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蘇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標志,正對陵園北大門的烈士就義群雕是雨花英烈偉大革命精神的高度象征,同時也是中國雕塑史上不朽的經典之作。
雨花臺烈士就義群雕高10.03米,寬14.2米,厚5.6米,由179塊花崗巖拼裝而成,總重量約1374噸,是目前我國同類題材花崗巖雕塑之最。這組群雕層次分明地刻畫出九位英烈的高大形象,他們或為戴著鐐銬的工人,或為橫眉冷對的知識分子,或為怒目圓睜的農民,或為臨危不懼的女干部,或為咬緊牙抿著嘴的小報童……九位英烈身份、年齡、神態(tài)雖各異,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面對敵人的屠刀與槍口,堅定的目光。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原館長張逸介紹,20世紀70年代初,為了再現(xiàn)雨花英烈就義前的光輝形象,雨花臺烈士陵園決定建造英烈群雕,并向全國征集雕塑樣稿,初選出40多件樣稿。劉開渠、華君武等美術界泰斗對設計方案進行了指導。博采眾家之長,雕塑設計稿于1978年4月最終確定。
1978年9月,廣州雕塑室將群雕設計小樣放大翻模后,北京建筑藝術雕塑工廠安排參與過毛主席紀念堂工程的41名工匠參加雕刻。1979年10月,雨花臺烈士就義群雕在雨花臺英烈殉難處原址上建成。
專家介紹,雨花臺烈士就義群雕的藝術特色是“上實下虛”,雕塑家著力刻畫人物堅毅的眼神和表情,以及他們昂首挺胸、巍然屹立的形象,表現(xiàn)雨花英烈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選自“學習強國”平臺,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