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車來人往的大街,我遇見了瞬間的美好。行至東門橋頭斑馬線前,一位古稀老人正欲穿過馬路,我立即停車,示意老人先過。老人一臉慈祥,和藹可親。他微笑著,伸手示意我先過。老人這一刻的謙讓,讓我很是感動。為了避免造成擁堵,我接受老人的好意,先行通過。短暫的相遇過后,我淚眼婆娑。老人的形象,與我腦海中一個熟悉的人重疊一起:個子高高的,清瘦的臉上,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像極了我的伯父—汪福星。
伯父是黃山市教研室的教研員,工作后就定居在那兒。伯父一向喜歡我、疼我。我很愛他,年少時便暗自決定,待自己長大,要好好孝敬他老人家!可這心愿,卻成了一生的遺憾。
伯父大我父親三十來歲。我沒見過祖父長什么樣子,對祖母的記憶也所剩無幾。小時候,每到清明節(jié),伯父和伯母一定要回來的。大人們常說父親的樣子像祖父,伯父的樣子像祖母。我倆雖是伯侄,外人看來,更像是祖孫。我自小就羨慕別人有爺爺奶奶疼愛,自然而然把伯父當成了祖父一樣愛著、崇拜著。
小時候家里窮,日常采買米面時不時靠賒賬。每次伯父回來探親,都會帶來好吃的,還給我們買新衣服。我穿上新衣,還不忘到村子里晃一圈,在伙伴們面前炫耀一番:“我大伯回來了,這衣服是我大伯買的……”為的就是顯擺一下,你們有爺奶疼,我有伯父和伯母愛!
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盼著清明快到。那天,他們一進家門,就叫了一聲“萍萍”,而我輕輕喚一聲“伯爺”,心里早已樂開了花。家里也因他們的到來而熱鬧起來。我印象最深的是,飯桌上,伯父總會拿婺源話和普通話的互譯來逗我。有一次,我反問伯父“腋窩下夾個麻布袋”,用普通話怎么說,還得一字不差。當時,伯父愣住了,惹得全家大笑。那時,我感覺伯父定是被我難倒了,有點兒小得意。
伯父寫得一手好字。我喜歡看他書寫時一行一頓的樣子,所以我也喜歡寫字。后來,我還藏了他的手抄本,偷偷拿來模仿。我想,對待寫字這么簡單的事,都如此認真的人,工作肯定很了不起,一定受人尊敬。小時候的我只知道伯父是老師,并不知道教研員是干什么的,但心里知道,伯父是我的榜樣,我要向他學習……
直至父母外出務工,我也參加工作,平時回家的機會越來越少,我們伯侄更是難得一見。清明節(jié)他們照舊回來,可我家常是大門緊鎖。
2015年,伯父已是八十一歲高齡。那時有了微信,我們的聯(lián)系也變得頻繁了。隔三岔五,伯父會和我視頻。一接聽,還是那聲滿是寵溺的“萍萍”,相互問候之余,我便開始喋喋不休,說起自己的工作日常。可我不知道的,他此時身體已經(jīng)開始虛弱。談話之間我能感受到,他很想回婺源,很想坐坐村子里的小長凳,和老人們敘敘舊??晌颐τ诠ぷ?,忙于考編,并沒有太在意這種突然的頻繁聯(lián)系。7月初,我在家準備面試,突然傳來噩耗,伯父快不行了……我慌了神,6月份我們還通話的呀,怎么……怎么就快不行了呢?我跟父母說,我也要去見他最后一面??筛改覆煌猓皇桥掠绊懳铱季?,二是打算要我盡快結(jié)婚。按習俗,一旦伯父走了,去奔喪的得守孝三年,三年內(nèi)不能結(jié)婚。
父母再三阻攔,我便沒有趕去黃山見伯父最后一面。后來聽父親講,伯父其實是很想回來的。人老了,總想葉落歸根,甚至想把骨灰安葬在婺源。可晚輩因為七七八八的事情,并沒有如他所愿。聽聞后,我心如刀割!
次年,我?guī)е胰艘黄鹑S山探望伯母。伯母也老了。她帶我們?nèi)チ瞬傅哪沟?。墓前,我號啕大哭??山K究是無用,我再也聽不到那聲“萍萍”了。我自責又愧疚。我錯過了陪他看看家鄉(xiāng),又錯過了見他最后一面。要是我能不顧一切去看他,聽他再喊我一聲“萍萍”,或許我就沒這么難受了。要是我不聽信農(nóng)村的那點兒迷信,這會兒是不是我就沒那么難過了?要是伯父的身體能再等等,等我考上,看著我工作穩(wěn)定,看著我成家,再把他接回來,慢慢陪他到處走走,多好!時光不復,這,終究成了我一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