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風時代,斯巴達建立了一支職業(yè)化海軍。斯巴達在此階段滿足于維護現狀,將海軍戰(zhàn)略定位于防守本土。古典時代早期,面對波斯威脅,斯巴達認識到海軍的進攻潛力,但因海軍實力不足及應對雅典崛起和內部問題,仍主要防守本土。在阿基達馬斯戰(zhàn)爭初期,斯巴達為取勝積極擴充海軍并采取進攻策略。然而,戰(zhàn)爭后期斯巴達海軍遭遇失敗,《尼西阿斯和約》的簽署進一步限制其發(fā)展,迫使斯巴達的海軍戰(zhàn)略再次轉向防守。
關鍵詞:斯巴達海軍;古風時代;古典時代;阿基達馬斯戰(zhàn)爭;海軍戰(zhàn)略
中圖分類號:K1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21-0073-04
An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Spartan Navy
from the Archaic Era to the Archidamian War
Zhang Xinqian
(School of Humanities,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Abstract: In the Archaic era, Sparta established a professional navy. At this stage, Sparta was content with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and positioned its naval strategies as defending its homeland. In the early Classical era, facing the threat from Persia, Sparta recognized the offensive potential of its navy, yet, due to its insufficient naval strength and the need to address the rise of Athens and internal issues, Sparta still primarily focused on defending its homela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rchidamian War, Sparta actively expanded its navy and adopted an offensive strategy to achieve victory. However, the Spartan navy suffered defeats in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war, and the signing of the Peace of Nicias further restricted its development, forcing Sparta’s naval strategies to turn once again to the defensive.
Keywords: the Spartan navy; Archaic era; Classical era; Archidamian War; naval strategies
從斯巴達職業(yè)化海軍建立之后到阿基達馬斯戰(zhàn)爭時期,斯巴達的海軍戰(zhàn)略經歷了多次轉變,奠定了斯巴達海軍戰(zhàn)勝雅典海軍的歷史基礎,因此這一時期的海軍發(fā)展戰(zhàn)略值得深入探討。國內圍繞斯巴達“海上勢力”問題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聚焦于斯巴達海軍的建構,對其發(fā)展歷程[1]與將領因素等方面進行研究,二是探討海軍與斯巴達霸權興衰的關系,分析斯巴達海軍發(fā)展對霸權的影響[2]85-96以及海洋戰(zhàn)略[3]等。為了詳細剖析從古風時代古風時代:指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世界城邦形成的時代,這一時期也被稱為赫西俄德時期,古希臘城邦開啟了大殖民活動。公元前492年到公元前490年的第一次希波戰(zhàn)爭可以看作古風時代到古典時代的過渡階段。到阿基達馬斯戰(zhàn)爭時期斯巴達的海軍發(fā)展戰(zhàn)略,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對斯巴達海軍發(fā)展的狀況、海軍的規(guī)模以及海軍在國家防衛(wèi)中的功能等進行解讀。
一、古風時代斯巴達職業(yè)海軍建立與海軍防守戰(zhàn)略初步形成
