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通過采訪者視角,為陸元九、任繼周、王振義、鄭小瑛等國之大家的成長經(jīng)歷、專業(yè)貢獻、生活智慧等留下獨特印記,將一個個溫情故事娓娓道來,老先生們對人生的堅定選擇與恒久追尋躍然紙上。他們是時代的榜樣,是真理的擁躉,是事實的追隨者,他們的生命刻度和時間跨度映照出的是一顆顆滾燙的赤子之心。
王寧
記者,主持人。2011年獲第六屆中央電視臺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大賽冠軍,2012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主持的節(jié)目有《面對面》《東方時空》《感動中國》等。2021年9月策劃、制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實采訪節(jié)目《吾家吾國》,并擔任主持人。
《吾家吾國》
王寧 編著/中信出版集團
2024.6/75.00元
采訪陸元九老先生之前,我和他的兒子陸中溝通了許久。陸中老師告訴我,老先生每天的生活節(jié)奏像精密的儀器一樣,在自己的心里分秒不差。于是,我們根據(jù)老先生的生活時間表安排了采訪的時間,精確到了分鐘??墒堑诙?,當我趕在預定時間之前來到陸老的家門口時,發(fā)現(xiàn)老先生已經(jīng)坐著輪椅在等我們了。那一刻,我的內(nèi)心充滿愧疚。當天早晨,他比以往起得都要早,吃過早飯,他讓家人打開衣柜,自己在僅有的幾件衣服里選了一件米色的襯衫,戴上了黨徽。過兩天,就是7月1日了。
陸老家的客廳里擺放著一個火箭模型,型號是長征三號乙。20多年前,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經(jīng)歷了星箭俱毀的發(fā)射失敗,他帶領團隊在現(xiàn)場工作了4個月,一天要吃比平時多4倍的安眠藥。最后,他發(fā)現(xiàn)問題源自一根金屬連接線的斷裂。經(jīng)過多次重復試驗失敗飛行過程的全部遙測數(shù)據(jù),他們最終完成了故障技術歸零。從此以后,“故障歸零”成為中國航天的硬核標準。那一年,陸元九76歲。
陸老是中國第一批航空系大學生之一。他考上大學的那一年,七七事變爆發(fā)。他畢業(yè)的那一年,日軍的炮彈把很多教室夷為平地。他把畢業(yè)論文從瓦礫堆里翻了出來,他的一本字典上還嵌著彈片。他清晰地記得抗戰(zhàn)時期的東北學生唱著“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想念母親,想念故鄉(xiāng)。他對祖國的愛不只是一種情感,更是一個明確的目標:學好科學,救中國!
之后,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慣性導航儀器學博士。這個專業(yè)是當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最難讀的。陸老告訴我,第二個博士也是中國人?!暗谌齻€呢?”我問。他說:“沒有了。”
采訪陸老之前,我做了很多功課,其中最花時間的是搞明白“慣性導航”究竟是什么,陸老用半個世紀之久做的這項工作對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起了什么作用?為此,我請教了專家,得到了一個通俗的解釋:陸老的工作就是為不同型號的火箭裝上“內(nèi)耳”,讓火箭可以在茫茫宇宙中清晰地找到自己的坐標。但是我依然很忐忑,陸老是兩院院士,超級理科生加超級工科生,也許我問的每一個問題都逃脫不了無知之嫌。而且,我聽說他在航天系統(tǒng)中出了名地脾氣大。對此,陸老的解釋一點兒都不客氣,他說,“我在航天部門嚴格要求是有名的”。早在20多年前,評選一些成果獎的時候,有人建議舉手表決,可陸老堅持一定要看到所有的報告。哪怕發(fā)現(xiàn)一點兒問題,他也會馬上到基層單位去調(diào)研。研究生論文評審的時候,學生們最怕他在現(xiàn)場,因為他的批評從來不會拐彎。
陸老說,做教師的日子,他珍視至今。他編著了中國第一本慣性導航技術教材——《陀螺及慣性導航原理》。我在采訪中國探月工程的首任總指揮欒恩杰老先生的時候,曾經(jīng)聽他講起這本書。當時,航空系的每一個學生都會讀這本書,也都在等著他出下冊。而且大家在一起打賭,下冊一定會賣三元三角。我問欒老為什么,他說,因為這本書賣三元六角啊??粗胰匀焕Щ蟮谋砬椋瑱枥闲α耍骸澳憧?,陸元九,六塊九嘛!兩本書加起來一共賣六塊九!”談笑間,兩代相差20歲的航天人完成了心靈的傳承。
陸老的家里有一個房間,近10年了,始終保持著曾經(jīng)的樣子,輕易不許旁人進入。那是老伴兒王煥葆的房間。從在美國讀書到艱難回國,從度過低谷期到神舟飛船發(fā)射,老伴兒陪伴他60多年。在老伴兒生病的日子里,陸老無微不至地照顧、陪護。這份責任讓他重新定義了自己的生活。愛一個人意味著什么?就是為了她的幸福,做她需要的事情,且收獲快樂。這原是愛的本能,但是只有曾患難與共,愛才結實如初。在一張照片里,我看到了穿著同款紅色毛衣的兩位老人,牽著手,笑得像孩子一樣。這是他們的鉆石婚紀念,為時間留下了最溫柔的目光。
這個院子陸老已經(jīng)住了40年。他說,其實有人勸過他,都100多歲了,也許最好住進療養(yǎng)院,那里的照顧更專業(yè)??墒撬荒芙邮?。這是他和老伴兒的家,家不是房子,是親人。他說,房子不是家,親人在一起才是家。
99歲那一年,陸老辦理了退休手續(xù),但經(jīng)常還會有一些學生來家里請教問題,這是陸老最高興的時刻,他覺得自己還有用?!白x書有用”是刻在他骨子里的。清朝末年考上秀才的父親出身于幫傭人家,因為有了讀書的機會,才能成為當?shù)赜忻慕虇T。在他們家,什么錢都要省,但書錢管夠。
陸老臥室的墻上貼著他自己寫的“四不原則”,除了“不急、不惱、不懶”,還有一個“不饞”。他每天吃飯只花5~10分鐘。他擔心吃太胖會走不動,一直堅持著雷打不動的運動時間,哪怕只是走幾步路,也是有益的。即使在抗戰(zhàn)的炮火里,他也仍然每天堅持跑3000米。強健的體魄是他學習的本錢。
因為聽力的衰退,陸老說話比之前慢了很多,可是他頭腦的轉(zhuǎn)速并沒有變得遲緩。在那之前不久,他還熱衷于做“數(shù)獨游戲”,這個所謂的聰明人的游戲是陸老的休息??墒呛髞硭蛔隽?,兒子陸中很擔心地問他:“您為什么不做了?”陸老的回答是:“沒意思了,太簡單!”
在和陸老相處的時光里,我時常想:如果人生是一本書,翻過了100頁,在第101頁上,陸老會寫些什么呢?也許會有這樣的一行字吧:光陰冷暖晚風知,繁華落盡見真淳。此時,他擁有最簡單的生活和人生最深處的記憶。
101歲的陸老寫給《吾家吾國》節(jié)目組的留言是樸素至極的四個字:“要說真話。”“老老實實”,“不說假話”,在他看來,是做人的標準,是科學的標準,是生命的標準。
“人類生存于世,便總是會向某個方向前進。這個方向也許指向某個人,也許指向某件事。但一個人的行動更多的是為了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一個人愈是忘我,為了所愛之人、所愛之事燃燒自己,愈是一個真正的人?!辈稍L結束,這段話也刻在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