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八打八打八……此打冊】……此“聲”一響,好戲開“鑼”。
從戲曲獨特的藝術表演形式來看,只有這種“聲音”才能讓戲曲演員在三五步間行遍天下,六七人成百萬雄兵。
這種“聲音”可伴奏,可合奏;
這種“聲音”可三五人,可上十人;
這種“聲音”可在雅室奏,可在田間鳴。
但,這種“聲音”藏在幕后,遙看不見君,唯能聞其聲。
這種“聲音”叫—戲曲音樂。
從1951年湖南省藝術學校建校那天起,戲曲音樂專業(yè)“開門收徒”,意味著湖湘戲曲音樂有了省內唯一的正式學堂。之后,湖南省藝術學校升格為湖南藝術職業(yè)學院,湖藝一代代戲曲音樂人便肩負起讓這種“幕后聲音”薪火相傳的重任。從此,這種“聲音”從小小的校園響徹岳麓山,飄蕩在湘江河上,縈繞著松雅湖。新時代,湖藝戲曲音樂人在守正與創(chuàng)新中踐行立德樹人的使命,潤物“有”聲,居諸不息。
守正,是一種甘于在幕后沉淀—德藝雙馨的文化傳承。
守正,代表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和堅守,一代代湖藝戲曲音樂人圍繞舞臺,躬耕教壇,傳承技藝。與其他舞臺表演藝術不同,作為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戲曲行業(yè)在表演過程中“一半演員著妝在臺上亮相,一半演員素顏在側臺堅守”,側臺的這一半就是戲曲音樂。開幕音樂起,閉幕音樂收,在此過程中還必須目不轉睛地觀察臺上的一點一滴,靈活應對臺上演員的一舉一動,什么時候“打”,什么時候“冊”,絲毫不能差。經歷數小時的演出后,演員已是滿頭大汗,如釋重負,臺上的鮮花和觀眾的掌聲似乎在告訴這群“幕后聲音”:你的任務已經完成,可以“退場”了。收譜、搬凳、離場……此時此刻,不知道是汗水還是淚水在臉頰閃爍……
“戲比天大”訴說著戲曲音樂人對傳統(tǒng)藝術的敬畏和堅守、對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的珍視?!肮Τ刹槐卦谖遥Τ杀囟ㄓ形摇?,守正,是對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更是德藝雙馨的文化傳承。
創(chuàng)新,是一種敢于在臺前亮相—敢為人先的精神傳承。
創(chuàng)新,代表對自我的革新,一代代湖藝戲曲音樂人在深耕教壇的同時,在堅守側臺陣地的傳統(tǒng)基礎上,以身作則,勇于突破自我,拓展學習,結合自身特色,創(chuàng)排屬于戲曲音樂的表演節(jié)目,讓這種“幕后聲音”登臺亮相。2021年,戲曲音樂從戲曲表演專業(yè)獨立出來,從“圍繞舞臺”發(fā)展到“我在的地方就是舞臺”,展現(xiàn)出湖藝戲曲音樂人發(fā)自內心的文化自信。時代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如何賦予古老藝術新的生命力,探索新的發(fā)展目標,成了一代又一代戲曲音樂人的使命擔當。從側臺走向臺前,聚光燈照亮的是戲曲音樂人的前行道路。這一切都源自一代代湖藝戲曲音樂人不屈于人后、敢為人先的精神傳承。
“課比天大”是對這份事業(yè)和守正創(chuàng)新精神薪火相傳的一種態(tài)度。一代代湖藝戲曲音樂人褪去演員的光環(huán),從舞臺上走下來,回到課堂中去,從“演”中“教”,在“教”中“悟”,再在“悟”后“演”。在這一演進邏輯中,一代代湖藝戲曲音樂人探索新時代戲曲音樂專業(yè)的“傳幫帶”,將這門古老的技藝代代傳承,著力培養(yǎng)湖湘戲曲音樂人才。
櫛風沐雨,七十余年,戲曲音樂從“田間”走進“學堂”,一代代湖藝戲曲音樂人肩負起立德樹人的時代使命,培養(yǎng)的戲曲音樂人從這里出發(fā),奔赴各自的“星辰大?!?。就目前而言,湖南各類文藝團體戲曲音樂人絕大多數是從這里走出去的,也正是這一批人鑄就了新時代的“湖藝現(xiàn)象”。一代又一代湖藝戲曲音樂人正為滋養(yǎng)湖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默默地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幕后開花,幕前飄香。
言為士則,行為世范。
揚手是春,落手成林。
致敬一代代湖藝戲曲音樂人!
(作者單位:湖南藝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