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同時對蔬菜的質量和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無公害蔬菜的市場需求越來越高,因為無公害蔬菜指的是,在種植過程中沒有受到有害物質污染的蔬菜,其生長環(huán)境、種植過程和產品質量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河南省作為全國的蔬菜大省,每年的蔬菜產量巨大,供應全國甚至出口,新蔡縣屬大陸性季風型亞濕潤氣候,年平均日照2180.4h,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水量為885.85mm,降雨集中在6~9月,平均無霜期221d,從總的氣候特征看,熱量、光能、降水較為豐富,且雨熱同季,有利于農作物生長,適合在本地栽培的農作物有西紅柿、青椒、黃瓜、土豆等。為了滿足人們對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的需求。近年來,本地政府和農業(yè)部門加大了對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技術推廣和應用力度,本地的無公害蔬菜生產規(guī)模越來越大。本文深入分析了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技術要點,并探討開展蔬菜種植技術的推廣措施。在蔬菜種植過程中要逐漸改變傳統(tǒng)的種植方式,對無公害種植技術加以應用,從選種、整地、播種管理、田間管理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積極推廣新型無公害種植技術。
一、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技術要點
1、選擇蔬菜品種
在選擇蔬菜品種時,優(yōu)先選擇適應當?shù)貧夂?、土壤等自然條件的蔬菜品種,確保品種能夠順利生長并達到預期的產量和品質;選擇抗病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的優(yōu)良品種,減少農藥的使用,保證蔬菜的安全性;優(yōu)先選擇生長快、產量高、品質好的品種,提高種植效益。例如,菠菜在河南省的栽培面積較廣,由于其營養(yǎng)價值高、適應性強,成為無公害蔬菜種植的首選之一,本地常見的菠菜品種如“春秋大葉菠菜”“日本全能菠菜”等,能適應本地的氣候和土壤環(huán)境,生長良好,且產量高、品質好。再比如萵苣,屬喜涼性蔬菜,適合河南省的氣候條件,本地的萵苣品種有“紫葉生菜”“油麥菜1號”等,不僅抗病性強,而且口感好、營養(yǎng)價值高。大白菜也是河南省重要的蔬菜品種之一,其生長期短、抗病能力強、適應性廣,本地的大白菜品種有“北京新三號”“津綠75”等,在本地種植表現(xiàn)良好,產量高、品質優(yōu)。為了保障蔬菜品質,在購買種子的時候要選擇正規(guī)的種子銷售場所購買,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種子,確保種子的質量符合無公害蔬菜的要求。
2、種植地的選擇與整地
為保證蔬菜品質,種植地的選擇也至關重要,大棚蔬菜是本地蔬菜的主要形式,種植規(guī)模大,一般要選擇遠離城市地區(qū)進行種植。要進行土壤檢測,確保土壤中無有害物質超標,同時,要建立隔離帶,防止污染源的侵害。盡量選擇遠離污染源、遠離人們生活區(qū)的地塊,確保土壤不受污染,符合綠色無公害標準,同時要確保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土壤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可以選擇靠近山區(qū)或河流的平原地區(qū),這些地方的土壤肥沃且污染較少。其次要進行整地,對地塊進行深翻和暴曬,以清除可能殘留的枯葉與根茬,深翻作業(yè)的深度通常控制在25~40cm之間,以確保土壤疏松,有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長。
3、播前準備與播種方法
(1)播種之前進行深耕曬土
深耕25~30cm,將土壤中的地下害蟲清除干凈,并去除雜草雜物,施足基肥。在播種前要檢查土壤的肥力條件,如果土壤呈酸性或堿性,采取相應措施進行中和處理。此外,要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以殺死土壤中的病菌和蟲卵。
(2) 對種子進行處理
