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元元買來兩只芙蓉鳥。一只白色的,是雄鳥;另一只黃色的,是雌鳥。
每天清晨日出之前,雄鳥便開始“啁啾——啁啾”地啼鳴,鳴聲清脆婉轉(zhuǎn),充滿喜悅,仿佛在迎接日出,又仿佛在感激日出。
春天過去時,芙蓉鳥就長大了。在初夏的陽光下,它們并立在棲木上,有時相互依偎,有時彼此親吻。元元知道,它們的繁殖季到了。
于是元元為它們換了個寬敞的鳥籠。在鳥籠的上方,還放了些棉花和干草,作為它們筑巢的材料。兩只芙蓉鳥立刻動手,不久,一個杯狀的小巢就做好了。雌鳥很快就產(chǎn)了一枚卵。經(jīng)過兩個星期的孵化,一只毛茸茸的小芙蓉鳥就出世了。
一個多月后,小芙蓉鳥終于從鳥巢中走出來,顫巍巍地站在了棲木上。
然而,悲劇就在這一刻發(fā)生了。小芙蓉鳥一腳踏空,從棲木上摔了下去。
鳥爸爸和鳥媽媽立即飛到小芙蓉鳥身邊。它們一邊焦急地鳴叫,一邊用粉紅色的喙推著小芙蓉鳥,可小芙蓉鳥一動不動。因為它已經(jīng)死了。
雌鳥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它守在小芙蓉鳥身邊,不許任何人靠近。當元元試圖拿走小芙蓉鳥的時候,它就尖叫,拼命地拍打翅膀。甚至,它也不讓雄鳥靠近。它就那樣守著小芙蓉鳥,不吃不喝,時而哀默,時而悲鳴。
雄鳥雖然也痛苦,但它并沒有沉溺在痛苦里,因為它要安慰雌鳥。它一次次地用它粉紅色的喙推雌鳥,要雌鳥去進食,雌鳥卻始終不去??尚埒B并不放棄,它繼續(xù)推著雌鳥,一次又一次,最后雌鳥終于聽從了它的勸告。
當雌鳥回到棲木后,雄鳥就迅速飛到鳥籠上方,叼來一根干草,蓋在小芙蓉鳥身上。
此后它們開始輪流守護小芙蓉鳥。當雄鳥去進食時,雌鳥就來守護;當雌鳥去進食時,雄鳥就來守護;因此,每一次,只要雌鳥一返回棲木,雄鳥就去銜干草。雖然每次只能銜一根,但數(shù)日后,小芙蓉鳥就被干草覆蓋了。
當雌鳥發(fā)現(xiàn)小芙蓉鳥不見了時,它不停地東張西望,但它并沒有掀動干草。故而,直到小芙蓉鳥被元元拿走,雌鳥也不知道小芙蓉鳥就在干草下,更不知道干草是雄鳥銜來的。
又過了些時日,也許十天,也許半月,雌鳥重新快樂起來。當陽光照到鳥籠時,它就站在雄鳥身旁,“啾啾”或者“嘰嘰”地叫著。它的鳴聲依舊單調(diào),但再也不是哀鳴了。
因為雄鳥的細心關愛,雌鳥終于從巨大的喪子之痛中走了出來。
愛是一門藝術(shù),是要講究方式和方法的。方式方法正確,愛就會產(chǎn)生美好的效果。反之,再深切的愛也可能效果甚微,甚或有可能適得其反,給被愛者帶來痛苦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