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雙柏”
陳騰飛第一次聽到“雙柏”這個名字是在2017年。彼時的他剛考入南大,在社會科學實驗班讀大一。從參加支教的學姐口中,他得知她們在云南雙柏“艱苦且有意義的生活”。
早在2013年,南大就與遠在幾千里之外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牽手結對。10多年間,雙柏縣迎來了一批批來自南大的大學生志愿者。
2019年1月,跟隨校團委組織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陳騰飛第一次來到雙柏縣和平村,當時的雙柏正處在脫貧攻堅最吃勁兒的時候。一行人經(jīng)飛機轉高鐵到達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后,終于坐上了開往雙柏的大巴車。位于云南省中部、哀牢山脈以東的雙柏縣,自然風光秀美。第一次體驗被群山環(huán)抱的滋味,讓從小在華北平原長大的陳騰飛很是激動。然而,隨著大巴車不停地在盤山路上顛簸、盤旋,他逐漸體會到官網(wǎng)介紹中所寫的那句“縣內(nèi)無1平方公里平壩”所言非虛。
實踐團被安排住進了村委會。在當?shù)卮藘芍?,同學們遇到了3次停電,因為缺水短電,20多個人只能共用一個太陽能熱水器燒熱水,陳騰飛愣是連一次澡都沒洗成。他發(fā)現(xiàn)村里甚至找不到一間像樣的超市,一些生活物資的補給主要靠一輛類似流動集市的車每周往來附近幾個村子賣貨。因為各種資源匱乏,村中許多年輕人不得已外出務工,只剩老人和兒童留守。
2020年暑假,南大第21屆和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交接之際,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研支團在雙柏啟動了“藍鯨筑夢”科教工作坊項目。揭牌儀式當天,作為團隊骨干成員之一的陳騰飛也一同前往雙柏幫忙。他們給孩子們帶來了許多科創(chuàng)器材,還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創(chuàng)活動,在與當?shù)睾⒆拥幕又校且浑p雙充滿求知欲的眼睛,讓陳騰飛看到了希望。他不由得暢想著未來依托“藍鯨筑夢”項目,能為孩子們開設山地科學、電磁科學以及一些化學、醫(yī)療急救課程的場景。
2021年,本科畢業(yè)在即,陳騰飛加入南大研究生支教團并擔任第23屆研支團總隊長。雖然南大在云南、寧夏、貴州、湖北等4地均有支教點,參加支教的同學也可自行填報志愿,但陳騰飛還是主動請纓去其中條件最艱苦的雙柏支教。他心里很清楚,那里有他想要做的事。
2021年6月,為了與第22屆研支團進行工作交接,陳騰飛第3次奔赴雙柏,學長帶著他參觀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的科技館??吹诫p柏周邊已經(jīng)有了實體的科普基地,他的干勁更足了。
一個月后,處理完畢業(yè)前的各項事宜,陳騰飛跟隨第23屆研支團來到雙柏,開啟自己為期1年的支教工作。
1年之約
1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霸谶@1年里,我到底該做一件怎樣的事,才能不虛此行?”這是在雙柏正式開展支教工作前,陳騰飛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如何將自己本科4年所學在大山里轉化成更大的能量,成為他在知與行中思考的重點。他打定主意要盡量多地做一些能超越“1年”期限的事。
在雙柏一中,陳騰飛擔任高二年級4個班的政治教師和1個班的班主任,還兼任校團委副書記。研支團的志愿者們第一次參加學校的教職工大會時,和當?shù)乩蠋熯M行了深入的業(yè)務交流。當?shù)亟處熎毡檎J為學生底子薄、學習自主性很差,所以課時安排得特別滿,孩子們幾乎從早到晚都在上課,每天晚自習都要上到23點。一位老師總結了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就兩個字:“盯”“跟”。但在與學生們的實際接觸中,陳騰飛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孩子們學習動力不足,“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學,更不清楚將來要干什么?!睘榱藥蛯W生拓寬視野,陳騰飛精心設計了中國城市推介的系列班會課,通過播放精美震撼的城市宣傳視頻,結合講述他在這些城市的經(jīng)歷,向學生們展現(xiàn)一個全面、立體的“山外世界”。
