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日蹣跚。莫非是那冬日趁人不備悄然偷走了春日的裙擺與暖陽。那抹陽光,偷偷藏在云后,不愿見人。春日尚淺,日光也懶,萬物尚未蘇醒。然而,這春日又何嘗不是一個(gè)守信的盜賊呢?每年的三月,她都會悄然而至,溫柔地喚醒沉睡的大地。今年也不例外,只是時(shí)間稍晚了一些。然而,這又如何?
生活總是需要些許等待和期盼,不是嗎?孩童總在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而我想說,心若向陽,春暖花開。只要心中有陽光,萬物皆有生機(jī)。哪怕那陽光只是微弱的一線,也足夠照亮心房。
此時(shí)此刻,我佇立在窗前,目光所及之處,是那慵懶的日光,灑在每一個(gè)角落。耳邊,隱隱傳來黃鶯輕快的歌聲,雖未高亢激昂,卻預(yù)示著春天的腳步已然臨近。春天正在路上,或許她正在翻山越嶺,披荊斬棘;或許她正在穿花拂柳,悠然自得。而我只需靜下心來,默默地等待,期待著那春日的盛宴。
等待之中,我的思緒飄到了那句古詩:“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還有杜甫在他的草堂里書寫“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的無限春光。晚唐大廈將傾般的悲涼,都不如杜牧十里揚(yáng)州路的春風(fēng)駘蕩,也是只有在春天,才能置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春里有秦觀“夜月一簾幽夢,春風(fēng)十里柔情”的情致悠長,也有崔護(hù)“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的遺憾悵惘。春里有朱熹“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百花競放,也有蘇軾“春未老,風(fēng)細(xì)柳斜斜”的惠風(fēng)和暢,這春風(fēng)似乎就在不遠(yuǎn)的地方,那綠意盎然的江南也在眼前。
盡管此刻春寒料峭,盡管此刻春意闌珊,只要心中有春,便處處是春。緩緩閉上雙眸,深吸一口氣,仿佛可以嗅到那微潤的泥土芳香,仿佛可以聽到那涓涓細(xì)流的溪水聲。我明白,這一切并非虛無的幻覺,它們只是隱匿在冬季的背后,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喚醒。
每個(gè)冬天都會過去,春天會到來。這世界總是充滿了奇跡和可能。
此刻的我,心境寧靜,不再被焦慮與迷茫所困。我知道,無論何時(shí),春天總會如約而至,哪怕她并不張揚(yáng),只是靜靜地、緩緩地走來。
晨曦微露,清風(fēng)、醉夢、酒濃,飲幾聲輕嘆,出谷、踏青、醉花陰,憶得橋下水漣漪。細(xì)雨綿綿,洗塵、潤物、聽雨,不問過去愁,栽花載酒最是好人間,春意盎然。
你看,春日從未失約,她總是在最適宜的時(shí)候,為大地披上新裝,為人們帶來希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