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千萬座山嶺看不到飛鳥,千萬條道路都沒有人行走。江面孤零零的一只小船上,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獨自一人,默默地,在寒冷的江上垂釣。
視野里,茫茫天地之間,見不到一個人、一只鳥,這是怎樣的凄冷,這是何等的孤獨。這首詩的意境實際上是詩人當時社交處境、政治處境的一種象征,詩人借此抒發(fā)自己遭受迫害的抑郁、悲憤之情。柳宗元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孤獨,讓別人知道自己對于孤獨的態(tài)度,那就是:是的,我孤獨,但是,我堅持這份孤獨!
從小到大,我時不時會感到孤獨。
從七八歲開始,因為父母工作忙,我經(jīng)常會一個人獨處,有時候一個人待在家里,有時候一個人走夜路。當時,學(xué)校就是家,最早的學(xué)校,原先是一座大廟。作為“家”,這里太大了,放學(xué)后我從來不敢一個人從這個空間轉(zhuǎn)到另一個空間。每次我一個人獨自待著的那個夜晚,我就瘋狂唱歌,胡亂按風(fēng)琴,制造一個熱鬧無比的氛圍。再長大一點,有時候需要獨自趕路,如果前前后后都沒有人,我就扯著嗓子大聲唱歌,滿耳都是自己的聲音,好像沒有那么害怕了。
有一天,有長輩認真教我怎么保護自己,他說獨處的時候唱歌,別人就會知道你是一個人,這樣可能更危險。他教我,大人不在家的時候,各個房間都要亮燈;一個人走夜路也不能唱歌,走路不能一直打著手電筒,不能一直照著前面的路走,要照自己的反方向,手電筒不能一直開著,要開一會兒關(guān)一會兒。這位長輩的教導(dǎo)影響很深遠,后來的幾十年里,我一直避免讓別人知道我孤獨,也一直以為默默抵制孤獨就是一種堅強。直到讀了《江雪》才知道,孤獨的時候,因為沒有別的聲音干擾,能客觀追究某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邏輯思維會比較清晰;孤獨的時候,可以自己安排時間,安排生活;孤獨,可以讓人強大,讓人更優(yōu)秀。人,不一定能避免孤獨,但是一定要學(xué)會像柳宗元那樣,在孤獨中積聚能量!
編后:初讀《江雪》在年幼時,只覺意境清冽而幽遠,是唯美的詩意在召喚;再讀《江雪》時,直感嘆知音難覓,在驗證過人生很多際遇的徹骨寒涼里,一顆詩心在現(xiàn)實世界中因為不甘和迷茫而橫沖直撞。直至人生過半,復(fù)讀《江雪》,亦無風(fēng)雨亦無晴,唯剩長風(fēng)浩蕩,玉宇清澄。雖然孤獨難以避免,但可以像韓希明教授所解讀的那樣,面對孤獨時,不應(yīng)只是默默抵制,而應(yīng)學(xué)會利用孤獨的時刻,在孤獨中思考、體悟,積聚能量,促進個人成長,成為更堅強、更優(yōu)秀的人。
編輯"木木"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