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汝行之后,恨恨不樂,何者?我實老矣,所恃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
人之居世,忽去便過,日月可愛也。故禹不愛尺璧而愛寸陰。時過不可還,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未必讀書,并學(xué)做人。汝今逾郡縣,越山河,離兄弟,去妻子者,欲令見舉動之宜,效高人遠節(jié),聞一得三,志在善人。左右不可不慎,善否之要,在此際也。行止與人,務(wù)在饒之,言思乃出,行詳乃動,皆用情實道理,違斯敗矣。
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殺身,其余無惜也。
(選自《中國家訓(xùn)》,王爽主編,海南出版社2018年版)
鑒賞空間
本文展現(xiàn)了王脩父子深厚的情感與人生智慧。這段文字不僅是一封家書,更是一份人生指南。它讓我們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與無私,同時也讓我們對生命、時間、做人以及人際關(guān)系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思考。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同樣也告誡兒子要修身養(yǎng)性,勤學(xué)立志,以成為德才兼?zhèn)渲恕?梢?,修身、治學(xué)是孩子成長成才路上的必修課。
讀有所思
“成為德才兼?zhèn)渲恕笔莾善墩]子書》中兩位父親對孩子的共同忠告。德才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gòu)成了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標準。結(jié)合兩篇《誡子書》,思考初中生如何實現(xiàn)“修德”與“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