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浸種、包衣、拌種等處理。浸種時,可以將種子浸泡在消毒液中一段時間,以清除種子表面的病菌和蟲卵,包衣和拌種則是將種子與農藥或生物制劑混合,以提高種子的抗病性和抗蟲性。以番茄種植為例,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剔除癟粒、病蟲粒,將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浸泡約1~2h后撈出晾干,為預防病蟲害,可以使用濃度為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min,之后洗凈即可等著播種。
(3)播種育苗
在蔬菜種植過程中要根據(jù)不同品種的特性和氣候條件,合理安排播種時間、密度和深度,在播種時要保證種子均勻分布,覆蓋土壤要適當,以利于種子的萌發(fā)和生長。提前使用福爾馬林對苗床進行消毒,然后鋪設一層5cm厚的營養(yǎng)土,在苗床上均勻播撒種子,再覆蓋土并澆水,育苗期間要注意控制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條件,以促進幼苗的健康生長。當種子出苗到1/2以上時,需要嚴格控制溫度,白天溫度控制在27℃左右,夜晚溫度控制在15℃左右,等到苗長出2~3片真葉后,進行移栽,移栽時要選擇健康的幼苗,并避免傷害其根系。
(4)播種時間的確定
適時播種是提高蔬菜生長水平的關鍵,在蔬菜種植過程中要結合本地的氣候情況以及適宜植株發(fā)芽生長的溫度環(huán)境,以番茄為例,最佳的播種育苗時間在4月上旬,播種之前提前3~5d將苗床用水澆透,然后覆蓋地膜,等到水完全浸潤到土壤中之后,薄撒一層藥土,均勻播撒種子,播種之后再次覆藥土,等待番茄發(fā)芽即可。
4、蔬菜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
苗期是蔬菜生長的關鍵時期,出苗之后要及時觀察幼苗生長情況,并且將適合種植的壯苗移栽到種植地,注意移栽時要控制好栽培密度,不能過密也不能過稀,根據(jù)不同的蔬菜品種確定好種植密度,做到合理密植。在蔬菜苗期,首先要做好外界環(huán)境參數(shù)的控制,本地蔬菜近年來多以大棚蔬菜為主,苗期棚內溫度應控制在25~30℃,以促進種子的發(fā)芽和幼苗的生長。無論天氣如何,都應盡早揭開地膜,增加光照,促進幼苗的光合作用,同時注意避免幼苗受到強光的直射,以防灼傷。隨著幼苗的生長,應適當降低溫度,并進行通風,防止幼苗徒長、倒苗和發(fā)生凍害,晝溫控制在22~25℃,夜溫控制在16~20℃。這個過程中可以及時除去傷病苗和畸形苗,保持苗床的整潔,同時可使用生物制劑或低毒農藥進行病蟲害的預防和控制。
(2)進行分苗
當幼苗長到1~2片真葉時進行分苗,可分苗1~2次,分苗工作宜在晴朗、無風的天氣進行,以減少對幼苗的傷害。在分苗前,應配制好營養(yǎng)土,營養(yǎng)土需具有良好的保水性、透氣性和供肥性,可以使用爐灰、大糞闊葉土、山林土等按比例混合配制。分苗后,應立即蓋塑料小拱棚和大棚,保持土壤和空氣的濕度,在分苗后的2~3d內,以保濕為主,待幼苗中心葉開始生長時,再揭膜通風降濕。選擇移栽的幼苗時應堅持選擇苗齡適中、莖稈粗壯、節(jié)間短、葉片肥厚、葉色濃綠、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的健康壯苗,這樣的幼苗移栽后成活率高,生長迅速,有利于無公害蔬菜的高產優(yōu)質。
(3) 施肥管理
施肥是為植株提供養(yǎng)分的關鍵,在蔬菜生長過程中要根據(jù)蔬菜的生長需求和土壤狀況,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并且在整地的時候施入基肥,后期追肥注意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時間,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肥料,避免使用有害物質超標的肥料。施入基肥一般跟隨整地時完成,以西紅柿為例,一般施用優(yōu)質有機肥4000~5000kg/667m2作為基肥,也可施用微生物制劑,用量2~3kg/667m2。最好是選擇發(fā)酵好的腐熟農家肥,將農家肥和磷肥混合后施入,作為底肥,如果土壤肥力較差,可以適量增加基肥的用量。追肥則是在植株生長過程中根據(jù)植株的長勢以及生長過程進行施肥,一般在第一穗坐果后,及時追肥兩次,在第三穗果采收過程中再進行一次追肥。追肥以氮磷鉀肥為主,還是以西紅柿為例,在追肥時應根據(jù)西紅柿的生長過程來確定。例如,在生長期內,移栽后初期至中期,施用氮肥10~15kg/667m2,隨著植株的生長,逐漸增加至20~25kg/667m2。在移栽后的第20~25d開始施用磷肥,施用磷肥10~15kg/667m2。生長到開花期,為了促進花芽的分化和開花,追加磷肥15~20kg/667m2。結果期是果實開始成熟前的生長期,施用鉀肥20~25kg/667m2,鉀肥的施用對于提高果實的品質和甜度至關重要。追肥通常采用溝施或穴施的方法,將肥料施于植株根部附近的溝或穴中,然后覆土,以減少肥料的揮發(fā)和流失。對于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可以使用葉面噴施的方法,在植株生長旺盛期,結合防病用藥進行葉面噴施,以快速補充植株所需的營養(yǎng)。