公元前五世紀初期,以克利奧摩尼斯為首的斯巴達統(tǒng)治者意識到了建設專業(yè)海軍的重要性。利奧摩尼斯多次領導軍隊進行跨海遠征,深知海軍在支援陸軍方面的重要作用。公元前492年,由于厄基納向波斯投降,斯巴達應雅典邀請,聯手進攻厄基納[4]Ⅵ 50。這場遠征厄基納的軍事行動被視為斯巴達職業(yè)海軍海上作戰(zhàn)的開端,因為這一時期的厄基納海軍擁有大約70艘艦船,憑借這支艦隊厄基納成為當時希臘世界的海軍強國。由于厄基納城邦位于一座島嶼上,只有擁有規(guī)模超過或與其相當的海軍艦隊才能確保戰(zhàn)爭勝利[4]Ⅵ 93。國內學者祝宏俊認為,這次遠征斯巴達與雅典聯軍的海軍艦艇數量應該為70艘,其中雅典艦隊有50艘,斯巴達擁有包含三列槳戰(zhàn)艦在內的20艘艦船[2]87。三列槳戰(zhàn)艦在公元前六世紀末五世紀初已經成為地中海世界海軍艦隊的主力,這標志著斯巴達有了一支職業(yè)化海軍[5]Ⅰ 13-14。雖然當時斯巴達海軍只有20艘艦船,并且對于海上勢力的經營較為缺失,但是我們不能忽視斯巴達能組織起的海軍力量,斯巴達利用自己與盟國的艦船拼湊出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使得斯巴達海軍力量不輸于其他海上強國。公元前六世紀中后期,斯巴達通過組建伯羅奔尼撒同盟確立了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霸權。同時,斯巴達獲得科林斯等海上強國的支持,利用盟國的艦船將自己的勢力范圍擴張到愛琴海沿岸及周邊海域,海上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6]。
公元前六世紀下半期,經過美塞尼亞戰(zhàn)爭與其他戰(zhàn)爭,斯巴達占領了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大片領土,擁有充足的勞動人口與耕地,能夠滿足本城邦的糧食需求。在約公元前800年的來庫古改革后,斯巴達人崇尚節(jié)儉,對物質需求低,沒有需求進行海上勢力擴張,因此不重視海軍建設,對海軍只負責保衛(wèi)本土與輔助陸軍的戰(zhàn)略選擇有深刻影響[7]??ㄌ乩锲嬲f,“斯巴達早期對希臘半島地區(qū)的占領和征服,使其土地、人口和財富皆大幅度增長,以致斯巴達人鮮少像希臘諸邦一樣,派遣大批人口向海外移民,開辟新的殖民地,來緩解城邦內部階級分化和人口增長的壓力等”[8]。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沿海地區(qū)無優(yōu)良港口可供發(fā)展工商業(yè),因此地理環(huán)境成為制約斯巴達海軍發(fā)展與戰(zhàn)略選擇的重要因素[9]。在這一時期,盡管斯巴達利用本城邦與盟友的艦船拼湊出一支職業(yè)化海軍艦隊,但是海軍在斯巴達的戰(zhàn)略地位并未明顯提高。對斯巴達而言,現有的海軍力量足夠滿足防衛(wèi)本土的需求,并且斯巴達人對海軍的認識不足,盡管意識到有必要建設職業(yè)化海軍,但是沒有對海軍強大的進攻力量有清楚地認知。在數次軍事行動中,海軍只是起到運輸作用,從本質而言不過是由小船運輸上升至大船運輸,由少船運輸變?yōu)槎啻\輸,戰(zhàn)略上仍然是以海軍防御本土為主。
二、古典時代早期斯巴達妥協下的海軍防守戰(zhàn)略
古風時代斯巴達的海軍雖處于希臘世界的平均水平,但進入古典時代古典時代:指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四世紀中葉古希臘歷史上最重要的時代。這一時代早期古希臘城邦制度繁榮。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爆發(fā)后,古希臘世界進入衰落期。公元前338年喀羅尼亞戰(zhàn)役結束之后,馬其頓王國控制了希臘各邦,古典時代結束。早期后,這一情況發(fā)生改變。雅典海軍強勢崛起并迅速與斯巴達海軍拉開差距,直接造成斯巴達海軍相對衰落,斯巴達海軍在戰(zhàn)略上更無選擇余地。到波斯帝國皇帝薛西斯率軍入侵希臘半島時,雅典人已經擁有200多艘戰(zhàn)艦[10]。此時斯巴達只有20艘戰(zhàn)艦,即使加上盟邦海軍,其實力也不如雅典人。至公元前482年左右,雅典人不斷強化海軍實力,建造新的戰(zhàn)艦,加強人員訓練,建設港口。至此,雅典海軍在戰(zhàn)艦的數量與質量以及海軍人員素質遠遠超過斯巴達海軍。斯巴達海軍實力不足帶來了嚴重的問題,波斯入侵時期,斯巴達并不是因為海軍實力而獲得海軍統(tǒng)帥權,而是得益于雅典人的主動放棄,這為日后斯巴達交出聯軍統(tǒng)帥權埋下伏筆。
公元前479年,米卡列海戰(zhàn)爆發(fā)。在這次戰(zhàn)爭中,雅典人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沒有聽從斯巴達的指揮,依靠其強大的海軍實力,獨自向波斯軍隊發(fā)起了進攻[4]Ⅸ 102,103。這場戰(zhàn)役標志著雅典人實際上架空了斯巴達的領導地位,預示著希波戰(zhàn)爭進入了雅典主導的新階段。公元前478年,斯巴達的波桑尼阿斯擔任聯軍最高統(tǒng)帥。他為人暴虐,囂張跋扈,道德敗壞,對待部下不公,引起聯軍官兵的不滿[11],此事成為斯巴達交出統(tǒng)帥權的導火索。公元前477年,斯巴達人將海上指揮權轉交于雅典后,企圖通過聯軍掌握全希臘海軍的計劃隨之破產。公元前475年出臺的赫托馬里達斯法令對斯巴達海軍戰(zhàn)略的選擇產生了巨大影響,以赫托馬里達斯為主的斯巴達人認為海上利益無關緊要,斯巴達的利益應該在陸地上,發(fā)展海軍力量只會引起與雅典人的沖突,應該將海洋讓給雅典人。因此斯巴達在這一時期沒有改變海軍戰(zhàn)略,仍然停留在防御本土這一目的之上。
