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論及作品介紹
竹內好是日本著名的思想家、文學評論家,也是日本第一代研究中國文學的代表人物。其現代中國文學論至今影響著日本文壇,其中對魯迅的研究尤為著名,被稱為“竹內魯迅”。他在《魯迅與日本文學》這本書中提出:“日本社會的矛盾在總是向外膨脹的過程中模擬式得到解決。日本文學為了掩飾自己的貧乏,總是試圖用探求外來的新東西來蒙混過關?;孟胫约哼M步興盛,以證明自己沒有碰壁??粗鴮κ忠迫胱约旱穆浜笮裕J為這是對手的落后性。奴隸,只要不失去自己的奴隸主就不失卻希望。仿佛不是奴隸,他自己絕不可能自覺到奴隸的地位。奴隸否認自己的奴隸地位,同時否認奴隸主地位的話,只能帶來絕望感。這于他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奴隸能強行擺脫奴隸行為的話,正是自覺到自己奴隸地位的時刻了。”在這本書中,他提出文學既可能表現出對大眾意識的順從,呈現出一種奴性的特征,又可能在這種束縛中尋找突破和創(chuàng)新的可能,即這種奴性并非單純的消極表現,而是與社會的發(fā)展進程密切相關。同時,奴性之中往往潛藏著反抗的因子,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引發(fā)對自我身份、價值以及社會現實的反思和挑戰(zhàn)。竹內好深入探討了文學作品在社會權力結構中的位置以及文學如何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揭示或回應社會的種種問題與矛盾。
夏目漱石作為日本近代文學的巨擘,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力著稱。他的作品常常深入挖掘人性,反映社會現實。《我是貓》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深刻的社會洞察和生動的人物刻畫,在日本文學史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部作品不僅是一個關于貓的故事,更是對當時日本社會百態(tài)的生動描繪。竹內好的“文學奴性論”為我們深入剖析《我是貓》提供了一個嶄新且具有啟發(fā)性的視角。將兩者相結合,有望挖掘出作品中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進一步理解這部經典之作在文學領域的重要性及其所反映出的時代特征。
《我是貓》中主要角色奴性的具體表現
苦沙彌:傳統(tǒng)觀念束縛下的奴性掙扎
苦沙彌作為作品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其身上體現出的奴性特征較為復雜而典型。他深受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浸潤,遵循一系列禮教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面對社會的變革和新思潮的沖擊,他的內心雖有波瀾和困惑,但更多時候選擇堅守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例如,在對待職業(yè)的態(tài)度上,盡管他作為教師收入微薄、生活困頓,但依然安于現狀,缺乏積極改變的勇氣和決心,反映了他對既定職業(yè)身份和社會階層劃分的一種無意識服從。在家庭觀念上,他對妻子的態(tài)度也表現出一定的男尊女卑思想,認為妻子應該順從和伺候丈夫。這種傳統(tǒng)的性別觀念無疑是一種順從長久以來觀念的表現。同時,苦沙彌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尤其是面對權貴人物時,往往表現出謹小慎微、不敢直言的態(tài)度。比如在面對金田夫人的無理要求和侮辱時,他雖然內心憤怒,卻只是私下抱怨和發(fā)泄,不敢當面與之抗爭。這種對權勢的畏懼和妥協(xié),充分展現了他在傳統(tǒng)觀念束縛下的奴性一面。
金田夫人:權勢依附與傲慢的奴性體現
金田夫人在《我是貓》中是一個鮮明的奴性角色。她極度依賴丈夫金田的財富和地位,以此作為自己驕橫跋扈的資本。她的虛榮和狹隘在與苦沙彌先生的交集里表現得尤為突出。只因苦沙彌沒有迎合她的虛榮心,未對她表現出畢恭畢敬的態(tài)度,她便怒火中燒,毫不猶豫地指使手下人對苦沙彌百般為難。她覺得自己有絕對的權力懲罰那些不服從她意愿的人,而這種認知的來源便是她堅信丈夫的財富和地位能讓她毫無顧忌地為所欲為。在她的認知里,似乎所有人都應該對她的要求無條件服從。比如,當她得知寒月對她的女兒無意時,她立刻覺得這是對她精心規(guī)劃的“美好藍圖”的破壞。在她的設想中,寒月既有才華又有學問,女兒就應該嫁給這種人,從而延續(xù)并提升家族的榮耀和財富。她完全不顧及女兒的想法和感情,將女兒的婚姻視作自己得到家族利益的工具。在小說中,金田夫人對待苦沙彌家的鄰居也是趾高氣揚。她試圖通過施壓和威脅讓這些人按照她的意愿影響苦沙彌。這種行為充分暴露出她對權勢的盲目崇拜和對社會等級觀念的奴性迎合。她完全被金錢和地位迷惑,失去了對他人基本的尊重和理解,成為當時社會被金錢與權勢扭曲心靈的典型代表。
鈴木藤十郎:對世俗成功標準的奴性追隨
曾經與苦沙彌同窗的鈴木藤十郎投身商界后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面對金田等有權有勢之人,他盡顯奴顏婢膝之態(tài)。在小說里,鈴木藤十郎拜訪苦沙彌時不斷吹噓自己在商界的“成功”,還試圖說服苦沙彌像他一樣向權貴低頭妥協(xié)。他趨炎附勢完全是為了謀取商業(yè)利益和社會地位,早已不再堅守與苦沙彌同窗時的單純和理想。在金錢與權勢的誘惑下,鈴木藤十郎逐漸迷失了自我。另外,在金田組織的活動或事務中,他總是積極參與,無條件服從金田的意愿和安排,甘愿成為權門的走狗。他絲毫不顧及行為是否正當合理,只要能獲得金田的青睞及可能帶來的好處,便不擇手段。他的奴性表現在對金錢和地位的盲目追求上,認為只有擁有這些外在的東西,才能被社會認可和尊重,從而忽視了內在品質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性,也從側面揭示了當時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侵蝕,使人們?yōu)樽非笫浪壮晒Ψ艞壸饑篮驮瓌t。
