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為何沒有做過“帝都”?》文章縱橫對比,詳實論證,文字謹嚴。濟南——從縣、郡、州、路、府到明代山東省會“濟南府”,雖有地理、交通、文化等得天獨厚優(yōu)勢,終因“地脈”、風水等因素,無緣“帝都”。但其獨特魅力:不在于雄視天下的大氣、霸氣,一言九鼎的“王氣”,而是敦厚悠長的“文人氣”和“英雄氣”。作者李耀曦是知名文史專家,多年研究老舍。
濟南無緣“帝都”,卻有“帝緣”。據(jù)歷史記載,濟南是舜帝的發(fā)跡之地?!八锤麣v山”的歷山就是今天的千佛山,從《史記》的記載看,他正是在以濟南為中心活動的時期“孝聞天下”的。
舜被奉為華夏至圣。濟南,唐代起便有“舜城”的雅號。相傳大舜曾在此生產(chǎn)生活多年,足跡遍布這方土地,青山綠水間留下眾多有關舜的傳說和遺跡。
千佛山,相傳遠古時期的舜帝曾經(jīng)在山腳下開荒種田,可見“鳥耕象耘”場景。在半山腰處有一處院落,名為“歷山院”,原是一處儒、道、佛三教合居的院落,現(xiàn)已成為以弘揚大舜文化為主的場所。院內(nèi)的主要建筑有舜祠、魯班祠、三圣殿、一覽亭等景點;舜石——20世紀90年代已故學者徐北文倡建的舜石。石圖園中央為圓形,立石柱9根,外有石柱6根,石柱上刻著與舜有關的傳說和故事;舜典——舜祠東側(cè)的石砌板墻上刻著《尚書》里的《舜典》,記載了舜的生平事跡,洋洋大觀,與千佛山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大明湖,北渚亭(北渚橋)——北宋熙寧年間齊州知州曾鞏建北渚亭,取名得自《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原典。所謂“帝子”,就是帝堯之女、帝舜之妻的娥皇女英。北渚亭在宋金元時期是享譽四方的濟南名勝,明代以后逐漸圮毀。大明湖擴建后,于東湖西北端修“北渚橋”,以為紀念。
史載孔子訪問齊國,曾欣賞過《韶樂》,激動得“三月不知肉味”?!渡貥贰窞樗礃?,是大舜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大明湖的古聞韶館和聞韶臺,便是紀念此事而建的。
趵突泉,皇華泉——祭祀先祖大舜帝。聽泉名可知與帝皇有些關聯(lián)?;嗜A泉的名字,“皇華”取自《詩經(jīng)小雅》“皇皇者華”?!盎嗜A”為古時對國王派出使臣的尊稱。上溯到2000多年前,國君派使者外出,所到之處,百姓夾道相迎,因為使臣是帶著國君的光華而來,人們因此稱頌國君派出的使臣為“皇華”。皇華泉目前為一石砌泉池,位于趵突泉公園內(nèi)柳絮泉西,亦名木魚泉。其泉水自池底沙隙中涌出,澄澈晶瑩。明朝文人晏璧觀皇華泉后賦詩贊曰“金線池東涌碧泉,皇華使節(jié)耀齊川。圣恩浩蕩寬如海,散作甘霖遍八埏。”金、明、清三代評出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中皇華泉均位列其中。
娥英祠,位于趵突泉公園,奉祀的正是大舜之妻娥皇女英。祠門正中懸掛著吳富恒寫的“娥英祠”牌匾,兩側(cè)楹柱上則有濟南著名學者徐北文題的對聯(lián):琴瑟友之鐘鼓樂,鳳凰歸矣瀟湘吟。
千年舜井,相傳,舜在自己種地的歷山腳下掘井出泉,這就是濟南的“舜泉”,多稱為“舜井”。舜井是圣王大舜的遺澤,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第一古井和第一圣井。
歷山巍巍,舜德感天。文人墨客、名士賢達睹物思人,借景抒情?!拔膲I袖”歐陽修拜謁舜泉后寫下《留題齊州舜泉》“岸時有而為谷,海有時而為田,虞舜已歿三千年。耕田浚井雖鄙事,至今遺跡存依然。歷山之下有寒泉,向此號泣于旻天。”后來由蘇軾手書,刻石立于舜井一旁。
宋熙寧四年(1071),53歲的曾鞏任齊州(濟南)知州。上任伊始,第一件事就是拜謁舜泉,寫下《舜泉》:“山麓舊耕迷故壟,井干余汲見飛泉。清涵廣陌能成雨,冷浸平湖別有天。南狩一時成往事,重華千古似當年。更應此水無休歇,余澤人間世世傳?!逼硗笏吹牡聺赡軌蛳袼慈粯鱼殂殚L流、恩澤后世。
張養(yǎng)浩17歲過舜祠寫下“一井尚存當日水,九嶷空憶舊時山。”元徐世隆寫下“重華昔向歷山耕,泉水今猶以舜名?!?/p>
王大堉詩云:“帝之靈中天,帝之德八埏。豈僅在一泉,一泉之澤澤無邊。”“帝之靈、帝之德”,詩人心目的神祗,如清冽甘泉福澤人間。
“濟水源南舜井旁,月明曾共坐宵長。六春暌隔離江路,五月相逢是帝鄉(xiāng)?!睗献鳛榇笏丛?jīng)耕稼的故鄉(xiāng),被邊貢稱為“帝鄉(xiāng)”。
邊貢,明代“前七子”之一,字庭實,自號華泉、華泉子。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并稱“弘治四杰”。 “洞門黃葉鎖秋深,上客來游悵古今。恍惚謾傳龍跡在,虛明真似佛光臨。”濟南鵲山湖、大明湖、千佛山、龍洞山、華不注山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詩作?!拔覞簧剿?,人稱名士鄉(xiāng)”,如此佳句亦出自邊貢。他本人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濟南名士”。
劉鶚的《老殘游記》第二回題為:“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diào)”,以“古帝遺蹤”為背景,寫濟南府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
有道是,濟南稱舜城、泉城、泉都、詩城、書城,亦是詩中“帝鄉(xiāng)”。
“帝鄉(xiāng)”濟南,是城市更新不可忘卻的文化要素,是打造“泉·城文化景觀”的重要一環(huán),是不可多得的文化IP。
文脈綿綿,名士眾多。積淀深厚的濟南,是獨一無二、當之無愧的“江北重鎮(zhèn),齊魯首郡”,是宜業(yè)宜居、魅力十足且剛剛好的文明之城,更是近悅遠來的“天下泉城,舜帝之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