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云南近現代花鳥畫的代表性畫家與作品為線索,從創(chuàng)作思想與創(chuàng)作方法、圖示構成與語言技巧兩個方面分析云南現代花鳥畫的藝術特點與審美表現,總結云南現代花鳥畫在繪畫發(fā)展中的史學地位和影響,并對云南現代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新性表現進行評述與展望,以期為云南花鳥畫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云南;現代花鳥畫;地域特點;審美表現;大花鳥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云南西雙版納成為中國花鳥畫寫生的熱門之地。20世紀90年代末,許多畫家轉向滇西寫生。雖然如今的西雙版納已成為旅游景點,但是滇西仍存在著許多未開發(fā)的寫生地,這里獨特的氣候和植被為畫者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云南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應以寫生為主,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通過梳理云南花鳥畫的源起與發(fā)展脈絡,探究其地域特點和創(chuàng)新之處,研究云南近現代花鳥畫的地域特征與審美表現。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提升畫家的藝術水平,還在一定程度上為云南花鳥畫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云南現代花鳥畫地域特點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云南現代花鳥畫地域特點形成的歷史語境
談云南花鳥畫,其實是談20世紀70年代以來展現鮮明地域特點的現代云南花鳥畫。云南在中國傳統(tǒng)書畫史中被視為邊疆,古代著名的畫家屈指可數。但若依照“書畫同源”的說法追溯到抽象符號起源的年代,云南的繪畫歷史卻甚是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云南滄源佤族自治縣境內發(fā)現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滄源崖畫,距今約三千年,展現了南方古代民族的生活場景。再之后出現了《南詔圖傳》《張勝溫畫卷》和麗江白沙壁畫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作品。盡管這些作品獨具一格,但在全國范圍內未能占據突出地位。云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在傳統(tǒng)繪畫中常被淡化,僅少數的地域風情被視為“奇風異俗”進入繪畫作品。
20世紀初,中國畫的發(fā)展面臨著內部改良和中西結合兩種主要思潮。這一時期,徐悲鴻和林風眠等畫家主張融貫中西,取“西畫之長”彌補傳統(tǒng)中國畫的不足,推動了中國畫的現代化轉型。徐悲鴻還提倡寫實主義,強調寫生的重要性,反對單純模仿古人的技法,推動了中西融合的寫實風格的發(fā)展。20世紀50年代,畫家們走出畫室,深入自然,以“畫真山真水”的理念進行創(chuàng)作。這一時期,云南作為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視野,吸引了眾多畫家的關注。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師從嶺南派的袁曉岑來到云南,受徐悲鴻“田野牛馬,籬外雞犬……亦皆吾所習師也”“你既能以造化為師,又有云南產孔雀之條件,鍥而不舍,將來必然別樹一幟”等話語的啟發(fā),通過寫生和對云南的細致觀察,不斷探索新的畫法,為創(chuàng)作出云南題材的花鳥畫奠定了基礎。同樣,王晉元在云南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上也有重要地位。20世紀60年代初,在妻子蔡仲明和岳父蔡希陶的影響下,王晉元懷著對云南的向往和對創(chuàng)作靈感的追求離開了北京,來到云南,收集山林獨特的素材。他的創(chuàng)作深諳齊白石“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之言,其繪畫風格在云南的自然環(huán)境中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和深化。幾乎同一時期,從云南藝術學院畢業(yè)的郎森也開始了他的藝術探索之路。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云南花鳥畫迎來了新的契機。袁曉岑淡化了嶺南派的影響,將面向現實的寫生和傳統(tǒng)的寫意精神相結合,提出了“以最簡練之筆墨表現出準確之形以傳其神而達到最高之境界”;郎森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成為新時期的首批花鳥畫研究生,師從李苦禪,開始了花鳥畫道路的艱辛探索;而王晉元則以熱帶雨林寫生為基礎,注重表現叢林滿、密、繁、艷的自然特征,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花鳥畫風格,其花鳥畫成為云南現代花鳥畫的典型圖式。20世紀80年代中末期,云南現代花鳥畫迎來了黃金時期。
(二)云南現代花鳥畫的傳承與推進
