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的基本條件
(一)年齡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guī)定我國公民參與無償獻血的年齡為1 8 ~ 5 5周歲?!东I血者健康檢查要求》提出:既往無獻血反應、符合健康檢查要求的多次獻血者主動要求再次獻血的,年齡可延長至6 0周歲。
(二)身體健康狀況
體重:根據(jù)《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無償獻血者體重標準為男性在5 0千克以上,女性在4 5千克以上。
生命體征:無償獻血者血壓、脈搏、體溫等生命體征指標均無異常表現(xiàn)。
①血壓:舒張壓范圍為6 0 ~ 9 0毫米汞柱,收縮壓范圍為9 0 ~ 1 4 0毫米汞柱。
②脈搏頻率范圍為6 0 ~ 1 0 0次/分。
③腋下體溫為3 6 .1 ~ 3 7 .0攝氏度。
(三)身體狀況
以獻血日為參照,無償獻血者前一周無發(fā)熱、感冒、藥物服用史等,且身體健康,無異常表現(xiàn)。獻血前一天保持飲食清淡,當日避免空腹。獻血前一天需保持6小時以上充足睡眠。
女性在獻血時應避開經(jīng)期前3天和后3天。
獻血者的健康檢查項目
(一)一般體格檢查
在獻血者的一般體格檢查中,除了常規(guī)的體重、血壓、脈搏、體溫等檢查項目外,還需對患者四肢狀態(tài)進行檢查,觀察四肢是否存在重度以上殘疾、關節(jié)紅腫、嚴重功能障礙等問題,觀察雙臂靜脈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皮膚損傷和注射藥物痕跡。
(二)血液檢查
血液檢查必檢項目包括血型檢測和血紅蛋白測定。單采血小板獻血者還應檢測紅細胞比容、血小板計數(shù)等項目。各地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增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等檢測項目。
獻血量和獻血間隔時間
(一)獻血量
根據(jù)《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全血獻血者每次獻血量通常為2 0 0 ~ 4 0 0毫升,最低要求為2 0 0毫升。由于機體體重和血容量呈正比例關系,因此,獻血者體重越大其血容量越大。獻血者的獻血量應當完全尊重獻血者的個人意愿,可以在2 0 0毫升、3 0 0毫升、4 0 0毫升3種獻血量中進行選擇。
(二)獻血間隔時間
全血獻血間隔:不少于6個月。
單采血小板獻血間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 4次/年。
單采血小板后與全血獻血間隔:不少于4周。
全血獻血后與單采血小板獻血間隔:不少于3個月。
獻血的其他條件
如果獻血者已經(jīng)滿足了以上基本條件,血站的工作人員將對獻血者進行獻血前咨詢和健康評估。獻血前咨詢主要是告知不能獻血的危險行為,以及對獻血者是否有經(jīng)血傳播疾病的危險進行評估。同時還要解釋血液安全的重要性,什么是危險行為,勸導獻血者在自檢不合格時主動退出獻血。
為了進一步了解獻血者的健康狀況,保證獻血者的身體健康和受血者的安全,每個獻血者在獻血前必須填寫《獻血者知情同意及健康狀況征詢表》,這個過程就可能排除不宜獻血者。不宜獻血的情況包括永久不宜獻血和暫緩獻血。
制定永久不宜獻血的條件,有的是為了保護獻血者自身的健康。比如,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患者對血流動力學改變引起的心血管和腦血管紊亂的變化比較敏感,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未完全治愈時永久不宜獻血。從保護受血者的角度考慮,主要是為了避免經(jīng)血液傳播的疾病對受血者造成嚴重的傷害。
制定暫緩獻血的條件也是從保護獻血者和受血者健康角度考慮的。比如,女性月經(jīng)期、良性腫瘤、活動性或進展性眼科疾病病愈未滿1周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愈未滿1周者,肺炎病愈未滿3個月者等,都是為了保護獻血者自身的健康。另外,接種疫苗后應延期獻血,這既是為了降低經(jīng)血液傳播疾病的風險,也是對獻血者的關心和負責任的體現(xiàn)。
獻血前和獻血后的注意事項
(一)飲食和水分的攝入
第一,獻血之前要注意飲食,以保證獻血者的健康和活力。健康的飲食應該包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另外,在獻血之前,不要過量飲食,否則會給獻血者的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第二,在獻血之前應保證足夠的水分攝入。水是保持血液稀釋和體積的關鍵。足量的水可以幫助獻血者順利地進行血液循環(huán)。另外,水分也可以幫助人體進行體溫調(diào)節(jié)、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
(二)心理準備
獻血者應該了解獻血的全過程,包括抽血化驗等,以對獻血有明確的預期,減輕心理壓力。獻血者還要了解獻血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針刺等不適感和獻血后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危險。對獻血的科學認識可以幫助獻血者意識到獻血的重要意義和益處,減少不必要的憂慮。
(三)獻血后注意觀察和休息
采完血后,工作人員應帶獻血者到專門的休息區(qū)或者座椅上,提醒獻血者放松,避免過度運動。休息區(qū)要有足夠的空間,這樣才能保證獻血者的私密性,同時也要保證在他們休息時不被打擾。另外,血站會給獻血者提供充足的飲水和點心,幫助獻血者在休息時維持體內(nèi)的水分平衡,補充體力。
獻血過程中不良反應的護理
獻血不良反應一般分為輕度不良反應、中度不良反應和重度不良反應。
(一)輕度不良反應
獻血者會感到頭暈、惡心等輕度不適。此時獻血者應安靜休息,一般很快就可以恢復。
(二)中度不良反應
獻血者會發(fā)生虛脫和暈厥,遇到這種情況時應立即讓獻血者平臥,抬高其雙腳,保持獻血者呼吸通暢。
(三)重度不良反應
獻血者會發(fā)生肌肉痙攣或抽搐。這種情況很少見,多是由于獻血者精神過度緊張而引起換氣過度所致。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應囑獻血者保持安靜,戴面罩呼吸、對癥治療及護理。
(四)其他情況
有個別獻血者暈針,以至于不敢獻血。因此,每一位進行靜脈穿刺的工作人員都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穿刺技術,只有過硬的技術才能在工作中給予獻血者信任感。另外,每個護理人員都應接受獻血不良反應護理相關的培訓,以保證能正確識別和及時處理獻血不良反應。
結語
合理膳食和適當飲水是保持獻血者營養(yǎng)均衡、機體健康的關鍵。在做好心理準備的同時,獻血者應充分了解獻血的流程和可能遇到的風險,并了解如何處理緊張、焦慮等情緒,以便在獻血時保持冷靜、輕松的心態(tài)。無償獻血是一項公益事業(yè),雖然大家都想為醫(yī)療事業(yè)貢獻力量,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滿足獻血要求,因此提醒大家在積極為公益事業(yè)做貢獻的同時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