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作文中,若能巧妙運用“色彩之筆”,將畫面中事物、景物呈現(xiàn)出的顏色以富含想象力的筆法描摹出來,平常的文字就能變得生動,平淡的文章就能變得豐富。那么,我們該如何在考場上妙用“色彩之筆”,創(chuàng)作出錦繡文章呢?
一、借色彩傳情
色彩不同,包含的情感內(nèi)涵自然不同。在寫作中,仔細(xì)描繪畫面中的色彩,從而傳遞真實的情感,能更好地凸顯作文主題。
比如莫懷戚《散步》中描繪的“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塊兒小塊兒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枝上的嫩芽兒也密了……”我們可以想象到,放眼望去,滿目皆是一片新綠。田野是綠的,是新鮮的、清新的、亮眼的綠,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綠;樹枝上的嫩芽是綠的,是嫩嫩的、柔柔的綠,是“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的綠。莫懷戚還借用“母親”的視角,鋪展小路的美景。那里更是色彩的盛宴:“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辈嘶ㄊ墙鹕?,桑樹是綠色的,陽光照耀下的魚塘也是金色的。這些明亮的色彩,點染出春天的勃勃生機,傳達出萬物復(fù)蘇的生命感慨,展現(xiàn)了一家人散步的幸福心情。有了這些情感飽滿的色彩作鋪墊,文章就充滿了豐富而深厚的底蘊。
再如史鐵生《秋天的懷念》的結(jié)尾,精心選擇了北海賞菊的場景,深情描繪了菊花的多姿、多彩、多情:“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戳司栈?。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fēng)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淡雅的黃色菊花,高潔的白色菊花,熱烈而深沉的紫紅色菊花,每一朵都在秋風(fēng)中精彩綻放。這些爛漫的菊花,不正是母親派來的使者嗎?不正是母親的代言嗎?它們用潑潑灑灑地綻放,告訴史鐵生和妹妹,也告訴每一個讀者,要珍惜生命,活得熱烈燦爛。
二、以色彩造境
色彩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能營造獨特的畫面,易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從而調(diào)動情感。在寫作中,精心選擇色彩,以色彩造境,能使讀者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比如魯迅《故鄉(xiāng)》中描繪的神異畫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在作者的筆下,少年閏土與周圍的色彩(“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項帶銀圈”)巧妙地融為一體,二十多年前的美好畫面經(jīng)過二十余年的銘記與發(fā)酵,平凡的場景便擁有了別樣的意境。
再如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中描繪濟南的水:“那水呢,不但不結(jié)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兒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窗?,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本G色的浮萍,綠色的水藻,綠色的垂柳,藍汪汪的天空,藍汪汪的碧水,紅屋頂,黃草山,小灰色樹影,各種色彩依次亮相,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
三、使色彩和諧
色彩有明暗、深淺、濃淡的對比。在作文中,若能凸顯出色彩的明與暗、深與淺、濃與淡,就能讓各種色彩遙相呼應(yīng),從而增強作文的層次感與表現(xiàn)力。
比如老舍《濟南的冬天》中對雪后小山的描繪:“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fēng)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备鞣N色彩一一鋪陳,明暗相間,深淺相合,濃淡相宜,極富層次感。
再如朱自清《春》中對春花的描繪:“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海婚]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火紅的桃花,粉嫩的杏花,雪白的梨花,次第開放?;ㄩ_過后,長出青色的小桃兒、小杏兒、小梨兒。慢慢長大,青色的小桃變成粉色,青色的小杏變成黃色,青色的小梨變成綠色……光是想一想這條“成長路線圖”上的色彩,層次感便撲面而來?!皹淙~子卻綠得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北叹G發(fā)亮的樹葉,青翠欲滴的小草,黃暈溫暖的燈光,雨后傍晚的特色景物一一呈現(xiàn),盡顯層次感。
四、用色彩象征
在寫作中,運用色彩的象征意義,能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賦予作文更深刻的寓意。
比如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是這樣描繪昆明的楊梅的:“昆明的楊梅很大,有一個乒乓球那樣大,顏色黑紅黑紅的,叫作‘火炭梅’。這個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燒得熾紅的火炭!”這哪里是在描繪楊梅,分明是在描繪作者對昆明最深沉的愛戀,“像一球燒得熾紅的火炭”,不僅僅是在寫昆明的楊梅,更是表明了作者那顆躍動的赤子之心。
再看茅盾在《白楊禮贊》中對白楊樹的特寫:“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nèi)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fēng)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作者沒有描繪白楊樹葉子的綠色,而是瞄定“銀色、泛出淡青色”的樹皮,表現(xiàn)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精神內(nèi)核,使文章寓意深刻。
再如魯迅《雪》中對江南雪野的描繪:“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臘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蝶確乎沒有……但我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作者以一片白雪作背景,濃墨重彩地著上“血紅”“白中隱青”“深黃”和“冷綠”。這些色彩詞情感飽滿,表現(xiàn)了江南之冬的蓬勃生機,暗示著南方革命形勢的蓬勃發(fā)展。
在作文中描繪好色彩,既能美化語言、營造意境,又能內(nèi)化情感、深化主旨。
運用色彩詞寫作時,還要特別注意三點:一是要根據(jù)主題和氛圍,選擇適切的色彩,二是要避免過于夸張地描繪,使內(nèi)容切實可感;三是要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并描繪色彩的靈魂,使之更好地為主題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