《我是貓》中主要角色覺醒的跡象
貓:冷眼旁觀與深刻洞察
作為故事的獨特敘述者,貓以其獨特的視角展現出反抗的跡象。其以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觀察人類社會的種種荒謬和可笑之處,對人類的行為和觀念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貓不被人類的傳統(tǒng)觀念和價值體系束縛,能以一種客觀、冷靜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它對人類的自私、虛偽、貪婪等缺點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常常以諷刺和幽默的方式揭露這些問題。貓的存在本身就是對人類盲目自信和自以為是的一種挑戰(zhàn),它的思考和觀察提醒人們要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觀念。例如,它對苦沙彌等人的分析和評價既指出了他們身上的奴性弱點,也肯定了他們內心深處隱藏的反抗因子。它的冷眼旁觀和深刻洞察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人類社會,激發(fā)了人們內心潛在的反抗意識。
迷亭:玩世不恭與潛在反抗
迷亭喜歡揶揄諷刺別人,常常信口開河,表現出一種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他外表斯文,戴著一副金邊眼鏡,衣著考究,但性格與外表截然不同,充滿幽默感和真性情。他的幽默和諷刺不僅讓他成為眾人眼中的開心果,還反映了他對世界的嘲弄和自我解嘲。這種幽默風趣的背后其實隱藏著對傳統(tǒng)和現實的不滿。他常常以調侃和諷刺的方式挑戰(zhàn)一些既定的觀念和權威,表現出一種潛在的反抗精神。他對那些虛偽的道德說教和繁文縟節(jié)不屑一顧,用自己的言行打破了傳統(tǒng)的束縛。比如,他在與苦沙彌等人的交談中經常發(fā)表一些離經叛道的言論,對社會上的種種不合理現象進行尖銳的批判。他的這種玩世不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極的,但其實也是一種反抗。他試圖通過自己的方式喚醒人們對現實的認識和思考,鼓勵人們掙脫奴性的枷鎖,追求自由和獨立。
寒月:藝術追求與自我堅守
水島寒月是一位獨特的人物,是一名學者,外貌英俊,氣質文雅。寒月致力于學術研究,尤其在一些看似冷門的領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專注。他不為當時社會主流的功利思想所左右,當大多數人忙于追名逐利時,寒月卻能靜下心來沉浸在自己的學術世界中。盡管周圍人不理解甚至嘲笑他的研究,他依然堅持。面對大眾對于婚姻和事業(yè)的傳統(tǒng)觀念,寒月有著自己的思考和選擇。他不急于成家,而是將精力放在學術追求上。這種對傳統(tǒng)觀念的不盲從體現了他的反抗精神。他以自身的行動證明了在主流之外還有另一種有價值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
《我是貓》中奴性與覺醒的交織與沖突
在小說《我是貓》中,奴性與覺醒復雜交織。例如,苦沙彌作為小說的重要人物,奴性與反抗在他的身上交織體現。他雖在某些場合因社會壓力而顯奴性,比如對權貴的畏懼,但更多時候他以固執(zhí)的堅守和直言不諱反抗世俗的虛偽與功利,捍衛(wèi)自己內心的純粹和正直。這與日本明治時期的社會狀況緊密相關。當時的日本傳統(tǒng)與現代激烈碰撞,社會矛盾重重,而金田夫人的奴性行為反映出當時部分人對權貴的諂媚。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貓、迷亭等角色的覺醒跡象。這種沖突深刻反映了明治時期社會的矛盾與復雜性。這部作品不只揭露了社會的奴性,更實現了對文學奴性的突破與超越。首先,以貓的獨特視角敘事,幽默風趣的語言打破了傳統(tǒng)文學表現形式。在明治時期西化浪潮中,這種視角既天真又犀利,讓人們看到社會中可笑又可悲的現象,挑戰(zhàn)了文學奴性。其次,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對社會問題的尖銳批判表現出夏目漱石不隨波逐流、敢于直面現實的勇氣。他不滿足于揭露黑暗面,而是引導人們思考人性本質和社會未來,擔當文學社會責任,超越文學奴性。最后,作品蘊含對自由、平等、正義等價值觀念的追求,體現了作者對社會奴性的反抗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反映出明治時期人們對新社會的渴望。
通過對《我是貓》的深入分析,結合竹內好的“文學奴性論”,我們清晰地看到日本文學中奴性與反抗的復雜表現。這部作品不僅展現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種種問題和矛盾,也為我們理解日本文學的多元性和深刻性提供了重要的范例。綜上所述,竹內好的“文學奴性論”為我們深入解讀《我是貓》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視角和分析工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這部作品的豐富內涵和獨特價值。同時,竹內好的“文學奴性論”也提醒我們,在研究和欣賞文學作品時,還要關注文學與社會、政治等方面的關系,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