需要注意的是,在無公害蔬菜種植中,應嚴格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種類,禁止使用硝態(tài)肥等含有害物質的肥料,化肥的用量應控制在不超過25kg/667m2。有機肥應充分發(fā)酵腐熟后再使用,以免在土壤中產生有害物質或引起燒苗現(xiàn)象?;蕬钍┯谕寥乐?,以減少氮素揮發(fā)和延長供肥時間,而且化肥應盡早施用,以利于植株早發(fā)快長、延長肥效和減輕硝酸鹽積累。不同類型的蔬菜對肥料的需求有所不同,同一種蔬菜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對肥料的需求也有所差異,因此,在施肥過程中應根據(jù)蔬菜的種類、栽培季節(jié)和氣候條件等靈活調整施肥方案。
(4)灌溉管理
合理控制灌溉量、灌溉時間和灌溉方式,以滿足蔬菜的水分需求,不僅要保證水源清潔,避免污染蔬菜的,還要隨時觀察氣候條件和蔬菜生長情況,及時調整灌溉量,保持土壤濕度適宜。在綠色農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節(jié)能灌溉成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常見的節(jié)能灌溉方式有以下幾種:①滴灌,它能使水分直接流向作物根部,減少浪費和水分蒸發(fā),特別適用于大棚蔬菜種植,因為它允許更精確地控制灌溉量。②噴灌,通過噴頭將水均勻噴灑在作物上,適用于露天種植,但在大風或高溫天氣下效果可能不佳。③微噴灌,這種灌溉方式結合了滴灌和噴灌的優(yōu)點,能夠在保持水分均勻分布的同時,減少水分蒸發(fā)和浪費。在灌溉過程中要對灌溉時間進行控制,一般在早晨和晚上進行,避免高溫時段灌溉造成水分蒸發(fā)和浪費,同時,也要根據(jù)農作物生長情況和氣候變化的情況進行調整。
(5)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影響蔬菜生長的重要原因,無公害蔬菜對藥物的使用控制十分嚴格,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多種方法,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盡量減少藥物使用,如果必須使用藥物,則需要控制用藥量和用藥時間,以減少對蔬菜和環(huán)境的污染。
①應用生物防治技術:比如利用昆蟲天敵對害蟲進行捕食,可以減少害蟲數(shù)量,瓢蟲、草蛉、食蚜蠅、獵蝽等捕食性天敵和赤眼蜂等可以寄生性天敵,以及捕食性蜘蛛等螨類可以捕殺害蟲。這些天敵能夠有效控制蚜蟲、粉虱、小菜蛾等常見害蟲的數(shù)量。還可以使用微生物防治技術,即使用蘇云金桿菌(B.T.)、白僵菌、綠僵菌等微生物制劑防治小菜蛾、菜青蟲等害蟲。農用抗生素如農抗120和多抗霉素等防治猝倒病、霜霉病等常見病害。植物源農藥如印楝素、黎蘆堿醇溶液等也可用于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蟲。
②應用物理防治技術:在溫室或大棚等設施內種植蔬菜時,可通過安裝防蟲網、覆蓋塑料薄膜等措施防止害蟲侵入。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趨色性等特性,使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黃色黏蟲板等工具誘殺害蟲。
③應用化學防治技術:當病蟲害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要使用化學藥物進行及時防治,根據(jù)病蟲害的種類和發(fā)生規(guī)律,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防治。例如,針對番茄晚疫病可選用氨基寡糖素、丙森鋅等藥劑;針對番茄綿疫病可選用烯肟菌酯+百菌清等藥劑。使用化學藥物時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格控制用藥次數(shù)、用藥量和安全間隔期,同時要采用交替輪換用藥、合理混用等方式,延緩病蟲產生抗藥性,降低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量。
