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日月盈昃。溯游千百年歷史,以窺華夏文明之榮光。文物合古今而集大成,經(jīng)歷歲月流轉(zhuǎn),待今朝重現(xiàn)于天日。文物,是歷史文化的符號。被時代的洪流沖洗后,依然帶著華夏的精神血脈、文化密碼,并將這些一一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文物,是歷史文化的縮影。秦陵兵馬俑,一經(jīng)現(xiàn)世便震撼寰宇。無數(shù)的兵馬俑千人千面,肅穆莊嚴(yán)。每至霞光漫天,最后一抹余暉斜射至他們肩頭,映射出的是大秦帝國煊赫恢弘的舊影。昔日的帝王將相早已隱去;今時的兵馬俑依舊佇立。時至今日,兩千多年前的秦人早已化作泥土,兵馬俑不再沉睡,只愿再一睹千年未改的山河容顏。文物,賦歷史以生命,賡續(xù)千年不絕;文化,煉時間為永恒,穿越歲月長河而歷久彌新,不減當(dāng)年。
文物,是歷史文化的余韻。古老的傳說故事、古代的風(fēng)俗美景在水墨丹青中遺存,銘刻歲月而繪乾坤?!肚Ю锝綀D》,作于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之手。畫中,他以黑墨勾山石,青綠施重彩。氣勢連貫,壯麗恢宏。只見青山遠(yuǎn)黛,是大宋不朽的千里江山。不枝蔓、不蕪雜,青綠之色千年不敗?!肚Ю锝綀D》為世人描繪大宋錦銹明妍之河山,訴說華夏文明之瑰麗?!扒∷埔唤核驏|流”,帶走的是無數(shù)個汴京繁華的夜晚,歷史穿梭其間,穿越蒼穹,登高望遠(yuǎn),俯瞰山河湖海絕世之佳作。千百年來,江山未移,往事歷歷,文化不曾泯滅,惟不見畫中人。
文物,是歷史文化的回響。美夢在火焰中幻滅,驚醒國人踔厲奮發(fā)。圓明園,中華園林集大成者,歷史上曾遭浩劫。圓明園十二獸首銅像作為歷史之見證者,也隨之流亡海外,天各一方。哪怕時至今日,仍有部分銅像未曾回歸祖國。而幸運(yùn)的是,文明傳續(xù)、山水合璧、九州攸同。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正一步步走向祖國。心不曾遠(yuǎn)離,文明還在繼續(xù),今華夏之恢宏穹光普照大地,欣欣向榮,只待明月彩云歸。
五千年華夏文明被載入史書,寓于古物,亙古延續(xù),文物,是中華文化的符號,也是華夏兒女解讀中華文化的密碼。
點(diǎn)評本文圍繞“文物,是歷史文化的符號”這一中心論點(diǎn)展開論述,并圍繞著“文物,是歷史文化的縮影”“文物,是歷史文化的余韻”“文物,是歷史文化的回響”三個分論點(diǎn)加以論述,舉兵馬俑、《千里江山圖》和圓明園三個典型事例進(jìn)行論證,帶我們領(lǐng)略了文物中所蘊(yùn)含的中華文化精神。
(指導(dǎo)教師:蘇春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