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種事實來看,劉女士絕對是嘴瓢界當之無愧的天花板。然而,嘴瓢發(fā)生在任何科目的老師身上都容易理解,匪夷所思的是劉女士是一位以語言表達能力著稱的資深語文老師。
剛剛接手我們這屆畢業(yè)班的劉女士感到責任重大,重擔壓在了我們身上,同時也壓在了劉女士身上。為了使我們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劉女士在第一節(jié)語文課上就向我們說明了學好語文的一系列重大意義,于是在這節(jié)課上,劉女士成功給我們留下了“一絲不茍好老師,嚴格要求待學生”的形象。
但劉女士還是以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教師威信樹立得越完美無瑕,顛覆形象的時候越能產(chǎn)生重塑學生認知的效果。
隨著日復一日的相處,我們發(fā)現(xiàn)劉女士事實上并不同于她之前煞費苦心所建立起的嚴師形象,反而有著巨大的反差萌,尤其體現(xiàn)在嘴瓢方面。
一天,劉女士興致勃勃地講著《赤壁賦》,講到“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的翻譯,劉女士強調(diào):“‘漁樵’二字是詞類活用,這里應該翻譯成‘砍魚打柴’?!苯淌依锍聊艘魂嚕竺嬉粋€同學幽幽地問:“老師,魚做錯了什么,為什么要‘砍’它……”
“不,說反了,”劉女士說,“是‘打柴砍魚’?!?/p>
“好殘忍……”
“打,魚,砍,柴!”劉女士一字一頓地艱難表示,“孩兒們,意會就好……”
雖然劉女士從沒說對過,我們卻意外地對這一部分印象深刻,有同學表示:“寫錯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讓劉女士說對。”
為了有效降低嘴瓢的概率,劉女士決心練習繞口令,不過效果甚微——
“我就不信了,還能讓你們天天笑話我,哼哼,俗話怎么說?‘只要思想不滑坡,困難總比辦法多’!”
眾人大笑。
“早起的蟲兒有鳥……”劉女士絕不向困難低頭。
眾人笑趴。
“有事者,志……算了。”
眾人仰翻。
笑聲中,劉女士終于決定收了神通。
也許是真的下了功夫,也許是被高考的緊張節(jié)奏所迫使,劉女士在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沒有嘴瓢,大家還挺不習慣,總覺得缺了點什么。
畢業(yè)后,大家還是很懷念劉女士的語文課,每每想到那些嘴瓢現(xiàn)場,還會笑得人仰馬翻。
如今成為一名新手教師的我也日漸明白了劉女士的苦惱,并逐漸掌握了嘴瓢的精髓。某天,我在一個課間打開了一本故事書,對著孩子們說:“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小鞋穿猴兒?!?/p>
河河//摘自《中學生博覽》202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