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中國、體驗中國,“中國游”成為國際旅游市場新熱潮。
近日,一句“City不City”走紅網絡,以中西結合、朗朗上口又趣味十足的風格,帶動“ChinaTravel(中國游)”成為海內外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壯美的風景、新奇的見聞、日益完善的服務,都是外國游客樂于分享的“中國游”經歷。
受益于過境免簽政策進一步擴大實施,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中國、體驗中國,“中國游”成為國際旅游市場新熱潮。
“中國游”持續(xù)走熱
博主“保保熊”來自美國,2024年6月,他在社交平臺上發(fā)了一條“妹妹來長城玩”的短視頻。其中一句“City不City啊”憑借“魔性”語調走紅,引發(fā)眾多海內外網友模仿,這句話也成為熱門網絡用語,專指一個地方時尚現代、具有都市感。7月,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回應“City不City”,提到將不斷優(yōu)化人員往來便利措施,歡迎更多的外國朋友來中國旅游。
“沿著河邊走,我發(fā)現這里超級干凈,有很多人在公園里運動,滿滿的松弛感……”在城墻上遠眺鐘樓,在城墻腳下沿護城河散步,來自英國的克里斯一家五口在西安玩了一周,把旅游經歷拍成視頻與海外觀眾分享,收獲大量關注點贊。像克里斯、保保熊這樣選擇來中國旅行的外國游客如今越來越多。
近年來,一系列便利外籍人員來華的政策措施,拉近了外國游客與中國的距離。2024年8月19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7月,全國各口岸入境的外國人為1725.4萬人次,同比增長129.9%。簽發(fā)口岸簽證84.6萬證次,同比上升182.9%。
攜程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內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超1.6倍?!芭c2019年相比,入境中國前20大客源國幾乎沒有變化,但國際航班恢復率較高或者享受免簽政策的國家,訂單增速更高,排位上升比較明顯?!睌y程研究院行業(yè)分析師王亞磊說。
外國游客的紛至沓來,讓“打卡中國”迅速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癈hinaTravel(中國游)”這一標簽的相關視頻播放量已突破10億次。從巍峨壯麗的長城到底蘊深厚的故宮,從上海外灘的繁華夜景到成都大熊貓的憨態(tài)可掬和桂林山水的秀麗、張家界的奇幻……都讓外國游客們流連忘返、贊嘆不已。他們用鏡頭記錄下一個個令人難忘的瞬間,并通過短視頻、圖文等形式,在Instagram、TikTok、微博等平臺上廣泛傳播,讓“中國游”成為全球互聯網、社交平臺當之無愧的“流量密碼”。
外國游客為什么愛好“中國游”?中國旅游研究院的入境游客滿意度專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將“體驗中國文化”作為來華旅游的主要目的。來自法國的樂蓋曦已經在中國生活了9年,現在是一名“中國通”向導,經常帶著外國游客在上海進行深度游。“我想把上海的歷史文化、上海的美,分享給更多的朋友?!睒飞w曦說。
攜程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杭州、重慶、青島、西安、南京是外國游客來華旅游的熱門目的地城市。來自德國的Ken半年內“二刷”中國,去過多個城市,他常為旅行中的一些細節(jié)感到驚嘆,比如酒店有送餐機器人、郊外景區(qū)仍然有英文標識等。
幾內亞游客西雷·巴爾德第一次來到中國,僅僅兩天便能熟練運用移動支付,會“掃一輛小黃車”享受騎行樂趣,還通過“加個微信”結交了新朋友。他對中國便捷的數字化生活贊不絕口,表示此行收獲滿滿。巴西小伙華格納·拉塞爾達尼特斯深愛中國文化,已游歷中國多地:“來華旅游從簽證到交通、住宿、語言溝通等方面的體驗都非常順暢。中國的交通系統(tǒng)發(fā)達便捷,尤其是高鐵網絡,覆蓋廣泛,讓我能輕松前往各個城市,探索不同的景點和文化。在中國,我體驗到了這里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中國之美,值得細細品味?!?/p>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入境旅游的蓬勃興起,不僅凸顯了中國旅游市場強大的吸引力和中國不斷提升的國際影響力,還通過引入豐富的國際客源,有效激發(fā)了國內市場的消費活力。同時,入境游作為一種文化交流的橋梁,有助于外國游客深入了解中國,增進各國人民間的友好情誼。
入境游更加“絲滑”
火爆的“中國游”,是中國持續(xù)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結出的碩果。一系列暖心舉措,讓外國朋友“絲滑”入境,樂享“中國游”。
“中國游”高漲的熱情背后,首先離不開中國免簽“朋友圈”的一次次擴容——
2023年12月1日起,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6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2024年3月14日起,將免簽政策實施范圍擴大至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持普通護照人員;2024年7月1日起,對新西蘭、澳大利亞、波蘭3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截至8月底,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范圍增至37個口岸、54個國家。
7月4日,波蘭籍旅客斯維塔瓦從杭州過境轉機前往新西蘭。他說,得知有免簽政策就開始計劃來中國旅游了,“辦手續(xù)花時間又花錢,免簽政策讓我們不再受各種手續(xù)之累,好極了!現在只要一張機票,就能來體驗不同的自然、文化和生活”。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yè)研究院教授吳麗云表示,過境免簽政策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國游客,讓他們只需要一張聯程機票就可以逗留幾天時間,也有助于口岸城市和非口岸城市實現聯動,帶動關聯區(qū)域旅游,并促進入境游市場的整體恢復。
廣州南沙邊檢站執(zhí)勤四隊副隊長陳錦瑩介紹,受多重利好舉措疊加影響,廣州各口岸出入境客流明顯增加。自7月以來,截至9月2日24時,已有超1.1萬名外籍旅客采用過境免簽政策從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和南沙客運港口岸入境。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旅游是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渠道。中國接連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外籍人員來華的便利度,彰顯了在促進中外人員交流、持續(xù)深化對外開放方面的誠意。