斯巴達人選擇這一戰(zhàn)略也與內部因素有關。波桑尼阿斯被放逐后,企圖聯合斯巴達的奴隸發(fā)動政變。公元前471年,伊利斯等城邦脫離斯巴達控制,周邊城邦的起義也牽制著斯巴達人的精力[5]Ⅰ 118。大約公元前465年,斯巴達遭遇了一場大地震,造成大約20 000人死亡,斯巴達城幾乎損壞殆盡,公民人數僅剩1 588人,維持陸軍都比較困難,更無力發(fā)展海軍。地震過后,希洛人的反叛情緒高漲,黑勞士開始聯合庇里阿西人發(fā)動暴亂[12]。斯巴達的海軍實力本就不足以與雅典抗衡,加上內部的奴隸反叛威脅到了城邦的根本,地震之后元氣大傷更無力在海上與雅典競爭。在這一時期,斯巴達希望將海洋的權益讓渡給雅典,以規(guī)避沖突并集中精力解決內部問題。雖然斯巴達人在希波戰(zhàn)爭中認識到海軍是強大的進攻力量,但是他們利用泛希臘聯盟控制全希臘海軍的計劃破產后,無力發(fā)展海軍力量,因此海軍戰(zhàn)略仍然停留在防衛(wèi)本土這一目的。對此時的斯巴達人而言,經過希波戰(zhàn)爭洗禮后,他們認識到了海軍的強大進攻能力,外部強大海軍帶來的威脅讓斯巴達人保持警惕,海軍戰(zhàn)略的轉變則在等待一個契機。
三、阿基達馬斯戰(zhàn)爭時期斯巴達海軍在進攻與防守戰(zhàn)略上的更替
斯巴達人交出海軍統(tǒng)帥權后,試圖以放棄海洋權益的策略緩和與雅典人的沖突。至公元前457年,雅典控制了除底比斯之外的整個波奧提亞地區(qū),還控制了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特洛伊增、阿凱亞以及麥加拉。雅典人將其勢力范圍由愛琴海拓展到亞得里亞海與伊奧尼亞海,斯巴達將雅典人勢力控制在愛琴海的計劃破產,于是斯巴達也開始重新拓展其海上勢力[2]91。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爆發(fā)時,斯巴達一方的伯羅奔尼撒同盟與雅典一方的提洛同盟雙方存在巨大的海軍實力差距。早在公元前434年,雅典與科西拉人達成同盟,科西拉是當時希臘世界的三大海軍強國之一,在科基拉爭端爆發(fā)時大約擁有120艘戰(zhàn)艦[5]Ⅰ 47,雅典人擁有400艘戰(zhàn)艦[13],即使保守估計也應當有250艘三列槳戰(zhàn)艦[5]Ⅲ 17。斯巴達及其盟友直到公元前430年僅能動員100艘戰(zhàn)艦參加遠征[5]Ⅱ 66。伯羅奔尼撒同盟的目標是在海上徹底擊敗雅典,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為實現這一目的,斯巴達海軍戰(zhàn)略也將發(fā)生轉變。
斯巴達國王阿基達馬斯上臺后十分重視基塞拉,因為基塞拉可以在海上拱衛(wèi)斯巴達,擴建之后適合大規(guī)模戰(zhàn)艦停靠[5]Ⅳ 53。公元前426年,斯巴達將領伯拉西達占領雅典港口愛昂,以獲取建造戰(zhàn)艦的木料以及金礦資源,斯巴達人還在赫拉克利亞殖民,望將此地變?yōu)檫M攻雅典的重要海軍基地[5]Ⅲ 92。斯巴達還扶持海盜與其他投機主義者攻擊雅典的航運[14]134。公元前431年,斯巴達人要求伯羅奔尼撒同盟其他城邦盡全力建造500艘戰(zhàn)艦[5]Ⅱ 7。斯巴達人的上述行為可以理解為,斯巴達開始謀求強大的海上進攻力量,且轉變其海軍戰(zhàn)略,海軍不再只滿足于守衛(wèi)本土,更為關鍵的是要能在海上作戰(zhàn)中取得優(yōu)勢。公元前429年,斯巴達的47艘艦船在培特利和愛文努斯河口與雅典海軍交戰(zhàn)[5]Ⅱ 83,標志著斯巴達人不再將海軍視作防御的工具,而將其轉變?yōu)檫M攻的武器[15]。公元前428年,斯巴達派出40艘戰(zhàn)艦進攻阿提卡。同年,支援密提林失敗后,斯巴達決心進一步加強其海軍實力[5]Ⅲ 16,15,26。公元前425年,斯巴達派遣60艘戰(zhàn)艦前往科基拉。通過斯巴達戰(zhàn)艦數量與海上作戰(zhàn)次數的增長,可以看出其海軍戰(zhàn)略向進攻方向的轉變。
然而,在斯巴達海軍戰(zhàn)略朝向積極進攻發(fā)展時,幾場戰(zhàn)役的失利與《尼西阿斯合約》的簽訂迫使斯巴達放棄了這一戰(zhàn)略。公元前425年,斯巴達人在派婁斯遭遇慘敗,海軍遭受毀滅性打擊[5]Ⅳ 16。公元前424年,基塞拉被雅典人占領,斯巴達的海上屏障被打破。公元前423年,斯巴達與雅典簽訂一年休戰(zhàn)合約,斯巴達人的海軍噸位被限制在500塔蘭特(約125噸)[5]Ⅳ 118,且艦船不能用以運送陸軍?!赌嵛靼⑺购霞s》重復了上述條款,斯巴達人只能被迫接受這一限制條件?!赌嵛靼⑺购霞s》簽訂之后,斯巴達傾向于組織純粹的陸地戰(zhàn)役,避免海上作戰(zhàn),這標志著斯巴達放棄了在海上對抗雅典的戰(zhàn)略[14]129。這一時期斯巴達內部有大量黑勞士逃跑,斯巴達擔心會危及自身統(tǒng)治,將注意力集中于維持本城邦內部穩(wěn)定,且海軍力量喪失殆盡,無法發(fā)動有效進攻,斯巴達的海軍戰(zhàn)略由進攻轉為防守。
