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構建一個場景,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你有一位喜愛的歌手,他舉辦了一場演唱會。你和同學們一道去看了。在那場演唱會上,那位歌手載歌載舞,臨近中場的時候,一架三腳鋼琴從舞臺中央升起,歌手坐在琴凳上,自彈自唱。你完全被這個畫面迷住了。在那一瞬間,你突然渴望成為一個有能力自彈自唱的人?;丶业穆飞?,你思考了這件事,其實這也并不難,家里有鋼琴,在你五六歲的時候,學過一些基礎。如果從明天開始練習,每天一個小時,半年,你就可以帥氣地自彈自唱了。
你打開了鋼琴,翻出了舊琴譜,第一天你暢快地練了一個小時,第二天、第三天你都堅持了下來。但是第四天,你的作業(yè)有一點多,寫完以后,時間已經(jīng)很晚了,所以你只練了半個小時。第五天是周末,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了幾個小時,回家的時候你已經(jīng)困得手都抬不起來了。接下去的幾天因為各種各樣的事,你都沒有完成“一天練一個小時”的目標,于是,你懊喪地想:“唉,還是放棄吧,我就是個沒有毅力,容易半途而廢的人!”
大多數(shù)人都有過這樣失敗的經(jīng)歷,學期開始時你計劃背一千個單詞,學期末卻只背了三百個;早上準備要做的事,到了下午都沒有完成……這些小小的失敗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fā)生,你認真地尋找過失敗的原因嗎?我經(jīng)常聽到的是這樣一種檢討:“計劃得再好也沒有用,我就是個沒有毅力的人?!薄跋氲玫降亲霾坏剑揖褪翘珣辛?。”“我總是拖延,我改不了我的問題了?!薄?/p>
這些“檢討”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嗎?當然不能!因為“檢討”的話并不是失敗的原因,“我是個沒有毅力的人”“我就是太懶了”……這些都是一些錯誤的標簽,把它們貼在自己身上,只會把自己推入反復失敗的陷阱。
在希臘神話里,奧德修斯率領船隊出海,在經(jīng)過墨西拿海峽的時候,他聽說那里有一個叫塞壬的女妖,她會用天籟般的歌聲誘惑船員們下船,然后把他們吃掉。于是,奧德修斯命令水手用蠟封住耳朵。而他為了欣賞女妖的歌聲,沒有封住自己的耳朵,而是把自己用繩索綁在船只的桅桿上,聽到歌聲的時候,他想跳進海里也辦不到,方才安然度過。
我們假想一下,如果奧德修斯在過海峽之前,不是讓船員封住耳朵,而是開了一個大會,勸船員們用意志力去對抗海妖,那么結果會是怎樣?肯定會有懦弱的船員命喪大海。所以,當你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時候,不要一味從精神層面找原因,還要努力去尋找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沒有堅持每天練鋼琴,真的是缺乏意志力,還是練習的計劃和方法不對呢?
現(xiàn)在我為大家重新分析一下整件事:首先,你的目標是學會自彈自唱。這個目標不夠具體,當目標大而無當?shù)臅r候,我們通常都是很難獲得成就感的。但是如果,我們把“學會自彈自唱”改成“學會自彈自唱周杰倫的《龍卷風》”,這是不是更加容易完成?現(xiàn)在目標具體了,我們要如何去完成呢?我舉個例子,比如我的夢想是當一個醫(yī)生,而從中學生到醫(yī)生之間,是長達十幾年的苦讀,如果不把這個過程分解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階段性小目標,你將永遠無法從努力中獲得一絲一毫的獎勵。所以把目標設定成某一首具體的歌,分解成小目標后就變得容易得多。其次,你的練習方法是一天彈一小時的鋼琴,你卻常常做不到,因為在真實的生活中,意外情況是會不斷發(fā)生的,你在計劃時沒有預估到這個部分,所以這基本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計劃。計劃都錯了,你又如何能堅持下去呢?
(小鹿摘自電子工業(yè)出版社《把時間當作朋友(青少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