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烈士陵園始建于1958年,是國家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保護單位,七十六載風雨兼程,英烈褒揚紅色宣教工作在一代又一代陵園人的責任和使命中傳承,深度融合“弘揚英烈精神+提升業(yè)務能力”工作理念,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紅色宣教、烈士史料研究、紀念設施維護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貢獻。
在中國革命歲月中,冀東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占據(jù)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無數(shù)革命先烈在這片熱土上披肝瀝膽,譜寫了驚天動地的革命業(yè)績,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共和國的新生,換來了國家富強百姓安康,譜寫了新中國獨立解放的新篇章。
20世紀50年代,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申請,獲得國務院批準,冀東烈士陵園開始規(guī)劃建立。它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保護單位,也是民政部、河北省、唐山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國家級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和河北省首批中共黨史教育基地。近年來,冀東烈士陵園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英烈褒揚紀念新方式,積極利用紅色資源,為廣大群眾提供人性化祭掃服務,用心用力用情推動烈士褒揚工作持續(xù)增效;以“弘揚英烈精神+提升業(yè)務能力”工作理念為指導,不斷改進和完善烈士褒揚紀念工作,全面提升新時代褒揚紀念工作水平。
烈士紀念設施建設基本情況介紹
冀東烈士陵園坐落在唐山市路南區(qū)南新西路15-2號,總占地面積達7.2萬平方米,其中紀念性建筑以傳統(tǒng)的牌坊式南大門為起點,向北依次包括紀念廣場、紀念碑、紀念館、烈士墓區(qū)等幾部分,構成宏偉肅穆的園區(qū)環(huán)境。
最南邊的古典牌樓樣式大門上“冀東烈士陵園”六個金碧輝煌的園名大字由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寫。紀念塔塔頂?shù)窨桃幻督鹕奈褰切牵硭闹芊謩e鐫刻著朱德、林伯渠、彭德懷、蕭克四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烈士墓區(qū)占地4749平方米,位于園區(qū)的最北端,由主墓區(qū)、東、西兩側墓區(qū)組成,共有166座墓,墓碑為翻開的書型大理石樣式,象征著每位烈士的一生都是一本厚重的歷史教科書,值得每一位后人去學習和認真研讀。
在冀東革命烈士紀念館里,展出的《冀東革命先烈戰(zhàn)斗事跡展》,共有九個展廳,深入展示38位英烈的不朽功勛事跡,令人欽佩不已。整體陳列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內容詳實生動,選用珍貴文物、油畫、圖表、景觀、沙盤等近千件輔助展品,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了冀東英烈在抗日戰(zhàn)爭及解放戰(zhàn)爭期間堅強不屈、前赴后繼的戰(zhàn)斗歷程。他們偉大的革命精神、崇高的理想和為之不懈奮斗的求索,為當今社會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和深遠的思想內涵。
立足崗位頌英烈,全面提升烈士祭掃服務保障力
聚焦紅色陣地,宣傳接待服務有質有量。近年來,基地建設始終以服務品牌為支撐,扎實推進烈士精神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主動擔當作為,制定個性化基地方案,為來園參觀群眾提供儀式主持、館內講解、花籃音響提供等人性化免費服務。自開展黨史教育學習活動以來,累計接待社會各界來園接受教育活動3000余場,10萬多人次。作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陵園全年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并專門針對青少年精心策劃紅色宣教活動,舉辦“建黨百年初心之路”暨六一兒童節(jié)童心向黨教育實踐活動,通過講述英烈故事、我向黨旗敬個禮、少先隊員誦讀烈士詩抄、發(fā)放紅色宣傳冊等新手段、新方法,為青少年獻上一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程;持續(xù)開展“堅持文化引領 推進紅色黨建”系列教育活動,制定紅色小小講解員特色培訓方案,通過理論輔導、禮儀指導、館內現(xiàn)場示范教學等方式,先后為唐山市友誼中學等學校培養(yǎng)了近百名紅色小講師,并創(chuàng)新開展為烈士獻花、描金字、書寄語、繪圖畫、擦銅像等特色活動近20場次,進一步擴大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傳播矩陣。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圓滿結束,會上提出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議》,激勵全社會尊崇烈士,緬懷先烈,爭做先鋒,并且著力推動英模人物宣傳教育機制的優(yōu)化,以此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英模人物的事跡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和發(fā)揚。為了更加有效地執(zhí)行烈士褒揚政策,凝聚英烈精神磅礴力量,自2014年以來,每年的9月30日,唐山市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儀式都會在冀東烈士陵園隆重舉行。冀東烈士陵園高度重視活動議程,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精心策劃、研究部署,全力做好場地安保、會場布置等各項保障工作,確保烈士紀念日活動的順利開展。此外,我中心堅持每年清明節(jié)舉行向烈士敬獻鮮花活動,66年不曾間斷,暖心賦力,平安清明,得到河北長城網(wǎng)、《河北日報》《唐山勞動日報》等省、市級媒體的廣泛關注報道。
