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人不辭辛苦,爬上高山,終得見禪師一面。
禪師問:“你有何問題,不妨說來?!?/p>
那人言:“大師,究竟何為修行?”
禪師微瞇雙眼,緩緩答道:“饑來吃飯困來眠。”
那人眉頭仍蹙著,雙眼透露出迷茫:“普通人不也吃飯睡覺嗎?這怎么能算是修行呢?”
禪師轉過身去,望著遠處升起的云嵐,嘆息后答道:“普通人總在吃飯時千般計較,不好好吃飯,又在睡覺時百般思索,不好好睡覺?!?/p>
其實,最簡單的事情,才最難做好。在生活里,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挑挑揀揀去吃一頓飯的人,常常不會快樂,匆匆忙忙敷衍一頓飯的人,往往失了健康。
人生,即是修行,并非去做那些極難極深奧之事才算成功,懂得認真吃飯、好好睡覺,就已經(jīng)悟了大道。
一個人如何對待食物,就會如何對待生活。生活中那些認真吃飯的人,往往都是熱愛生活的人。
出身閩南的林語堂,與夫人廖翠鳳攜手走過50年,鶼鰈情深。有愛的人生,八九不離食。兩人在生活中傾心相伴,林語堂也會在廚房圍觀夫人做菜,偶爾詢問二三。
蒸鱘、臘魚煮面、廈門鹵面、燜雞、清燉鰻魚……廖翠鳳不怕麻煩,即使是在異國他鄉(xiāng),也巧做羹湯,還原家鄉(xiāng)味。一個人吃飯的時候不將就,還常和姐妹鉆研美味,樂在其中。和家人一同吃飯時,做的菜色也十分講究。
女兒多年后還心心念念一道白菜熬肥鴨,笑稱這道菜讓她的肚子“快活得會唱歌了”。
她在文章中回憶,母親總是先將白菜平鋪于鍋底,放上鴨子,加姜提味,再將白菜蓋上。文火煮數(shù)小時后,白菜漸軟,再鋪一些白菜,淋上剛熬好的鴨油,繼續(xù)燉煮。直到用筷子輕撥鴨子,就可骨肉分離。此時香郁的鴨油和甘甜的白菜互為映襯,入口即化,才算完成。
在鴨肉慢燉的過程中,母親沒有火急火燎,只是溫穩(wěn)而妥當?shù)卣樟现佔?。給在廚房圍觀的父親嘗了之后,得到再燉久一些的建議,也未心焦。
速成的東西,必然速朽。而深燉慢煮,終有香盈滿室。
一家人和美入座,認真品嘗,一頓飯花費了不少時間,但美味值得等待,畢竟里面藏著對家人的在意和對生活的熱愛。
美食家蔡瀾曾寫:“好的人生,從好好吃飯開始。”
在案板上細細切好食材,看著鍋子咕嘟咕嘟翻滾著暖意,當酸甜苦辣氤氳在方寸之間的香氣里,其實我們無形之中也傾注了好多好多愛。
認真吃飯的人,將愛珍藏于心。他們知道,只有認真對待一日三餐,才能不辜負一生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