除簽證便利化外,各地還從外國游客反映最強烈的瓶頸問題入手,重點改善入境游服務,提升便利化水平。
2024年上半年,北京推進“BEIJINGPASS”在公共交通、公園景區(qū)等場景應用;四星級以上酒店、4A級以上旅游景區(qū)均可實現外卡POS機刷卡,發(fā)放“零錢包”60.8萬個。5月,蘇州出臺《蘇州市促進入境旅游若干措施(試行)》,截至6月底已建成4個旅游咨詢主中心站、180多個咨詢服務點、74個移動服務點,配備多語種翻譯機,可提供75種語言翻譯服務。
德國游客肯高飛感受到了這種變化。2023年來中國時,他找朋友幫忙才能進行電子支付。這次到廣州后發(fā)現,用銀行卡綁定手機支付軟件,就能順利訂火車票、在地鐵刷碼進站。“太方便了!”他在自己拍攝的旅行視頻中興奮地說。
2024年6月底起,廣州向國際中轉旅客提供免費一日游服務項目,包括免費旅游巴士、英文導游、景點參觀、點心午餐等?!拔覀兿Mㄟ^這樣的活動,讓國際中轉旅客在有限時間內增加對廣州的了解,也讓旅客們實地感受廣州人的熱情好客。”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劉曉明說。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組織開展“百名歐洲國家旅行商來華踩線”活動,踩線團先后赴重慶、陜西、四川、云南、貴州等地考察。9月3日,來自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奧地利7個國家的近60名旅行商應邀抵達新疆喀什,用一周時間考察全疆旅游線路和產品。
“我們一方面到海外市場積極營銷,吸引外國游客關注中國旅游產品;另一方面在海外做好推廣服務,方便外國游客來華。”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徐曉磊介紹。
“中國游”全球出圈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其背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不斷優(yōu)化、綜合國力的日益強盛、文化自信的強勢攀升,無一不是“中國游”驚艷世界的自信和底氣。
讓“中國游”更加便利
面對“中國游”的火爆現象,我國并未止步于當前的成就,相反卻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持續(xù)深化與各國的旅游合作與交流。一方面,中國不斷擴大免簽政策的適用范圍和期限,為外國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入境條件;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優(yōu)化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旅游體驗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副局長石澤毅表示,目前,許多飯店都已經重新升級改造了POS機,多地的機場、景點、購物場所也都布設了外卡POS機,方便外國游客支付。
2024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優(yōu)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在改善銀行卡受理環(huán)境、持續(xù)優(yōu)化現金使用環(huán)境、提升移動支付便利性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部署。針對外籍來華人員在使用移動支付方面遇到的實際問題,中國人民銀行指導多家互聯網支付平臺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提高境外銀行卡綁卡效率;指導主要支付機構將外籍來華人員使用移動支付的單筆交易限額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計交易限額由1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讓更多外國游客感受移動支付的便利。
近期支付寶APP上線支持16種語言的版本,不僅能支付,還能鏈接進入打車、酒店預訂、景點門票預訂等常用服務。支付寶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入境游客用支付寶消費金額同比增長8倍,用支付寶做國際游客生意的中國商家數量同比增長3倍。
對此,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fā)司副司長吳科鋒表示,為讓外國游客在中國“無障礙旅游”,一些地方旅游部門做了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例如多地景點、購物場所設置了外卡POS機,正在逐步推進重點旅游景區(qū)上線英文預約界面、擴大認可使用的身份證件范圍等。
徐曉磊表示,外國游客來華過去偏愛大型團隊游,現在喜歡小團組、自由行,游客更渴望個性化、深度游體驗。從目的地來看,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依然受歡迎,一些帶有“探秘”性質的小地方也越來越受外國游客喜愛。
河南大學文化旅游學院教授陳楠認為,應更加關注客群的結構性變化,滿足外國年輕游客對新鮮體驗和深度探索的需求,高標準打造非遺體驗、沉浸互動、劇目演藝等文旅新場景。在服務方面,開發(fā)靈活的旅游套餐,支持散客自由組合行程,提供更多定制服務,并加強旅游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培訓,提升語言溝通能力和服務質量,確保外國游客獲得高質量服務體驗。
旅游是展示國家形象、增進文明互鑒的重要窗口。
“中國游”不僅僅是一場場旅行體驗,更是一次次深刻的文化交流與心靈觸碰。外國游客在中國旅行的過程中,不僅是在欣賞美景、品嘗美食,更是在與中國文化進行對話,與中國人民建立友誼。他們走進古老的村落、踏入藝術的殿堂,他們深入市井小巷,親身體驗感受最真實的中國,對中國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對中國產生了更加深厚、真摯的情感。
讓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更具煙火氣、更加觸動人心,還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旅游產品,提升文化體驗,推動智慧旅游發(fā)展和服務升級,提升旅游體驗。讓“中國游”更加便利、更有魅力,搭建起中外交流的橋梁,才能讓更多人看到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感受到中國式現代化的發(fā)展成果。
中國新時代 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