云南花鳥畫家群體的崛起,以袁曉岑、王晉元、郎森等人為先驅,隨后大批畫家如張志平、寇元勛、孫建東、楊衛(wèi)民等人紛紛展現獨特的云南風格。其中,以繼承袁曉岑、郎森“簡”“雅”道路的張志平成就最高,其在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等方面均有建樹。
張志平于20世紀80年代初畢業(yè)于云南藝術學院,擅長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法,形成了獨特的筆法、顏色和構圖風格。他的作品以石榴、杜鵑、仙人掌等為主題,展現植物的生命力和動態(tài)氣息,表達對云南的熱愛和敬意。楊衛(wèi)民的創(chuàng)作根植于傳統(tǒng)國畫,同時展現出前衛(wèi)的姿態(tài)和油畫的質感,融入了南國風情。他通過繪畫表達對家鄉(xiāng)和世界的情感,作品結合了傳統(tǒng)中國畫精神與現代藝術手法。張志平和楊衛(wèi)民的作品都傳遞了一種對云南、對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對美的藝術追求。
(三)云南現代花鳥畫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在新一代的花鳥畫畫家中,涌現了許多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其中以滿江紅、何阿平和陳乙源等人最為突出,他們在繼承王晉元道路的基礎上,展現了各自的新意。滿江紅以小寫意畫法探索熱帶雨林這一題材,善用細膩的筆觸和飽滿的色彩展現大自然的力量和生機,作品呈現出剛柔并濟的面貌。何阿平的作品以叢林的總體布局密集、充實、奇異為特點,描繪干枯、殘缺的枝干配以茂密、多彩的樹葉,呈現出支離和古拙的氣息。陳乙源在創(chuàng)作中融入了套色木刻版畫的效果,運用飽滿的色彩和簡潔的線條創(chuàng)造出充滿活力和生機的花鳥形象,畫面展現了他對自然之美的獨特領悟。三位畫家的作品都體現了他們對云南這片土地的新的思考和領悟。
二、云南現代花鳥畫的藝術特點與審美表現
(一)創(chuàng)作思想與創(chuàng)作方法
20世紀初,以徐悲鴻、林風眠等為代表的畫家提倡“融貫中西、打通古今”的創(chuàng)作思想,這一思想成了當時改革的主流思潮。他們探索新的表現形式,借鑒西方繪畫的技法和理念,使傳統(tǒng)中國畫開始向現代化轉型。同時,以云南雨林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也在中國畫的改良進程中得到廣泛的發(fā)展和推廣。
20世紀70年代,吳冠中、郭怡孮、袁運生等畫家深入云南,觀察和描繪大自然的奇妙,以獨特的視角和技巧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富有云南特色的作品。這些作品既展示了云南雨林的壯麗景色,又融入了現代繪畫的表現方式,為云南花鳥畫的發(fā)展增添了新的亮點。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王晉元為代表的云南花鳥畫畫家的作品在全國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這些作品多以全景大花鳥為主題、以云南神奇的自然風光為題材,呈現高大蔥郁的樹木、奔放的色彩和獨特的花卉,給觀者帶來了視覺上的沖擊和心靈的震撼。
在花鳥畫各派別中,云南花鳥畫格外引人注目,其傳統(tǒng)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方式主要以折枝花鳥為主題,以花卉、翎毛等元素為主要題材,追求“三礬九染”的效果,致力于潤澤通透的畫面。以王晉元的作品為代表的現代云南花鳥畫主要以全景大花鳥為主題,涵蓋熱帶雨林和高山植被等題材,注重展現地域文化特色和時代氣息,將創(chuàng)新的繪畫題材與傳統(tǒng)的繪畫技法相結合,呈現出獨特的畫面效果。
現代具有云南地域特色的花鳥畫更貼近生活,強調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在繪畫的創(chuàng)作思想與創(chuàng)作方式上,藝術家們通過吸收不同的元素創(chuàng)新地表達情感,實現在傳統(tǒng)中的創(chuàng)新。他們敏銳地把握時代的脈搏,以獨特的視角和表現手法創(chuàng)作作品。這種創(chuàng)新與變革為現代云南花鳥畫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成為中國畫壇上極具特色的重要力量。
(二)圖示構成與語言技巧
云南花鳥畫最顯著的地域特點就是“大花鳥”。這主要是受王晉元“滿、密、繁、厚、重”花鳥畫構圖樣式的影響。這種風格能夠適應并表現云南復雜的自然景象,賦予作品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他的畫作通過虛實濃淡和色彩關系展現畫面的空間,使前后景融為一體。這種表現手法類似于西方繪畫中的觀察與表現方法,通過色彩、光影和層次的處理,使畫面更加立體和真實,能夠再現云南的自然風貌,給人以強烈的審美體驗。此外,云南花鳥畫的“大花鳥”風格也深受畫家潘天壽的影響。傳統(tǒng)的花鳥畫通常將背景留白,而潘天壽的花鳥畫作品背景非常豐富。他的《靈巖澗一角》《雨霽》等作品開創(chuàng)了“大花鳥”的先河,將山水背景與花鳥融為一體。潘天壽注重平面構成,他的作品要求觀者通過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力去構建畫面的空間感。這種互動性和參與感讓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賞潘天壽的作品,也為花鳥畫注入了更多的思考和表現的空間。
