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拓展
說話寫文章都離不開詞語。如同蓋房子需要磚石一樣,詞和短語就是語言表達的“磚石”。通過巧妙的組合和選擇,傳遞著豐富而深刻的信息。
一、準(zhǔn)確理解詞義,提高選擇能力
文學(xué)作品中的詞語使用注重準(zhǔn)確、鮮明、生動。準(zhǔn)確是基于對詞義的理解,鮮明、生動是選擇詞語進行表達的藝術(shù)效果,二者相輔相成。
【示例1】
(1)兩人悶坐了一會兒,他開始抬頭看看天,又掉過來掃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動身。(“掃”是迅速掠過,把小通訊員心里急著動身,不敢看“我”,但又不得不看的心理表現(xiàn)了出來,如果換成“看”字,就沒有這個效果。)
(2)她好像是在故意氣通訊員,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說:“抱去吧?!保ā八汀北取胺拧备辛?,在這里表現(xiàn)了小媳婦拿出新被子的不舍和最終的下定決心,內(nèi)心也有點賭氣,跟下文她為小通訊員獻出被子形成了對照。)
(3)新媳婦這時臉發(fā)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劈手”形容手的動作異常迅速,使人來不及防備;“奪”指搶,強取。兩個詞連用,表現(xiàn)了新媳婦對小通訊員的犧牲異常悲痛,為自己曾跟他賭氣感到后悔,以及決心為他蓋上新被子的心理。)
(選自茹志鵑《百合花》)
同時,作者對詞語的恰當(dāng)使用,是刻畫情景的重要方式,也是語言藝術(shù)的體現(xiàn)。用詞恰當(dāng)可以為文章營造一種動態(tài)的感覺。
【示例2】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選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作者在此處用“瀉”字,表現(xiàn)出月光照在荷葉上的一種安靜的景象。而一個“浮”字,將霧氣從下往上,漸漸浮起來的狀態(tài)傳神地刻畫出來,細細體會,給人一種很輕柔的感覺,也十分符合青霧的形態(tài)。
不僅如此,作者使用詞語時字斟句酌,才能體現(xiàn)出表達的細微差別,才能細致刻畫。
【示例3】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選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剝蝕”的意思是物質(zhì)表面因風(fēng)化而逐漸損壞,用來寫“琉璃”因年代久遠而破損,很恰當(dāng)?!暗省钡氖情T壁上朱紅的油漆,油漆經(jīng)時間沖刷而變淡、褪去,搭配得當(dāng)?!疤堋敝附ㄖ锘蚨哑鸬臇|西倒塌,高墻因年久未修而倒塌,符合實際?!吧⒙洹敝敢蚍稚⒍浠蛄髀?,寫“玉砌雕欄”東一根、西一根的,失落到別處,比較恰當(dāng)。這四個詞語共同描摹出古園經(jīng)歷滄桑所呈現(xiàn)出的破敗景象,恰到好處。
二、辨析意義用法,提高理解能力
詞語的意義有詞典義和語境義,我們既要積累詞語的詞典義,尤其是多義詞語的多個義項,又要關(guān)注其在語境中產(chǎn)生的新義。所謂“用法”,主要指其詞性及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我們答題時先要關(guān)注其不同義項,必要時可以把句中該詞義項代入另一句該詞語境中看看是否講得通,以此確定其義項。然后辨析其用法,主要看該詞處在句中的位置,如在動詞前或后、在名詞前或后,位置不同,其詞性和在句中充當(dāng)?shù)恼Z法功能也就不同。
【示例1】
“耳機一戴,誰也不愛”,周圍的世界有時太嘈雜了,但想安靜一下不被打擾也很容易,只要戴上耳機就行。
下列句子中的“誰”和例句中的“誰”,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p>
B.生活中誰都需要表達和交流。
C.我本來是跟他開玩笑的,誰知道他竟然生氣了。
D.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A句中的“誰”表示疑問,“誰主沉浮”,“誰”指“什么人”,是毛澤東的設(shè)問。B句中的“誰”表任指,“誰都需要表達和交流”中“誰”是指“任何人”。C句中的“誰”表示虛指,“誰知道他竟然生氣了”中“誰”與“知道”一起,表示“不料”之意。D句中的“誰”表示定指,“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中“誰”是指說話者和聽話者雙方都十分確定的一類人,在這里指人民志愿軍。例句中的“誰”表任指,即“任何人都不愛”。故選B。
