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先生有言:“途中是認識人生最方便的地方?!弊⒁暜斚?,社會節(jié)奏日益加快,許多人盲目追求萬里之量,卻忽視了途中之質(zhì)。掩卷覃思,倘若沒有用心靈感受途中的人間煙火,沒有用眼睛去探察塵世的人情世故,縱然湊成了萬里這個數(shù)量又意義何在?因此,我輩誠應細察途中之景,徜徉生命之旅。
乘破妄求實之風,細察途中,填涂人生芳瀚。
正如哲學家海德格爾倡導的詩意的棲居,我們要在歲月的繾綣中,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理性思慮,篤定修煉,方能于匆匆忙忙的社會大潮中尋找到內(nèi)心的桃花源,描繪出美好的人生。如梭羅于瓦爾登湖畔,用湛藍的湖水褪去心中的浮躁;亦如陶潛從宦海脫身隱居丘山,擺脫桎梏。心有疾濤,行處緩流;破妄求實,沉淀途中。君不見長松臥壑困風霜,時來屹立扶明堂;君不見虛妄盲目風正起,時代青年察途中。如今東曦既駕,春光正好,吾儕自當細察途中之景,展示風華意氣,成就璀璨人生。
摒盲目求進之氣,張弛有度,馳騁萬里山河。
我們常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然一味追求目的而忽視途中,這其中潛藏著前所未有的隱患。所謂天地之功不可倉促,艱難之業(yè)當重途中,唯有在張弛有度中穩(wěn)步前行,方可達成目標。君曾聞,冷水沃面,劃粥割齏,范仲淹在金榜廟堂前韜光養(yǎng)晦,熬過清苦歲月;君曾聞,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王羲之在名揚天下前嘔心瀝血,深究筆墨技法。由此觀之,在途中的充分沉積基礎上,適度求進,則如燭龍銜光,天懸銀河,前路盡顯光明絢爛。我輩自當張弛有度,勿埋沒于盲目惡風,自可成不世功業(yè)。
品途中生活哲思,察其真諦,徜徉生命之旅。
“別走得太快,但也別拖得太久。”途中的本質(zhì)意義在于使世人切實體會到自己所經(jīng)歷的喜怒哀樂、生離死別,品味人間的煙火氣息。它不僅僅表現(xiàn)為對當下生活的思考,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悟,更在于為前進積蓄更多經(jīng)驗與力量,以自信昂揚之態(tài)走好人生旅程。
銀河是數(shù)萬光年的遙遠,星空是途中共享的永恒。我們在途中沉淀心氣,升華靈魂的價值;在途中邂逅奇遇,拓寬認知的維度。冀吾儕青年細察途中,豐羽翼,競逐萬里長空;愿吾輩青年張弛有度展風流,奏響時代凱歌。
【山東慶云縣第一中學】
◆點評
作文針對當下許多人盲目追求萬里之量,提出“細察途中風景,徜徉生命之旅”的觀點,并展開具有辯證色彩的論述,闡明了“途中”在當今的重要意義,說服力強。本文引經(jīng)據(jù)典內(nèi)容豐富,語言優(yōu)美,堪稱美文!
(指導老師: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