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媽媽曾教我做菜,但我當時左耳進右耳出,一點也沒認真學。直到一天中午,媽媽突然有事不在家,讓我自己解決午飯。我已經提前把零花錢用完了,本想干脆餓一頓不吃,但家里還有爺爺,難道要讓爺爺陪著我挨餓嗎?思來想去,我決定用家里現有的食材,給爺爺做一頓飯。
我走進廚房,在冰箱里尋找剩菜——半盤番茄炒蛋、兩人份的剩飯和一條處理好的生魚。太好了,雖然菜不多,但我經??磱寢屨趑~,做一道蒸魚應該不難。我立馬信心百倍地向爺爺承諾:“今天中午有我做飯,您餓不著。”
我拿出那條魚,努力回想媽媽蒸魚時的每一個步驟:首先把魚洗干凈,然后……然后要放什么調料來著?糟了,我一點也想不起來。我看著廚房里的瓶瓶罐罐,腦子里一團亂麻??墒且幌肫馉敔斊诖难凵窈臀覄傇S下的承諾,我決心硬著頭皮試一試。我隨手拿起調料瓶,每種都倒出一些,憑感覺把它們涂抹在魚身上,然后拿起魚一聞,呃,一股腥氣直沖鼻子。我冷靜了一會兒,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先把每一種調料分別放在不同的盤子里,挨個試味道、選調料,然后把選好的調料一點點加到一個碗里,調出最后的味道,再涂抹到魚身上。終于可以蒸魚了,可我不知道魚要蒸多久才會熟,只好守在鍋旁邊,隔一會兒就掀開蓋子看一看,用筷子戳一戳。等魚蒸熟,我把番茄炒蛋和剩飯加熱好,一起端上了桌。
我心里緊張極了,故意不夾魚吃,看著爺爺動筷。爺爺嘗了一口魚后,笑而不語。我心中竊喜:看來魚蒸得不錯嘛。我得意地夾了一口魚,剛吃進嘴就立馬吐了出來——這條蒸魚雖然看起來像模像樣,但吃起來味道又腥又奇怪,完全不像媽媽做的那樣鮮嫩。我這才后悔以前沒有認真跟媽媽學做菜。
從那以后,我開始認真向媽媽學習做菜,從切菜的技巧到調料的配比,我都一一記在心里。我開始嘗試動手做一些簡單的菜,雖然起初總是手忙腳亂,但慢慢地,我發(fā)現自己在廚房里越來越得心應手。幾個月后,我終于做出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蒸魚。這次難忘的經歷讓我明白,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認真對待,更需要耐心和細心,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敷衍了事。
(指導老師 高雅云)
【點評】張麗萍同學運用細致的心理描寫,講述了一個關于成長和自我挑戰(zhàn)的故事。文章生動地展現了“我”在面對挑戰(zhàn)時的無助、焦慮以及各種嘗試和努力。語言平實卻又流暢、生動,可見小作者有較強的敘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