【示例2】
耿老頭能喝酒。
下列句子中的“能”與例句中的“能”,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她盡量高高地跳起腳尖,希望車廂里的人能看見她的臉。
B.我們班同學(xué)就數(shù)他能說,講起話來口若懸河滔酒不絕。
C.新頒布的控?zé)煑l例規(guī)定,絕大多數(shù)公共場所都不能吸煙。
D.以前這條小河上沒有橋,人們只能涉水而過,非常不便。
例句“耿老頭能喝酒的”中的“能”是動詞,含義是“擅長”。A項,句中的“能”,是動詞,是“能夠,可以”的意思。B項,句中的“能”,是動詞,是“擅長,善于”的意思。C項,“能”,是動詞,是“能夠,可以”的意思。D項,句中的“能”,也是動詞,是“能夠,可以”的意思。故選B。
三、鮮明生動表達,提高運用能力
表達要鮮明、生動,就需要對詞語進行思考分析。
【示例1】
天是越來越冷了,祥子似乎沒覺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會覺得寒冷。地上初見冰凌,連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來,處處顯出干燥、結(jié)實,黑土的顏色已微微發(fā)些黃,像已把潮氣散盡。特別是在一清早,被大車軋起的土棱上鑲著幾條霜邊,小風(fēng)尖溜溜地把早霞吹散,露出極高極藍極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地拉車跑一趟,涼風(fēng)颼進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選自老舍《駱駝祥子》)
文中有三個疊詞“處處、微微、早早”,它們和“處、微、早”相比,語意上各自又有什么不同呢?
“處”表示地方,如“問詢處”,現(xiàn)代漢語一般不單獨使用?!疤幪帯眲t表示周遍之意,即每一個地方,文中意思是每個地方都干燥結(jié)實。“微”表示輕微,“微微”則表示微小程度的加深,更加輕微,文中表示黑土發(fā)黃的程度非常輕微。“早”表示時間靠前,而“早早”則表示很早,文中的意思是祥子愿意早上很早就去拉車。
表達要鮮明、生動,還需要注意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感情色彩。
【示例2】
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dāng)然更是廢物。
(選自魯迅《拿來主義》)
這一語段中的“染污”“徘徊”本身屬于中性詞,但在這個語境中,與“孱頭”“昏蛋”“廢物”一樣,都是貶義詞。在特定的語境下,詞語的感情色彩也會發(fā)生轉(zhuǎn)化,表達出更為復(fù)雜的情感。
有些詞語常用于特定的語體中,帶有鮮明的語體色彩。詞語的語體色彩主要分為口語色彩和書面語色彩兩大類。口語用詞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平易樸素;書面語用詞莊重典雅,講究分寸。有些專用詞語只適用于某一類文體。如果不注意詞語的語體色彩,用得不合適,就會使人感到很不協(xié)調(diào)。
【示例3】
我校學(xué)生宿舍下水道時常堵住。后勤處認真調(diào)查了原因,發(fā)現(xiàn)管子陳舊,需要換掉。學(xué)校打算7月15日開始施工。施工期間正遇上暑假,為安全起見,請全體學(xué)生暑假期間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這段話中有五處均需修改,“堵住”改為“堵塞”,“管子”改為“管道”,“換掉”改為“更換”,“打算”改為“計劃”,“正遇上”改為“正值”。語言表達要符合具體的情境、對象、語體,要求分清不同場合、不同時間、不同目的,選用恰當(dāng)?shù)恼Z句來表情達意。一般來說,莊重場合,用語要規(guī)范雅正,多用書面語。比如,文藝類作品用語注重形象性,科學(xué)類作品注重準(zhǔn)確性和嚴(yán)密性,政論類作品注重邏輯性和鼓動性,公文類作品講究格式化和簡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