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上三年級,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民謠,還是一年級時學(xué)的兩首《對韻歌》:“山清對水秀,柳綠對桃紅……”每每想起,我都會情不自禁地誦讀起來。
還記得剛學(xué)習(xí)《對韻歌》的時候,我就被它對仗工整的句式所吸引,讀起來朗朗上口,好像在唱歌一樣。這也讓我領(lǐng)略到我們的中國話是這么靈動,這么優(yōu)雅。媽媽看我如此感興趣,幫我找來《笠翁對韻》,我如饑似渴地讀著,其中有描寫自然風(fēng)光的:“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有講述歷史故事的:“斬蛇當(dāng)?shù)溃⑿厶熳訚h劉邦”;還有表達人生哲理的:“賢對圣,是對非,覺奧對參微”。我仿佛變成一條小魚,暢游在美麗而又神秘的文字海洋里,不愿離去。
老師告訴我們,《對韻歌》是中國古代兒童學(xué)習(xí)詩歌創(chuàng)作的工具,其中包含了音韻格律、平仄對仗等知識,我利用其中的規(guī)律,背古詩更快了呢!比如唐代詩人王維的《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逼渲小斑h”對“近”,“有”對“無”,“去”對“來”,找到這個竅門,古詩記得又快又牢!
(指導(dǎo)老師:蘇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