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式教學是一種以議題為核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深入理解知識的教學方法。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開展議題式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議題式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在對議題的分析和思考中提升思維品質。此外,議題式教學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深刻體會政治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
一、精心選擇議題,激發(fā)學生興趣
精心選擇議題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個好的議題猶如一把鑰匙,能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使他們深入思考和熱烈討論,充分調動求知欲和探索欲。精心設計的議題,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內容為例,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是科學的”這一核心議題展開。議題設置是活動型學科課程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學生通過課前的準備和課堂交流,對馬克思有了宏觀的認識。我們可以設計課堂議學活動,引導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通過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指導學生完成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理論成果的學習,讓學生進行深化、拓展。
二、組織多元活動,引導學生探究
在進行議題式教學時,我們應積極組織多元的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如小組討論、辯論等,巧妙地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政治知識,有效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讓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參與其中。在多元活動的氛圍里,學生的思維也能被充分激發(fā),能夠圍繞議題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逐步深入理解政治知識。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內容為例,我們可以播放一段關于法治建設成果的視頻,激發(fā)學生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探究的興趣。隨后,講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并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圍繞“如何實現科學立法”這一議題展開討論。在討論后,學生能夠明白,在立法過程中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要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使法律既有規(guī)范性又有合理性,更有協(xié)調性和系統(tǒng)性,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要實現科學立法,應充分征求公眾意見,采取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對社會實際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和論證,使所立法律符合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又符合人民群眾的意愿,真正體現法治精神和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
三、注重評價反饋,提升學習效果
通過及時、全面且有針對性的評價反饋,我們能夠準確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探究過程中的思維發(fā)展狀況和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對教學策略和方法進行適時調整與優(yōu)化,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總而言之,通過精心選擇議題、組織多元活動和注重評價反饋,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使政治教學更加生動、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