聚焦服務烈屬,“五個一”代祭掃用心用情。長期以來,我中心始終堅持關愛烈屬,用心服務的工作宗旨。一杯熱茶,一束鮮花,一聲問候,為廣大烈屬送上一份人文關懷,積極貫徹落實“五個一”代祭掃服務。針對不能親自來園祭掃的烈屬安排專人提供掃墓、獻花、書寫寄語卡片等形式多樣的代祭掃服務,安排專人接待錯峰祭掃,通過短視頻或圖片形式向烈士親屬適時展示所有代祭掃服務內容;針對來園祭掃群眾,暖心設置祭掃便民服務站,提供藥品、雨傘、輪椅、膠帶、手套、飲用水等便民服務用品,深受烈屬和社會各界好評。
緬懷英烈傳基因,全面提升“線上+線下”祭英烈紅色品牌影響力
積極構建“線上+線下”紅色教育模式,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紅色文化陣地,充分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宣傳教育功能。
線上祭英烈方面,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英烈精神,冀東烈士陵園申請了實名制公眾號,依托網(wǎng)絡打造豐富多彩的線上展館,先后推送線上基本陳列內容圖文音頻講解展播、《溫情不打烊——革命文物展芳華》系列線上主題展覽、“紅色故事憶初心館藏精品文物推送”、慶祝建黨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圖片展、著名英烈事跡推送等內容,讓群眾實現(xiàn)足不出戶“網(wǎng)上參觀”。為廣大群眾和烈屬提供一個可交流互動的平臺,提高紅色宣教的效應。
線下祭英烈方面,注重盤活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教育走深走實。以在冊238位革命英烈的革命檔案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烈士遺物作為研究重點,將冀東烈士紀念館作為基本陳列載體,將史料遺存相對豐富的38位烈士事跡進行重點展出,詳盡展示了冀東革命歷史大事件及革命英烈人物背后的故事;史料挖掘工作持續(xù)進行,結合時代背景資料及革命文物信息先后出版了《冀東火》《冀東情》《冀東魂》等書籍,整理編輯了《著名抗日英烈的事跡匯編》及《冀東烈士陵園建園60周年畫冊》等資料,進一步充實了單位紅色宣教資源。真正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用史實說話、用事實說話,確保紅色教育工作內容真實客觀,深入人心。
注重志愿宣講隊伍建設,聯(lián)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紅色精神的感召下,選拔優(yōu)秀講解員成立志愿宣講服務隊,依托烈士事跡等史料,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宣講黨史學習教育活動。2021年以來,我們積極開展300余場次志愿宣講,主題包括“弘揚信仰的力量、歡慶抗日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暨抗美援朝出國戰(zhàn)斗70周年”、《縱馬冀東,血戰(zhàn)燕趙——紀念包森將軍犧牲80周年》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英烈保護法》普法宣傳等,累計參與人數(shù)達22781人。與此同時,志愿宣講服務隊隊員們積極參與各級紅色宣教比賽,先后報送短視頻參與退役軍人事務部舉辦的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河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紅色故事映初心”短視頻征集活動、“老兵永遠跟黨走”主題比賽活動等,分別取得良好成績,以實際行動為單位增添榮譽,為陵園的紅色建設添磚加瓦。將英烈精神送到了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身邊,收到良好社會反響。
注重發(fā)揮陣地作用,融合時間節(jié)點做展覽。為了更好地推廣“五星聯(lián)建”的理念,進一步拓寬宣教手段,在世界讀書日、國際博物館日、七一建黨節(jié)、烈士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舉辦臨時主題展覽、特色主題黨日活動、學雷鋒志愿服務、“節(jié)振國中隊”活動等,積極與市內廣場街道聯(lián)合,探索“五星聯(lián)建”紅色宣傳新途徑。進一步搭建紅色資源與公眾交流的平臺,深入探索黨建引領下的紅色宣教路線新模式,以及推進黨性教育的新路徑,新方法。
凝心聚力筑“陣地”,全面提升烈士紀念建筑設施環(huán)境建設力
積極申請資金,完成烈士紀念設施維修改造。近年來,中央、省市不斷加大對烈士紀念建筑物的維護和修繕力度,2021年以來,在政府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完成了陵園內所有建筑防水,地下線纜、排水管道的改造提升,實現(xiàn)監(jiān)控、照明、安防等系統(tǒng)全面升級,園區(qū)基礎設施面貌煥然一新;另對老舊影視廳進行全方位維修改造,打造了集臨時布展、紅色觀影、活動匯報演出等為一體的新型多功能影視廳,可滿足供全市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需求。
持續(xù)強化園林安全管理,打造“花園式”園容園貌。為做好烈士紀念建筑設施的維護和修繕工作,逐年健全園林安全養(yǎng)護工作機制,制定安全聯(lián)防、綠植養(yǎng)護、園林建設等10余項安全生產制度;制定全年消防安全培訓計劃按時開展消防培訓,提升消防應急處置能力;主動與市園林局、消防救援站對接,邀請專家來園進行相應專業(yè)技術指導;安排專人巡視排查消防設施,壓實工作責任,制定網(wǎng)格化定期隱患排查基建工作流程,堅決筑牢單位安全生產防線。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xù)推動褒揚紀念和黨史教育工作融合互促。2025年是紀念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冀東烈士陵園將進一步摸清家底,深挖史料資源,向省內先進陵園單位學習,整合共享共有資源,共同策劃“冀東烽火永不息——紀念抗戰(zhàn)時期冀東新聞戰(zhàn)線工作者”大型紀念活動,形成合力,打造具有京津冀—唐山特色的烈士褒揚和英烈文化品牌。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fā)揮工作職能的新的歷史起點,為英烈褒揚紀念宣教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單位:冀東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