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林“火”了!李東林今年18歲,是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河北省黃驊市年齡最小的文物普查員。不過,別看他年齡小,卻是黃驊市有名的“老文物工作者”。
“文博小達人”
今年夏天,李東林作為最小的文物普查員“爆火”,被各大媒體競相報道。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東林從小癡迷文物研究和收集,雖然只有18歲,卻已經(jīng)是“藏齡”長達十余年的“文博小達人”了。
李東林與文物收藏結緣于兒時。七八歲時,李東林在奶奶屋里發(fā)現(xiàn)了一件紋飾精美的青花樣式的盤子,聽父親說“這個盤子是傳家寶,已經(jīng)有幾百年歷史”,他被深深吸引。也是從那時起,李東林被好奇心驅使,經(jīng)常纏著父親給他講述更多的文物知識。他從小就對游戲與動畫片不感興趣,最喜歡看枯燥的考古類紀錄片。
一有空閑,李東林就跑到村子附近的遺址搜羅文物標本。一次,他在河邊玩耍時,偶然發(fā)現(xiàn)河床上有很多陶器碎片,上面隱約能看到一些文字和花紋,他高興壞了。為了弄清楚這些陶片的淵源,李東林催促著父母買來相關書籍查找資料,又通過上網(wǎng)查詢及向村里的老人請教詢問等途徑,得知那里是古城遺址。他大膽猜測,這些碎片或許和遺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他還將撿到的陶器碎片拿到當?shù)氐狞S驊市博物館,工作人員通過研究證實了他的猜想,有些碎片經(jīng)考證確實出自戰(zhàn)國時期。
從小學起,李東林就開始到處搜集文物藏品,他收藏的文物標本多達百余件。為了讓這些藏品得到妥善保管,李東林的母親把家里閑置的三間平房收拾出來,用來陳列他收藏的文物標本。李東林總愛在閑暇時走進自己的“收藏室”,將這些文物標本分門別類,擺放整齊??粗鴿M屋子的陶瓷碎片、文物標本,李東林腦子里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決定把這些碎片拼湊起來,恢復文物原本的樣貌,他翻閱資料,買來工具自學文物修復方法。他還積極參加由博物館舉辦的文物修復知識大講堂,向館內資深的文物修復師學習,借鑒并改良自己的修復方法;同時,他還按照器物破損的紋理來修補打磨,使它們看起來更加和諧美觀。如今,經(jīng)他手修復的文物標本已經(jīng)有幾十件之多,這讓李東林成就感“爆棚”,他覺得通過自己的雙手修復文物,還原它們最初的樣子十分有意義。
2022年8月份,李東林決定將自己多年來收集的百余件文物標本悉數(shù)捐贈給黃驊市博物館。由于他捐贈的文物品類眾多、地域特色鮮明,而且時間跨度很長,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到民國時期,極具研究價值,為了表彰李東林捐贈文物的愛心行為,黃驊市博物館還為他舉辦了“文博小達人李東林捐贈文物標本”個人展。
文物普查志愿者
李東林,目前是河北省滄州市渤海新區(qū)黃驊市中捷職業(yè)技術學校的一名學生。今年6月份,黃驊市啟動以郛堤城遺址、劉氏古墓群、前街村石造像、劉常莊古井四處遺址為試點的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工作。在得知當?shù)卣心嘉奈锲詹橹驹刚叩南⒑?,李東林積極報名,并憑借自己對文物的熱愛和大量的專業(yè)知識儲備,競聘成為一名文物普查志愿者。
能作為文物普查志愿者參加文物普查工作,李東林感到既榮幸又激動。他每天早出晚歸,跟隨普查隊伍奔走在鄉(xiāng)間農(nóng)田,小心翼翼地測量遺址本體邊界的坐標,并詳細記錄每一個細節(jié),從不敢有絲毫懈怠?!吧弦淮稳珖_展文物普查工作是在10多年前,那時候我還是個什么都不懂的娃娃。”
李東林原本以為文物普查工作就是到文物遺址轉悠一圈,簡單查看一下遺址是否遭到破壞、是否存在盜掘盜挖的情況,壓根沒想到文物普查工作會這么辛苦?!芭e個例子,比如今天要去舊城鎮(zhèn)的東馬閘口遺址,首先我們需要通過檢索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記載的遺址情況,確定遺址位置后前往調查。先利用無人機對遺址全貌進行拍攝,再對遺址邊界進行新一輪的卡邊測量工作?!崩顤|林解釋,所謂的“卡邊”,就是對文物遺址的面積進行測量,當?shù)睾芏辔奈镞z址都散落在農(nóng)村的莊稼地里,邊界不甚清晰,文物普查員需要借助專業(yè)的探鏟工具進行探測。
在遺址卡邊結束后,文物普查員還要把在遺址采集的文物標本帶回去進行清理、洗刷、晾干、拍照等工作,方便專家根據(jù)文物標本的器型和紋飾來判斷年代。此外,他們還要將當天調查的數(shù)據(jù)、資料上傳到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數(shù)據(jù)庫。有時一天工作忙完了,天都黑透了,“667”的工作節(jié)奏雖然很辛苦,但李東林覺得非常值得,因為這份工作不僅讓他了解到國家文物普查工作的基本流程,還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向專業(yè)老師學習的機會,這正是他一直期待的生活。
(摘自《北京青年報》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