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白,他無力承受這山河之重。
——題記
天空碧藍(lán)如洗,天幕下,女真人的營帳井然散落著,一股股黑色鐵流向南方涌去。塵土騰起,但很快隨著馬蹄聲消散。這時,山海關(guān)的灰色棱線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陽光透過垛口,打在騎兵的鎧甲上,一時間光影流動。
與此同時,一只灰衣輕騎沖出關(guān)外,與黑色洪流撞在一起。將軍身披銀鎧,手執(zhí)銀槍,左沖右突,所到之處敵軍紛紛退卻。但敵軍太多了,灰色很快便湮沒在玄黑的海洋里。
鏖戰(zhàn)。
女真人退去了,將軍將散兵收攏,返回關(guān)內(nèi)。將軍坐在城樓頂樓的一張?zhí)珟熞沃?,微笑道:“又打退了女真人的一次進(jìn)攻?!笔塘⒌母睂⑦B忙躬身笑道:“將軍智勇雙全,天下無雙,屬下實是佩服?!睂④娦諈?,職務(wù)全稱是遼東總兵兼山海關(guān)鎮(zhèn)守使。他聽聞此言,微微一笑,用丹鳳眼瞥了副將一眼:“京城那邊有消息嗎?”
“暫時還沒有,京城那邊戰(zhàn)況緊急,探子將老大人和夫人接出來可能要費些周折?!?/p>
“唉——”長時間的默然,吳將軍捻著胡須,望向窗外。陽光有些刺眼,將軍不由得瞇起眼睛,嘴唇也抿緊了。京城太遙遠(yuǎn)了,蒼茫之后還是蒼茫。
“報——”哨兵的呼喊震碎了陽光,緊接著一陣腳步聲:“報告將軍,京城那邊有消息了!”
“念!”
“呃,呃……老大人和夫人……”信使欲言又止。
“他們怎么樣了?快說,快說啊!”吳將軍瞪著他。
“他們……他們被李自成押在大牢里了。”
“什么?”將軍一把揪住信使的衣領(lǐng),那對火紅的眼珠就要從眼眶里蹦出來了?!安?,不可能,”將軍緩緩松開手,跌坐在椅中,“這絕對不可能?!?/p>
信使又遞上兩封信札。將軍木然接過,打開第一封。信中寫道:
吳三桂將軍鑒:
將軍麾下三千關(guān)寧鐵騎堅守數(shù)月,吾極為佩服。但不知將軍此時還余多少兵力,關(guān)內(nèi)軍糧尚足否。將軍若繼續(xù)抵抗,雖能支撐數(shù)月,但三千騎兵有朝一日亦會全軍覆沒。我率三十萬大軍恭迎將軍到來,望將軍三思。
多爾袞拜
吳三桂將信合上,又打開第二封,朱紅筆跡映入眼簾:
上諭:
著遼東總兵吳三桂傾力擊敵,務(wù)必使敵退。若不克,則革職查辦,以刑問之。
欽此。
吳三桂冷靜地讀完圣旨,忽然大笑起來。尖銳的笑聲伴隨著圣旨落地,副將心中一陣寒悸。笑聲戛然而止,吳三桂冷冷地抬起頭,盯著副將和信差,一字一頓道:“出去,讓我自己靜靜?!倍斯硗肆顺鋈?,關(guān)門時,副將聽見吳三桂喃喃著:“為你打仗,我還要被革職……”接著又是一陣大笑。
不多時,門前已聚滿了人,眾將平心靜氣傾聽著屋內(nèi)時有時無的腳步聲。半個時辰過去了,庭中的日影越來越短,一只灰雀立在檐角,靜靜感知著陽光里漫長的時間。城樓沐浴在三月的暖陽中,風(fēng)把一切聲音都帶走了。
許久之后,木門“吱呀”一聲開了,吳三桂低著頭踱了出來。眾將圍了上去,吳三桂低聲道:“知會清軍,我們降了。”接著又用一種異樣的聲音道:“我們降吧。”便向關(guān)下走去,他的背影有一種道不出的滄桑。
一個時辰后,八旗掛上了山海關(guān)。此時的山海關(guān)在吳三桂眼中已是完全陌生的了,他正率部趕往京城剿滅李自成。他向后望去,一張張悲憤的臉,痛苦地?fù)u晃著。再望北,渤海灣同群山連為一體,溫潤的海風(fēng)撲在山崖上。最北面,廣袤的黑土地上已經(jīng)開始解凍,綠芽冒出地面,那是生命和希望。我的選擇,對嗎?
從此刻起,他開始遠(yuǎn)離家鄉(xiāng)。幾個時辰后,他將到達(dá)京城;幾天后,他將揮師殺入中原;幾個月后,他將到達(dá)東南沿海,抑或是西南密林……十年后呢?當(dāng)他老了,頭發(fā)白了,還能回到故地嗎?他舉頭望天,正午時分的陽光格外耀眼。我終究無法承受這山河之重,他想。但陽光很燦爛,還有那么多片山河呢……
(指導(dǎo)老師:歐陽貝蓉)
寒云留言
吳三桂獻(xiàn)山海關(guān),是明末至今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一個歷史事件,而之所以這段歷史極富傳奇色彩,第一是因為吳三桂此舉關(guān)系著明、清、李自成的大順軍三方,他的投降幾乎改變了歷史;第二是因為傳說促使他下定決心投降的是愛妾陳圓圓被擄,所謂“沖冠一怒為紅顏”(出自吳偉業(yè)《圓圓曲》)。本文作者在寫作中著重從吳三桂的心理來寫這段歷史,但與真實歷史還是有出入。歷史上吳三桂在聽聞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本來打算投降李自成,已經(jīng)率軍前往京城。但當(dāng)傳來他父親被關(guān)押和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麾下大將劉宗敏奪走后,他立即決定返回山海關(guān)。父親和陳圓圓固然是他所考慮的一個因素,但更多的可能是李自成的施政方式讓吳三桂感到了危險。得知吳三桂重新返回山海關(guān)的消息后,李自成親率大軍前往征討,但卻沒有做充足的準(zhǔn)備。吳三桂自知不敵,便向關(guān)外清軍的多爾袞請求借兵,而等到李自成大軍節(jié)節(jié)勝利的時候,吳三桂不得不向多爾袞提出的條件屈服,剃發(fā)投降,為自己親手戴上了“漢奸”的帽子,最終清軍入關(guān),李自成大敗。也是在這之后,吳三桂才隨清軍一路南下,最后打到云南,受封“平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