四、結語
在古風時代,盡管斯巴達建立了職業(yè)化海軍,但是斯巴達人對海軍的認識有限,海軍在國家戰(zhàn)略中的地位不高。通過利用伯羅奔尼撒同盟中盟友的海軍力量,斯巴達人在海軍實力上與其他城邦相比并無明顯差距。同時,斯巴達人并沒有海外擴張的需求,因此這一時期斯巴達海軍戰(zhàn)略停留在防御本土這一目標。古典時代早期,斯巴達當政者意識到海軍可以作為進攻的武器,在戰(zhàn)爭時期利用聯軍統(tǒng)帥的身份企圖掌握全希臘的海軍,但是迫于雅典的壓力與自身內部問題只能交出海軍統(tǒng)帥權,此時斯巴達無力發(fā)展海軍,只能將其用作防御的工具,因此古典時代早期的斯巴達海軍以防御戰(zhàn)略為主。阿基達馬斯戰(zhàn)爭時期,斯巴達采取在海上擊敗雅典的策略,其海軍實力得到迅速發(fā)展,并且海軍戰(zhàn)略改為以進攻為主。遭遇派婁斯戰(zhàn)役等一系列失利后,斯巴達海軍遭到毀滅性打擊,《尼西阿斯和約》的簽訂限制了斯巴達海軍的噸位,其海軍發(fā)展受到嚴重影響。斯巴達被逼無奈,只能放棄進攻戰(zhàn)略??傮w來說,斯巴達海軍戰(zhàn)略大致經歷了古風時代戰(zhàn)略防守,古典時代早期戰(zhàn)略防守,阿基達馬斯戰(zhàn)爭早期嘗試進攻,阿基達馬斯戰(zhàn)爭晚期放棄進攻的轉變過程。
參考文獻:
[1]周洪祥.狄凱里亞戰(zhàn)爭中的斯巴達海軍[J].軍事歷史研究,2011(1):113-120.
[2]祝宏俊.海軍與斯巴達霸業(yè)興衰[J].史學集刊,2019(2):85-96.
[3]李雋旸.恐懼抑或默許:斯巴達戰(zhàn)前海洋戰(zhàn)略再考[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7(3):108-123,159-160.
[4]HERODOTUS.Histories[M].Trans by GODLEY A D.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
[5]Thucydides,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M].Trans by SMITH C F.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
[6]LARSEN J A O.Sparta and the Ionian Revolt: A Study of Spartan Foreign Policy and the Genesis of the Peloponnesian League[J].Classical Philology,1932(2):136-150.
[7]HUXLEY G L.Early Sparta[M].London:Faber and Faber,1962:32-33.
[8]保羅·卡特利奇.斯巴達人:一部英雄的史詩[M].梁建東,章顏,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0:3.
[9]CARTLEDGE P.Sparta and Lakonia: A Regional History 1300-362 BC[M].London:Routledge,1989:160.
[10]DIODORUS S.Library of History[M].Trans by OLDFATHER C H.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0:155.
[11]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M].席代岳,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611-612.
[12]RAHE P A.The Grand Strategy of Classical Sparta: The Persian Challenge[M].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2015:59.
[13]威廉·弗格森.希臘帝國主義[M].晏紹祥,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36.
[14]NASH J.Sea Power in the Peloponnesian War[J].Naval War College Review,2018(1):119-139.
[15]陳潤.論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期間斯巴達海上勢力的崛起[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20(1):76-81.
作者簡介:張新千(2000—),男,漢族,山東乳山人,單位為魯東大學人文學院,研究方向為世界古代史。
(責任編輯: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