滿構圖也是云南花鳥畫體現云南地域特色的一種表現方法,能夠體現叢林“滿、密、繁、厚、重”的特征。這種方法在王晉元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現,他通過“全景截取”的方法,展示了雨林的繁茂之美,呈現出現代的審美格調和氣度,突破了傳統(tǒng)文人折枝花鳥畫追求簡、淡、雅、逸的限制。在王晉元的《井岡杜鵑紅》《春滿雨林》等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放棄了傳統(tǒng)的單體描繪方式,而是以生物群落的方式描繪生態(tài)景觀,真實地展示了云南叢林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王晉元的作品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賞。2021年“絕壁千尋一澗花——王晉元繪畫作品展”在云南美術館開展。其標志性作品《絕壁千尋一澗花》構圖飽滿、用色大膽艷麗,將山水與花鳥融合,形成了一個細膩立體的畫面,以精細的工筆技法描繪花卉細節(jié),又運用寫意的手法表現山水的氣勢和宏偉。這種多種表現方法的混合運用,使畫面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象,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三、云南現代花鳥畫在繪畫發(fā)展中的
史學地位和影響
(一)云南現代花鳥畫的史學價值
魏晉南北朝時期,花鳥畫從人物畫和山水畫中獨立出來,成為獨立的畫科。明代畫家徐渭開創(chuàng)了潑墨寫意花鳥畫,奠定了花鳥畫的新風格。20世紀,中國畫被排擠,1958年以前,中央美術學院只設立彩墨畫系。后郭味蕖組建了“花鳥畫科”,王晉元成為其門下學生。王晉元在云南創(chuàng)作時,以熱帶雨林為題材,融合花鳥與山水,打破了傳統(tǒng)折枝花鳥畫的限制,開創(chuàng)了中國花鳥畫現代化轉型的道路。
(二)云南現代花鳥畫對地域文化傳播的意義
從古至今,繪畫作為文化的載體,記錄著特定地域的歷史、風土人情和精神內涵,承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信息。云南現代花鳥畫的傳承與發(fā)展對地域文化傳承具有極大的意義。
在地域特色的表現方面,云南花鳥畫通過繪制獨特的花卉、鳥類和自然景觀,傳遞了云南豐富多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獨特的氣候特征,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和欣賞云南的自然資源和地域特色。在文化精神的弘揚方面,傳統(tǒng)云南花鳥畫承載著云南的文化精神和傳統(tǒng)價值觀,藝術家在作品中注入了對這片土地新的理解、對奇幻自然界的敬畏和對動植物生命的感知,展現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這種藝術形式的傳承和發(fā)展有助于弘揚云南的文化精神,加深人們對云南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文化交流方面,云南花鳥畫作為一種新的現代化轉型藝術形式,具有廣泛的交流和傳播特性。如通過“花鳥·云南”中國畫學術展等交流活動和各大媒體的傳播,向觀眾展示云南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傊?,云南現代花鳥畫在中國畫發(fā)展的道路上架起了不同文化間互動、交流、互鑒的橋梁,促進了文化多樣性的發(fā)展。
四、對云南現代花鳥畫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性表現的
評述與展望
云南現代花鳥畫融合了傳統(tǒng)與現代的特點,具有融合多元文化、跨界合作、創(chuàng)新實踐以及國際交流等關鍵點,這些因素為云南現代花鳥畫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機遇。云南現代花鳥畫注重形式和表現手法的創(chuàng)新,藝術家們在傳統(tǒng)繪畫技法的基礎上,勇于嘗試運用新材料、新媒介和新技術,以呈現出更加現代化的視覺效果。云南擁有豐富多元的民族文化,這為云南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獨特的資源。藝術家們可以深入挖掘和表達各個民族的藝術符號、傳統(tǒng)圖案和民俗元素,將其融入作品,創(chuàng)作出更具獨特性的作品。
未來云南花鳥畫也將繼續(xù)在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不斷發(fā)展。藝術家們應堅持不懈地在現代中國畫中開拓發(fā)展具有云南地域特色的藝術道路,以創(chuàng)新的方式表達和詮釋花鳥主題。
參考文獻:
[1]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俞劍華,注.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
[2]張維.王晉元傳[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20.
[3]郭怡孮.從密林中拓開新路:王晉元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J].美術,1986(12):38,59-61.
[4]王晉元.中國花鳥畫問題思考[J].美術,1992(12):7-8.
[5]趙星垣.塑墨雙絕:袁曉岑的藝術歷程[J].美術,2015(8):56-62.
[6]孫建東.袁曉岑的寫意花鳥畫藝術[J].民族藝術研究,1999(4):59-60,63.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