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沐浴著初升的陽光,作為東道主之一的我,滿懷歡愉與興奮的心情,有幸與涼山州各位知名作家們,一路歡聲笑語中奔向夢中的日都迪薩。
出普格縣城沿黑水河到花山鎮(zhèn),再一路向東奔赴。八月的田園、希望的田野,層層梯田向上,滿眼都是綠意流淌。胖娃娃一樣的玉米棒一排排掛在秸稈的腰間,大片大片茂盛的桑葉隨風擺動。車輛,在桑麻之地與青山綠水間蜿蜒,向山頂奔馳。
窗外,滿目美景。車內,聽阿涼老師給我們講日都迪薩的前世今生——日都迪薩,位于普格縣黑水河以東的馬布山西麓,海拔三千多米,彝語名稱日都迪薩,意為水草豐茂的地方,有清泉跌進仙人洞的美麗傳說。這里是彝族火把節(jié)發(fā)祥地,傳說中彝族先民用火把戰(zhàn)勝天神與蝗蟲的地方,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數(shù)千年中,屬中國西南彝區(qū)最大、最隆重的火把場圣地,是每個彝族人最向往的地方?;鸢压?jié),被國際友人們譽為“東方狂歡節(jié)”,已被列為中國十大民俗節(jié)日之一。這里是彝族祖先遷徙必經(jīng)之地,也是靈魂回歸的必經(jīng)之路。是彝族人的心靈牧場與精神家園。傳說:神仙在天宮駕著紅色和黃色的云霞路過,一片紅色的云朵飄落到神奇的日都迪薩,于是,就誕生了盛大與隆重的火把節(jié)。
欣慰與驕傲,我是普格人。同時,更是無比汗顏,在這片熱土上生活五十多年,卻對家鄉(xiāng)的文化淵源知之甚少。幸運,今天與各位老師到火把節(jié)發(fā)祥地開展尋根之旅。
山頂,目之所及處,藍天白云下,風力發(fā)電機的葉片,如巨人手臂在不停地轉動。常年在外務工的我,第一次目睹大涼山的豪邁,雄偉與遼闊。藍天下,看白云如同仙子,在天空隨意變換舞姿婆娑起舞。伸手,攬朵朵白云入懷。
窗外,綠毯似的草場,牛羊悠閑吃草,偶爾抬頭注視遠方。忽然,前方碧綠的草場上呈現(xiàn)出一些湖泊,十幾平方到幾平方大小不等,圓圓的珍珠湖泊,湛藍的、清澈的湖水襯著陽光,像極了一塊塊鑲嵌在草原的翡翠,更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閃耀著晶瑩的光。欣喜、駐足,深情的凝望,卻又戀戀不舍地離開。馬布非奎的傳說、瑪瑙溶洞的傳奇還在等待著我們。
夫妻泉,濕地草場上、和煦的陽光下,一把把撐開的油紙傘,碧綠襯托著金黃,瞬間,草地上開滿了金黃花兒,朵朵向陽。走向泉眼處,彎腰,鞠一捧清涼的泉水,一任甘甜的泉水流進心里。起身,追隨清泉一路歡快地奔向更寬廣更遠的牧場。此時,在日都迪薩的錦繡牧場上,我就是最快樂的“牧人?!?/p>
一路美景一路歌,當我們到達日都迪薩腹地時,熱情好客的村民們早已備下美味佳肴:大塊的手抓羊肉、色香味俱全的乳豬肉、煮到開花的洋芋、清香的蕎粑。沐浴高原清風生長的糧食與肉類,入口軟綿,香甜四溢。深情地凝望著微風中輕輕擺動的大片燕麥,日都迪薩,我深深的眷念。
平緩的草地,大家席地而坐。聽老師們談詩歌、談見聞。當動聽的音樂響起,年齡跨越三代,能歌善舞的老師們手拉起手,圍城圈跳起了歡快達體舞,一曲又一曲。歌聲飄向四面青山,飄上白云,在日都迪薩牧場上空回蕩。在余音裊裊間,尋根之旅,草原詩歌朗誦會已拉開帷幕。在扎染的天空下,混合著青草的香,優(yōu)美或激情昂揚的詩篇,牛、馬、群羊,它們也在靜靜地聽。此時,它們與我一同沉醉。純凈的天空下,嗅著山野的芬芳,享受這一場文學的盛宴時,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草原》——“無邊綠翠憑羊牧,一馬飛歌醉碧霄”就縈繞在耳邊。
當我還沉浸在詩歌中意猶未盡時,一眾老師們已紛紛投入草原的懷抱,張開雙臂,亦如投入母親的懷抱。碧藍天空下,我們如嬰兒或少年那般,或坐或躺與草原融為一體。久久地閉目或仰望藍天,任陽光輕拂臉龐,任清風掠過,天地間一片靜謐……
夕陽西下,聽著歌曲《我要到日都迪薩去》:“我要到到日都迪薩去,那里山泉在自由流淌。那里山花已開滿草原,為這一年中的這一天已經(jīng)等待了很久很久。那里是靈魂的故鄉(xiāng),是我魂牽夢繞的家園?!币酪啦簧岬仉x開。
讀過一首詩歌《遙望日都迪薩》——當群山與草場相戀,芳草清泉相擁,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在日都迪薩得到了永恒的完美詮釋。無論時光怎樣變遷,歲月如何流逝,讓思想撿拾每一顆被歷史抖落的碎片,把它穿成一件精美的記憶長鏈……
日都迪薩,風光秀麗、人文聚集。彝族人們熱情、淳樸、好客。來吧!來體驗彝族阿都風情、領略高原風光,我在日都迪薩等你!
責任編輯: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