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電影《長安三萬里》為例,探討電影色彩設計在塑造角色、敘事方面的重要性。通過電影中的具體案例分析色彩三要素設計原理,從塑造角色性格、暗示角色情緒、展現(xiàn)角色關系、銜接情節(jié)、區(qū)分段落、突出矛盾等方面展開討論,對不同場景和角色的色彩運用進行解讀,揭示色彩在電影藝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對觀眾情感共鳴的影響。
關鍵詞:電影色彩;色彩心理;色彩設計
注: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紅色經(jīng)典電影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CIE210192)研究成果。
關于電影色彩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隨著彩色電影的發(fā)展,深入探討和分析電影中色彩運用的原理、技巧和效果,有助于加深對電影藝術的理解,同時也能夠為影視創(chuàng)作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電影《長安三萬里》上映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市場上獲得了積極的反響,并且獲得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該影片成功將古老的唐朝美學與現(xiàn)代的動畫技術完美融合,讓觀眾領略了動畫藝術的魅力。本文采用個案研究法,以電影《長安三萬里》為例,分析這一動畫影片的色彩設計,并討論該電影色彩的浪漫風格和美學意義。
一、《長安三萬里》的色彩三要素設計原理
(一)色相設計
色相是色彩的一個基本屬性,通過調整色相,可以改變顏色的基本屬性,如暖色調和冷色調,從而影響作品的情緒表達和視覺效果。不同的色相可以幫助突出角色的性格特點,比如暖色調通常與友善、活潑的角色相關聯(lián),而冷色調可能暗示內斂、神秘的特質。此外,每種色相會引發(fā)不同的情緒反應,制作人員可以利用色相來增強情感表達。通過對色相的巧妙運用,動畫電影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形式得以更加豐富和生動地展現(xiàn)[1]。
在色相設計方面,電影《長安三萬里》呈現(xiàn)出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哲學思想影響的視覺效果,主要基于中國傳統(tǒng)五色觀念和文化哲學思想。影片通過運用白、赤、黃、青、黑這五種基本色彩,展現(xiàn)了電影與國風的緊密結合。盡管傳統(tǒng)五正色的概念對于現(xiàn)代許多觀眾來講已經(jīng)很模糊,但是一旦動畫影片中出現(xiàn)以五正色為主的色彩調和,其就能很快感受到濃厚的國風韻味。
(二)明度設計
明度用來描述顏色的明亮度或黑暗度,常見于色彩模型中,如HSB模型,影響人們對顏色的感知和情緒表達[2]。在視覺設計和藝術創(chuàng)作中,通過調整明度可以創(chuàng)造視覺層次,區(qū)分前景與背景,營造景深感;同時調整明度可營造不同的情緒氛圍,如明亮色調可以帶來愉悅輕松感,而暗色調則傳遞緊張的情緒,進而豐富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吸引力。
在明度設計方面,電影《長安三萬里》利用不同明度的畫面交織,區(qū)分不同時間場景,運用明亮的色調來表現(xiàn)高適回憶中美好、愉悅的情緒,如明亮的金黃色、清澈的天藍色等,展現(xiàn)出生機和溫暖,增強畫面的吸引力和親和力;在描繪深沉、嚴肅場景,比如戰(zhàn)爭期間的軍營時,選擇較低明度的色調,如紫色、灰色等,營造出莊重內斂、嚴肅緊張的氛圍。
(三)純度設計
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設計中,純度的運用可以幫助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視覺表現(xiàn),使作品更加生動和引人注目。高純度的色彩通常更吸引眼球,可以用來突出主要角色或重要元素,而低純度色彩可用于背景或次要物體,營造層次感[3]。此外,畫面的色彩純度也能用于表達各類情緒,比如高純度的色彩常用于表達強烈的情緒,如激動、興奮等,而低純度的色調可以表現(xiàn)出柔和、內斂的情感,如平靜、溫和等。因此,在藝術設計中,對純度的巧妙運用可以幫助傳達特定的情感和情緒,豐富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呈現(xiàn)效果。