不同于循規(guī)蹈矩的教學方式,陳騰飛總是想盡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孩子們的內(nèi)生動力。在“八一”建軍節(jié),他借著帶孩子們制作飛機模型的機會,向他們講述走好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的故事?!笆弧鼻埃址e極與南大政府管理學院聯(lián)動,請老師為孩子們講團課。通過網(wǎng)絡連麥的方式,雙柏一中的學生踴躍提問,與南大的教授進行了良好互動。
當初“藍鯨筑夢”科教工作坊項目揭幕時,一位致力于向山區(qū)孩子開展機器人編程課的南大校友不僅捐助了不少蜘蛛機器人設備,還向研支團提到將在年底舉辦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大賽”(NOC)。為了讓孩子們獲得更多實踐機會,趕在離任前,第22屆研支團的學長學姐火速為同學們爭取到參賽資格。躊躇滿志的陳騰飛接過接力棒后,發(fā)現(xiàn)事情并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世界機器人大賽
作為當?shù)匚ㄒ灰凰呒壷袑W,雙柏一中只有3名信息技術老師,遺憾的是,他們都不懂編程。這次來雙柏支教的南大研支團志愿者共有8人,包括陳騰飛在內(nèi)的4人被分到雙柏一中,另外4名同學則去了一所初中工作。陳騰飛他們4個人里,也沒有一個人懂編程。雖然是文科生,好在陳騰飛對于理工科也有濃厚興趣。團里另一位志愿者張梓涵是理工科出身,陳騰飛立即邀請他來幫忙,兩人組成“教練團”,一邊利用教學之余自學大賽開發(fā)的編程軟件,一邊將選出的6名學生分成3組進行訓練并為孩子們設計比賽策略。
聽到陳騰飛要帶學生參賽的消息后,雙柏一中的尹瓊校長撓了撓頭:“我們的孩子從來沒有參加過什么機器人大賽?!辈贿^,她還是同意讓陳騰飛試試,最起碼能讓孩子們接觸一下“高科技”。在尹校長的支持下,學校不僅專門騰出一間教室讓他們用來訓練,還幫大家湊了2臺電腦設備。
經(jīng)過刻苦的訓練,2021年11月,比賽結果出爐,雙柏一中參賽的3個小組中有2組拿到了大賽總決賽“TAI智能車挑戰(zhàn)”賽項高中組的三等獎。雖然在陳騰飛看來,這個成績并不太理想,他完全相信孩子們能夠走得更遠。但對學校而言,這個成績已幫助雙柏一中在國家級科創(chuàng)賽事中實現(xiàn)了“零突破”。為此,副校長在全校的升旗儀式上,還特意宣讀了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2022年春天,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的世界機器人大賽如期而至,因為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大賽”中的優(yōu)異表現(xiàn),雙柏一中獲得了推選參賽資格。由于比賽人數(shù)有限,“教練團”商量準備選派在全國賽中成績最好的一組選手參賽。
就在這時,在全國賽中失利的學生王光鵬給“教練團”寫了一封足有三四頁內(nèi)容的長信。信中,他客觀地分析了自己的小隊在全國賽中失利的技術原因,還提出另外兩支隊伍可以繼續(xù)改進的建議,比如可以通過使用窗口顯示器讓程序輸入得更快等??吹酵豕怡i列舉的這些建議,陳騰飛很欣慰,這說明自己在訓練中講過的知識點,他都認真吸收了。王光鵬還告訴“教練團”自己失利的另一個原因,是受場地和設備不足的影響,3個小組必須共用一個賽道進行試車訓練,為了保證整個團隊的比賽結果,他們小組常常在錯不開的情況下主動把機會留給其他兩支隊伍,導致自己訓練不足。信中有一句話讓陳騰飛深受感動:“曾經(jīng)的夢想在心里,而現(xiàn)在的夢想在路上?!?/p>
當天晚上,等孩子們下晚自習后,“教練團”決定讓3個小組再進行一次公平競爭,由成績最好的那組參加比賽。王光鵬的臉上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他拿出了最佳狀態(tài),最終以接近滿分的表現(xiàn),毫無爭議地獲得這次寶貴的機會。對陳騰飛而言,那個夜晚,也是他在雙柏支教這1年里最開心的時刻,他終于看到了孩子們身上被激發(fā)的自驅動力?!八睦锉镏豢跉饽?!”陳騰飛說。
在智能車比賽中,小車車身前安裝的攝像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既要識別各種地形、圖案、圖標,又要負責把所見反饋給后臺系統(tǒng),從而發(fā)出正確的語音播報指令如“倒車入庫”等。按照比賽要求,智能車一旦在指定路徑的行進中壓線了,就會被扣分。因經(jīng)費和條件所限,王光鵬他們車的攝像頭配置不高,這導致在光源不夠的情況下,智能車常常一不小心就會沖出軌道。當時正值疫情期間,比賽是通過騰訊會議全程實時監(jiān)考,參賽者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按照要求現(xiàn)場錄制并上傳作品視頻,再由評委現(xiàn)場共同回看選手錄制的作品視頻,然后逐一進行打分,從而得出成績。