5、采收和儲存
隨著機械化生產的不斷普及,目前蔬菜種植也基本實現(xiàn)了自動化,在采收時也可以充分利用機械設備,但為保證蔬菜的質量和安全,需要注意避免機械損傷和污染,同時,要根據(jù)不同品種的特點進行采收,保持蔬菜的新鮮度和營養(yǎng)價值。在儲存時要控制好溫度和濕度,避免蔬菜變質和腐爛。
二、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推廣
隨著人們對無公害蔬菜的需求越來越高,在農業(yè)生產中要不斷加強無公害種植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讓更多農民了解無公害種植技術的要點,在蔬菜種植過程中使用無公害生產技術,提高蔬菜的種植水平。
1、建立無公害生產技術服務網絡
河南省作為農業(yè)大省,每年的蔬菜種植規(guī)模巨大,在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推廣過程中,可以建立了縣、鄉(xiāng)、村三級技術服務網絡,覆蓋廣泛的農村地區(qū),為農民提供了直接的技術支持和指導,通過這一網絡,農民可以獲取最新的種植技術、市場信息和管理經驗,從而有效地提升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水平。
2、 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
推廣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培訓和技術指導,可以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更好地應用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梢酝ㄟ^示范基地建設、現(xiàn)場觀摩等方式進行推廣宣傳,尤其是在本地蔬菜產業(yè)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可以建立更多標準化示范基地,讓農民可以深入實地觀摩學習,擴大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應用范圍。
3、培養(yǎng)壯大農技及時人員隊伍
為了加強無公害生產技術的推廣工作,可以培養(yǎng)更多蔬菜種植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要定期接受專業(yè)的培訓,掌握無公害蔬菜種植的核心技術和管理方法,再由他們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一對一的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幫助農民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利用多種渠道開展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推廣
如編寫技術書籍,聘請專家顧問等,可以將更多農業(yè)生產的新技術推廣到基層。再比如,定期發(fā)送農業(yè)生產相關信息,如以定期發(fā)送天氣預報、管理技術、銷售信息等手機短信的方式,為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這些信息有助于農民合理安排種植計劃、管理田間作物和把握市場動態(tài),提高無公害蔬菜的產量和品質。
總之,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蔬菜產業(yè)實現(xiàn)規(guī)?;c產業(yè)化發(fā)展的前提,也是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舉措。在蔬菜種植過程中要加強種植技術的宣傳和推廣,通過政策扶持、技術培訓、示范推廣等多種措施對新型蔬菜種植技術進行普及,調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提高本地蔬菜產業(yè)規(guī)模,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食品的需求,促進農業(yè)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單位:463500 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頓崗鄉(xiāng)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