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玻璃展柜里靜靜地看著來往的過客,明亮的燈光把他們的臉照得十分清晰。我在辨認華夏兒女共有的特征,那是與制造我、發(fā)現(xiàn)我、研究我的人一樣的特征——黃皮膚、黑眼睛。
最初,堵塞在我周圍的沙土被鏟掉,我暴露在久違的陽光下。我昏睡了很久,久到我絞盡腦汁地回憶,腦海中仍是一片混沌。拾起我的是一位農民,他把我當作一種中藥賣給了醫(yī)藥堂。那天,一位古董商模樣的人帶走了我,并將我與其他眾多文物一起送到一個人面前。
那個人看到我身上奇怪的圖案,眼里忽然閃爍出驚異而欣喜的光芒,他輕輕地摩挲著我粗糙的表面。他是王懿榮,著名收藏家。此后,他大量搜集我的兄弟姐妹。一日,當他坐在桌前細細觀察著我身上的符號時,他的兒子和朋友闖了進來?!罢?,你再這樣癡迷這圖案,家里可就入不敷出了!”朋友還未踏進門檻,擔憂的話就脫口而出。兒子亦不解:“父親,這些甲骨不過是有些研究價值罷了……”二人疑惑地盯著散落滿桌的甲骨。
王懿榮昂首正色道:“甲骨的價值可不止于研究!我這些年癡迷文物,不是為了了解過去,而是為了未來,因為文物是將祖先與后代聯(lián)系起來的紐帶!”清風從堂外拂來,一縷陽光正隱入他的眼睛,化為流轉的希冀和熱情?!叭缃襁@點苦不算什么,若能為文化傳承盡綿薄之力,我甘之如飴!”他身體挺得筆直,周身噴薄出熾熱的情愫,手攥緊成拳,衣帶順著他的動作揚起。兒子和朋友為之一震。我亦極興奮,千年難遇一知音,以文化傳承為己任的人可不多。又聽他慨嘆:“文化傳承需要每個人都盡一份力,中華文化的血脈才能永不斷絕?!?/p>
最終,我身上的奇怪符號有了名字:甲骨文。如夏天的一道閃電,我的腦海里驀然閃現(xiàn)出三千多年前手持刻刀的身影和火焰升騰的畫面,似有灼燙的溫度烘烤著我的背部,我的表面開始出現(xiàn)不同形狀的裂紋,甲骨文從此誕生。
以上便是我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我,甲骨,承載著泱泱華夏殷商時代的渾厚底蘊。在研究我的過程中,有無數華夏子孫為我瀝盡心血。文化需要傳承,而傳承文化需要每個人都努力,這樣才能讓中華民族有來處、有歸途。
北京師范大學實驗華夏女子中學
指導老師 李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