但學校里所有明亮的教室都用來上課了,陳騰飛想盡辦法,才找到一間舞蹈房,雖然是一間朝北的教室,但它四面有窗戶,能彌補光線不足的情況。令人崩潰的是,決賽當天的清早,雙柏突起大霧,這可怎么是好?陳騰飛急中生智,他飛奔去學校保衛(wèi)科借來一個大手電筒,想用手電筒的光照亮小車前行的路。趕在比賽前,陳騰飛在線上會議室群里和大賽組委會緊急通報了這個突發(fā)狀況,因為只是采用增加亮度的方法,并未改變賽道和任務,在不違反比賽規(guī)則的情況下,組委會同意了他們的做法。
決賽開始了,隨著王光鵬冷靜地輸入程序指令,智能車開始自動駕駛,他專心記錄著數(shù)據(jù)。另一位同學羅媛則提著手電筒,小心翼翼地讓光引導著小車。比起智能車自帶的引導設備,這種人工引導的方式,對精準度和配合度的要求更高了,稍不留神,就可能滿盤皆輸。頂著巨大的壓力,孩子們認真進行著比賽。
2022年4月,這群大山里的孩子不負眾望,最終斬獲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WRCF)一等獎,創(chuàng)造了云南省在該賽事的最好成績。
建一座科技館
眼見支教工作已過大半,身為研支團總隊長的陳騰飛心里還有一樁事放不下。其實剛來支教時,研支團的志愿者就想效仿南華縣,在雙柏建一所科技館,為當?shù)氐暮⒆觽儾ハ驴平痰姆N子。
但陳騰飛清楚,建館之前得先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比如經(jīng)費從哪兒來?場地、設備怎么找?科技館該怎樣布置?等等。他一直在等一個恰當?shù)臅r機,如今借著世界機器人大賽獲獎這陣東風,他想把建科技館的事落實了。
當時正趕上南大120周年校慶,在陳騰飛的帶領下,研支團向南大提出申請,建議結合校慶和學校優(yōu)勢專業(yè)天文學,出資在云南省雙柏縣建立一座天文主題的科技館。此外,他又積極聯(lián)系南大在雙柏縣掛職的領導、杰出校友,還在網(wǎng)上搜索一些針對大學生推行的資助項目,盡可能爭取多方資源。研支團的想法得到了南大和雙柏兩方的大力支持。最終由南大主要出資,確定了在雙柏一中建立一座主題科技館。
解決了最難的資金問題,接下來就是場地改造和策劃布展了。沒有經(jīng)驗,研支團就向南大天文館的專家和天文學專業(yè)的同學請教,還請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的同學幫忙設計了建筑草圖和概念圖。在最終的設計方案中,他們?yōu)榭萍拣^中間設計了一臺全息投影設備,頂部是依次排開的太陽和太陽系行星的星球燈。此外,還為館內(nèi)設置了VR 太空艙和各類基礎科普儀器。大家專門空出一面墻,請學校的藝術生們手繪了一幅星空圖,孩子們又在墻上貼上一塊黑板紙,寫了各種天文學公式致敬科學家,創(chuàng)意感十足。
陳騰飛清楚地記得,全息投影設備運到的時候已是傍晚,那個裝設備的大木箱子足有上噸重,如此龐然大物,沒有吊車光靠一兩個老師是根本抬不動的。與此同時,司機師傅卻在不停催促著要卸貨走人。情急之下,陳騰飛只好跑回班里動員學生來幫忙,當孩子們得知是科技館的設備到了,激動得呼啦啦來了20多個人,其中有男生也有女生。大家齊心協(xié)力把箱子從車上抬了下來,又一點點接力,生生把它搬到了科技館所在的綜合樓二樓。“這是我們一起建造的科技館!”看著孩子們忙碌的身影,陳騰飛由衷地感嘆。他趕緊掏出了手機,定格下這美好的一幕。
2022年7月26日,“百廿春秋·璀璨星河”主題科技館在雙柏一中落成,它也是雙柏縣的第一座科技館。7月30日,陳騰飛圓滿地完成了支教任務。走之前,他獲得了由云南省雙柏縣委、縣政府頒發(fā)的首屆“雙柏榮譽市民”稱號。
責任編輯:刁雅琴
陳騰飛,南京大學(以下簡稱“南大”)政府管理學院2022級社會保障專業(yè)碩士研究生,2023-2024全國學聯(lián)駐會執(zhí)行主席。2022年4月,在云南支教期間,他帶隊指導大山里的孩子斬獲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WRCF)一等獎。在2022年中國-東盟青年志愿服務論壇暨世界青年發(fā)展論壇專題對話會上,他作為中國唯一的大學生代表作主題發(fā)言,向世界講述用科創(chuàng)建功鄉(xiāng)村振興的新時代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