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珠江口西岸、中國大陸與南海的水陸交接處,由澳門半島、氹仔島、路環(huán)島三座島組成。16世紀中期,葡萄牙人入侵澳門,對這里進行殖民統(tǒng)治,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門才正式回歸祖國的懷抱,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qū)。這段歷史,讓澳門這片土地多了些異域風(fēng)情。今天,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qū),可以依法獨立發(fā)行并流通貨幣,也就是僅在澳門地區(qū)使用的澳門幣,也稱澳門元。澳門元的面額包括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
晚清時期,澳門人使用的貨幣是當(dāng)時中國的銀圓和銅錢,而葡萄牙殖民者為了占領(lǐng)土地,更加便利地發(fā)展貿(mào)易,便在1905年發(fā)行了首批澳門幣,而發(fā)行權(quán)歸屬葡萄牙的殖民地銀行大西洋銀行。1995年,澳門回歸在即,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正式成為第二家澳門幣的發(fā)鈔行。
所以,今天澳門使用的紙幣有兩個版本——中國銀行版本與大西洋銀行版本。這兩個版本面值相同,也可通用,但票面圖案卻有所差異。因此,我們能從中獲得更豐富的澳門旅行攻略。
我國南方沿海地區(qū)普遍信奉海神媽祖,澳門也不例外。在澳門半島西端的背山面海處,坐落著古老的天后宮,當(dāng)?shù)厝朔Q其為“媽閣廟”,是澳門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廟宇。這里不但香火旺盛,還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摩崖石刻,歷代官宦名士在此作詩題字。媽閣廟的旁邊有一塊彩繪奇石,人們稱之為“洋船石”,上面雕刻了一艘“閩粵洋船”,尾部桅桿上有一面旗,上面寫著“利涉大川”四字,廣泛通航于明清之際。據(jù)說,媽祖娘娘從福建家鄉(xiāng)來到澳門,乘坐的就是這艘船。
媽閣廟究竟有多久的歷史呢?沒人說得清,但它必定早于16世紀中葉。那時,第一批葡萄牙人在澳門登陸,他們比畫著詢問當(dāng)?shù)厝诉@個地方叫什么名字,當(dāng)?shù)鼐用裾`以為他們要去拜媽閣廟,于是口中就說著“媽閣,媽閣”,葡萄牙人以為這就是澳門的名字,于是便為這里起了個音譯的葡語名字“MACAU”。
雖然“MACAU不是我真姓”,但媽祖文化在澳門是根深蒂固的。到了當(dāng)代,有藝術(shù)家在澳門的石塘山頂豎立了一尊媽祖漢白玉雕像,高19.99米,寓意澳門在1999年回歸祖國。
仔細觀察兩套澳門幣正面圖案,便會發(fā)現(xiàn),大西洋銀行版本更為偏重現(xiàn)當(dāng)代設(shè)施,而中國銀行版本比較“念舊”,幾乎都是近代以前的建筑。
澳門歷史城區(qū)以澳門舊城為中心,串聯(lián)起了30個歷史建筑和廣場前地,于2005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除了媽閣廟,在中國銀行版本的澳門幣上,還有多處不可錯過的歷史風(fēng)貌。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使西方的電影、舞臺劇藝術(shù)走入澳門的崗頂劇院,中西文化相交融的鄭家大屋,位于澳門半島的最高點——東望洋山上的東望洋炮臺……但東望洋山上最醒目的,并不是古代大炮,而是一座白色燈塔,中國銀行版本100澳門元的票面便是這座“東望洋燈塔”。
東望洋燈塔于1865年建成,是中國海岸上的第一座現(xiàn)代燈塔,已經(jīng)有150多年歷史了。燈塔為白色,帶著黃色的線條點綴。燈塔建筑為圓柱形結(jié)構(gòu),墻高為6米,燈塔內(nèi)部總共分為4層,1至3層在燈塔內(nèi)部,第4層為燈塔射燈和眺望臺,塔頂設(shè)置了巨型射燈,其射程可達20海里。從回旋樓梯直上塔頂,可以俯瞰整個澳門半島。它最初只是靠一盞酒精燈發(fā)光,1910年6月29日轉(zhuǎn)為電氣化運作啟用,重放光芒。每逢臺風(fēng)到來之前,燈塔的旁邊會懸掛起一個臺風(fēng)訊號,為漁民和航海人帶來安全。今天,如果我們用GPS定位在世界地圖中查找位置“澳門”,定位點就是這座燈塔。
跟隨大西洋銀行版澳門幣,我們則能見到一個非常現(xiàn)代化的海上城市。澳門因沿海而開埠,海洋深深影響了澳門的歷史和文化,這里海陸交錯,港灣眾多,城市發(fā)展的腳步,為這里的大海添上了新的景觀。
大西洋銀行版20元面值上印有澳門國際機場的跑道和航站樓。從表面上看,這座機場似乎沒有什么特別,但實際上,它是一座“海上機場”。澳門土地面積不大,所以人們采用填海造陸的方式,在氹仔島上建起了一座機場——澳門國際機場。這座機場是中國第一個完全由填海造陸而建成的機場。俯瞰澳門國際機場,建在大海中的跑道格外引人注目,從這條跑道上起飛,兩側(cè)是湛藍的海,有一種從海面滑行沖向藍天的感覺。跑道周圍被巨大的石頭包圍,這些石頭大部分都在100千克以上,可以輕松抵御每日的潮汐,甚至是臺風(fēng)。
大西洋銀行版50元面值上的大橋,是連接澳門半島與氹仔島的跨海通道——西灣大橋。主橋長400米,兩座“M”形塔柱十分顯眼,據(jù)說“M”取自“MACAU”,寓意這座橋的設(shè)計是澳門所獨有的。許多人來到澳門,會慕名前往西灣大橋的一端,觀賞大橋光彩奪目的夜景。
2019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為慶祝這一盛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批準,由中國銀行和大西洋銀行共同發(fā)行了“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鈔”。紀念鈔背面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建筑——港珠澳大橋,這是港珠澳大橋首次登上我國紀念鈔。港珠澳大橋于2018年正式通車,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譽為現(xiàn)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連接了中國香港、中國珠海、中國澳門,為三地的繁榮發(fā)展架起了一座橋梁。
距離西灣大橋不遠,在新填海區(qū)上矗立著一座高塔,這便是大西洋銀行版500元正面的澳門旅游塔。從地面到最高點,總高度為338米,共有56層,站在高塔的觀光層,不僅能俯瞰海上澳門的全景,還能眺望到珠海和香港。
澳門幣的兩種防偽標志都采用了蓮花圖案,在澳門,蓮花被冠以“盛世”之名,象征澳門永遠繁榮昌盛。每年國慶節(jié)、澳門回歸紀念日,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都會舉行升旗儀式,地點就選在為慶祝回歸所建的金蓮花廣場,廣場上巨大的蓮花雕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所贈,非常有紀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