設(shè)……都充滿了懸念和疑問。
二、采用倒敘:講述故事可采用倒敘,把最吸引人的內(nèi)容放到開頭,引起讀者的好奇心。比如《驛路梨花》中講述小茅屋的來歷就是采用倒敘,如果從茅屋修建寫起,文章會顯得很平淡。
三、層層推進:懸念設(shè)置要層層推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如《驛路梨花》中關(guān)于茅屋的主人,就是幾起幾落,懸念迭起,層層推進。
※內(nèi)化與訓(xùn)練
請你使用上面介紹的技巧,以“那天,我回家晚了”為標題,寫一則片段,注意敘事有波瀾,以達到一波三折的效果。
我來練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