在純度設計方面,電影《長安三萬里》在表現(xiàn)傳統(tǒng)建筑、服飾、風俗等元素時,采用高純度的經(jīng)典顏色,如朱紅、皇家藍、宮廷黃等,以展現(xiàn)出古代中國的華麗和神秘感;而在描繪自然景觀或人物情感時,適當降低色彩的純度,創(chuàng)造出柔和、溫暖的氛圍,增強畫面的表現(xiàn)力和情感共鳴。
二、《長安三萬里》的視覺色彩之美
在電影《長安三萬里》中,特定的色調和配色方案影響觀眾感知和情感反應、突出電影主題和情感氛圍、加深觀眾對主題的理解。
以《長安三萬里》的三幅宣傳海報為例,第一幅海報以明亮、鮮艷的彩色調為主,巧妙地運用了柔和、漸變的云霧色彩,以及冷暖色調的對比(圖1),營造出了一種充滿活力、喜悅、夢幻和神秘的氛圍[4]。觀者在欣賞海報時仿佛能直觀感受到李白縱酒行吟時的狂熱情感和豐富想象力,給人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這種色彩設計不僅展現(xiàn)了角色內心世界的活力與激情,而且為觀眾營造了一種奇妙而獨特的視覺體驗,讓人不由得期待著電影所能帶來的豐富情感和驚喜。第二幅海報中,巨大的月亮以濃烈的橙黃色調為主,凸顯了月亮的莊嚴和神秘感(圖2)。橙黃色的月光與瀑布相互交融,與背景夜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增加了畫面的動態(tài)感和層次感。月光和瀑布的結合不僅展現(xiàn)了自然之美,更將神秘感和虛幻感滲透其中,營造出一種奇幻、夢幻般的氛圍,吸引觀眾眼球。第三幅海報以黃色和灰褐色為主要的色彩呈現(xiàn),以亮黃色云煙與暗色人物剪影的強烈明暗對比,營造出“千里黃云白日曛”的莊重、壯麗和歷史感(圖3)。
三、《長安三萬里》的角色色彩之美
色彩在電影中被用作塑造人物的工具,影片中人物的服裝、妝容和周圍環(huán)境的色彩選擇通常與角色的性格和內心世界相呼應。通過色彩的運用,觀眾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特點和發(fā)展。通過色彩的變化和對比,影片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塑造角色性格
作為電影中的主角之一,高適最開始是以暮年形象出現(xiàn)的,金銀色盔甲、銀色長槍、紅色披風、紫色內衫、灰白頭發(fā)和胡子,這些顏色搭配體現(xiàn)了他作為一名勇猛戰(zhàn)士的形象。高適從兒時到老年的大部分時期都穿著一身藍色單色衣裳,象征了他質樸清廉、剛正倔強的性格。少年時期的李白出場時穿著紫色翻領的白色衣裳、繡著黃色領邊,他所騎的白馬用著紅色馬鞍、金色紋飾,這些顏色彰顯了他放蕩不羈、奔放自由的個性。青年時期的李白,在揚州春風得意,詩名在外,衣服換成了更具有光澤的錦緞,繡著金色紋飾。中年時期,李白正得圣上賞識,他穿著朱紅色的官服,而紅色在我國古代象征身份高貴。暮年時期的李白,一身素白布衣,頭發(fā)花白,畫面色調和前期截然不同,體現(xiàn)了他落魄的窘境。
(二)暗示角色情緒
色彩在影視動畫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地向觀眾傳達角色的情緒和情感狀態(tài)[5]。紅色既可以代表積極的情緒,比如紅色的霞光,又可以表達危險,比如戰(zhàn)火;藍色既可以代表寧靜,又可以表達孤獨等情感。影片中的少年高適為父親送葬時,白色紙錢漫天飛揚,灰暗陰沉的天空,黑藍色的海水、家中的灰色墻壁,都體現(xiàn)了高適的喪父之痛;李白在友人墳前彈琴時,陰云密布的天空,灰白色的暗調畫面,烘托了他悲痛的心情。李白和高適在月光下比試武藝時,澄凈的天空與湖面、高明度的月亮營造了寧靜美好的氛圍,展現(xiàn)了二人平靜的心緒。
(三)展現(xiàn)角色關系
李白和高適初次見面時的畫面是暖色調,高亮度的太陽在畫面中間,畫面布局對稱,此時李白誤會高適是偷馬賊,二人兵戈相向,但暖色調的畫面削減了氣氛的緊張感。二人在高適家中敘舊時,畫面四周是大片的冷色調,而畫面中間是燭火產(chǎn)生的暖光,色調的對比體現(xiàn)了李白和高適關系親近。而在李白即將被貶時,高適在隔壁房間聽審,墻壁左右一暗一明的畫面、衣著一素一紫的顏色差別,體現(xiàn)了二人身份與立場的不同、李白的落魄以及高適須避嫌而不能插手李白被貶事宜的無奈。
四、《長安三萬里》的敘事色彩之美
除了塑造角色之外,色彩在該電影中還起到了銜接情節(jié)、區(qū)分段落、突出矛盾、營造氛圍的作用,體現(xiàn)了色彩的敘事之美[6]。正因色彩色相的概念意識來源于人們生活中的經(jīng)驗,所以色彩的色相本身就帶有一種敘事性。
(一)銜接情節(jié)
影片采用穿插敘事的方法,主時間軸是唐與吐蕃的戰(zhàn)爭,中間多次大段穿插暮年高適與李白過往的回憶,最終二人的故事與主時間軸吻合。例如:在第一次回憶中,畫面背景由實轉虛,聚焦在營帳中的蠟燭處,以橘黃色的光為主體,轉場至高適祖父的牌位旁,把情節(jié)從軍營自然地銜接到高適的回憶之中;云山城外,軍隊來襲,此時轉場到夜色下幽深的河水,一盞花燈把畫面拉回到繁華的揚州,情節(jié)自然過渡到高李二人的青年時期。
(二)區(qū)分段落
在動畫電影中,色彩的運用可以簡單地分為低純度的柔和色調和高純度的鮮明色調,柔和的低純度色調傳達出寧靜平和的情感,而鮮明的高純度色調帶來積極愉快的氛圍[7]。在電影《長安三萬里》中,在李白春風得意的青年時期,畫面主要采用色彩純度較高的亮綠色和橙紅色;在高適與吐蕃鏖戰(zhàn)的部分,所有場景都發(fā)生在雪地里,雪地的顏色較為灰暗,色彩純度遠沒有回憶部分高;在李白與高適的少年時期,畫面以清新的藍色、綠色和溫暖的橘色、粉色為主,體現(xiàn)了青春時期的美好。影片通過不同段落之間的色彩對比,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故事結構和情節(jié)發(fā)展,使電影更具層次性。
(三)突出矛盾
通過色彩對比,可以突出角色或情節(jié)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加深情節(jié)的復雜性,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8]。比如影片的開頭以淺藍色的天空為背景,主體是雪山,畫面跟隨孤鷹的飛行軌跡,穿越雪山到達戰(zhàn)場,低飽和度的灰調色彩,彰顯出大漠苦寒,燃燒中的紅色戰(zhàn)火與冰雪形成鮮明對比。
高適到塞北薊州參軍數(shù)年后,遇到契丹放火燒原,濃烈的火光與夜色形成鮮明對比,紅色火焰逐漸成為畫面的主體,刻畫了生死危亡之急。高適負傷退軍,于冰雪夜色中走到營前,畫面呈現(xiàn)冷色調,此時暖色調的燈光照映在高適臉上,高適發(fā)現(xiàn)了將軍營帳中的歌舞升平與笑語歡聲。含蓄的色彩沖突蘊藏著人物巨大的心理轉變,情感的遞進推動情節(jié)自然發(fā)展,而后高適寫下“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四)營造氛圍
李白在尋仙問道后重返長安,和高適、杜甫敘舊作詩,電影用綺麗夢幻的色彩,刻畫出了詩中場景:金色、藍色、紫色的光匯聚出一條通天路,天庭中的仙人們散發(fā)著光芒。金色的畫面映襯了天宮的威嚴,夸張但和諧的色彩搭配為畫面增添一絲神秘與震撼。
此外,《長安三萬里》中多次運用水墨畫元素。水墨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符號學意義。例如:在高適讀詩和作詩時,詩板上的文字化作實體,黑白灰的無彩色系為畫面增添了古典、磅礴的氛圍;影片在講述平定安史之亂時以水墨畫為主體,使整個畫面具有中國傳統(tǒng)韻味和歷史感。
五、結語
電影色彩的運用是動畫創(chuàng)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是美學意義上的考量,在影片敘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通過對電影《長安三萬里》中色彩設計原理的探究,可以深刻領略到色相、明度和純度在塑造角色性格、暗示角色情緒、展現(xiàn)角色關系、銜接情節(jié)、區(qū)分段落、突出矛盾方面的重要性。在未來的影視創(chuàng)作中,相信電影色彩將繼續(xù)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為影片注入更多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任夢馨.音樂可視化動態(tài)設計在移動終端上的應用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20.
[2]王思博.動畫電影制作對主題情感與色彩配搭一致性的把握[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9(3):126.
[3]戴步成.基于ArcGIS Server的電子地圖研究及應用[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0.
[4]姚珊鳳.色彩心理在動畫影片中的應用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7.
[5]賈丹丹.色彩在影視動畫中情感表達的作用[J].色彩,2023(10):24-26.
[6]奚雯.動畫色彩對比的表現(xiàn)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20.
[7]岳婷笠.淺析色彩對動畫情感表達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21(18):124-125.
[8]遲裕琦.以繪本為載體,優(yōu)化小學美術教學[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0.
作者單位:
天津商業(yè)大學寶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