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劇是科學學習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茖W課程標準提倡通過科普劇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從不同角度認識同一事物,逐漸形成對事物比較全面的看法??破談∈且环N獨特且新穎的學習活動,充滿趣味,貼近學生生活,將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等蘊藏于角色表演之中,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理解科學知識,達成學習目標。
三年級《食物的旅行》一課,主要教學內容是讓學生認識人體消化系統(tǒng)。這一部分的知識非常抽象,教學中教師多采用模型展示的形式向學生進行介紹,以“食物”為媒介對消化系統(tǒng)中的相關器官功能進行介紹,如果學習活動缺乏趣味性,學生的學習熱情往往不高。教師可以借力科普劇,組織學生編寫和表演,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將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通過有趣的情節(jié)以舞臺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使他們深刻認識和理解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
一、創(chuàng)作科普劇,深度挖掘科學內容
科普劇的創(chuàng)作主要包含制訂角色和編寫劇本兩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讓學生在深度挖掘科學內容的基礎上,親身參與其中。
1.制訂角色,初識消化器官
在創(chuàng)作科普劇之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制訂和選擇角色。針對《食物的旅行》一課,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食物旅行攻略”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到食物先后經過了身體的多個器官。教師要給每一個消化器官制訂角色,并選擇合適的學生來扮演,同時為了保證科普劇的完整性,還要制訂食物“胡蘿卜”和旁白等角色。學生在了解消化器官、制訂角色、選擇角色的過程中,對消化系統(tǒng)中消化器官的組成有了初步的認識。
2.編寫劇本,認識消化系統(tǒng)
劇本的編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度開發(fā),將教材中抽象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臺詞、動作等轉換表達,讓學生多維度思考,發(fā)揮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學生分工合作,在選定角色的基礎上,對自己角色涉及的相關科學知識進行深度挖掘。例如,扮演“胃”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了解胃的功能與作用是儲存和消化食物,同時吸收食物中的一些營養(yǎng),由此編寫了相應的臺詞。再如,學生了解到食物在消化道中是采用“蠕動”的方式前進的,因此他們設計出類似“毛毛蟲爬行”的肢體動作配合著扮演。學生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挖掘教材中的科學內容,不僅認識了消化系統(tǒng)中各消化器官的名稱,而且對每一個消化器官的功能與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從而更全面、多維度地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
教學片段
師:你們知道食物在人體內是怎么“旅行”的嗎?如果你是“食物”,你準備怎么介紹你的“旅行”?
生:我打算介紹我去了哪里?怎么去的?去的地方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師:看來可以介紹的內容還挺多的,那在你們“旅行”之前,需要老師給你提供什么幫助嗎?
生:需要一份“旅行攻略”。
師:老師確實準備了一份“旅行攻略”,請你們編制科普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將食物在人體內的“旅行”情況展示出來。全班同學分成三組,選定表演的角色人選,并以《我當了一回“食物”》為題編寫劇本。
(各小組制訂角色和編寫劇本。)
師:請大家介紹一下創(chuàng)作的科普劇。
(學生分享劇本的編寫,其中一組編寫的劇本片段如下。)
本環(huán)節(jié)以“旅行”為話題,引出食物是怎么在人體內“旅行”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引出科普劇的形式,同時提供給學生一定的幫助,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制訂角色、選擇演員、編寫劇本,使他們逐步深化對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認識。
二、借力科普劇,激活科學探究意識
在完成角色的制訂和劇本的編寫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排練、表演、觀賞科普劇,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深化和豐富對科學知識的探究,從而激活科學探究的意識。
1.表演科普劇,深度探究科學知識
表演科普劇應按照排練、修改劇本、再次排練最終在全班表演的流程進行。學生根據設定的角色和編寫的劇本排練科普劇,在排練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如角色制訂不合理、劇情違背科學知識、趣味性不夠等,則要根據這些問題共同展開探究,尋找解決的辦法,并修改劇本,再次排練,最終將完美的表演呈現在全班學生面前,這個過程使他們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例如,學生普遍認為食物是先后經過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忽略了肝臟和膽囊的作用,所以在制訂角色和編寫劇本時直接將它們忽略了。小組成員再次研讀科學內容,明確食物雖然不經過肝臟和膽囊,但它們分泌和儲存的膽汁在食物消化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他們立即重新制訂角色、修改劇本,將肝臟和膽囊增加到了科普劇表演的角色中。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完善了科普劇的表演,而且對消化系統(tǒng)的認識也更進了一步。
2.觀賞科普劇,持續(xù)探究科學知識
科普劇的觀賞是學生再學習的過程,學生通過觀賞其他組的表演,可以發(fā)現自己小組在準備科普劇的過程中所忽略的科學知識,從而進行完善。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使學生取長補短,對科學知識的認識更加全面,還讓他們意識到科學學習需要嚴謹的態(tài)度,并持續(xù)開展對科學知識探究的過程。
例如,有小組在表演“食物旅行到大腸”時,創(chuàng)設了身體的主人拉肚子的情節(jié),食物的殘渣從肛門排泄出來時含有大量水分,同時與觀賞科普劇的學生進行互動,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段表演情節(jié)的創(chuàng)設是其他小組沒有的,學生根據這一情況快速思考大腸的功能和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發(fā)現大腸除了可以儲存難以消化的食物殘渣,還有一個作用是可以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身體的主人之所以會出現拉肚子的狀況,是因為消化系統(tǒng)中的大腸出現了功能障礙,需要及時醫(yī)治。其他小組通過觀賞也相應修改了自己的表演,甚至還精心設計了醫(yī)生治病的情節(jié)。學生通過觀賞其他小組的表演,完善了對消化系統(tǒng)中各器官的功能與作用的認識。
教學片段
小主持人:這節(jié)課,我們邀請了三個小組的同學來表演科普劇《我當了一回“食物”》,首先請“胡蘿卜”登場,掌聲歡迎!
(學生依次表演和觀賞科普劇。)
師:剛才大家表演了創(chuàng)作的科普劇,也觀賞了其他小組的科普劇,誰能介紹一下你們的收獲。
生:我們小組在排練的過程中發(fā)現一些劇本設計不合理,通過一起研究科學內容,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加深了對消化器官的理解。
師:能具體說說嗎?
生:我們一開始對食物經過小腸和大腸的順序沒有搞清楚,誤以為食物是先經過大腸,后經過小腸。在排練的過程中大家再次研究科學內容,重新認識了食物經過小腸和大腸的先后順序,同時對它們的結構與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生:我們在觀賞其他小組的科普劇時,真的學到了很多。有的小組的表演形式非常新穎,讓我們在觀賞的過程輕松地認識了消化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有的小組科普劇中設計的內容是我們沒有想到的,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們小組課后也要針對這個內容開展研究,并且完善我們的科普劇。
師:能具體說說哪些內容是你們沒有想到的呢?
生:第三小組的科普劇設計了肝臟分泌膽汁,膽囊儲存膽汁的情節(jié),這一點給了我們小組啟發(fā)。我們在創(chuàng)作科普劇的時候只考慮到了食物通過的器官,由于食物沒有通過肝臟和膽囊,我們忽略了這兩個器官在食物消化過程中的作用。
本環(huán)節(jié)是科普劇的表演和觀賞,學生經過前期的準備,將精彩的科普劇展示在全班學生面前,這個過程充分激活了課堂氛圍,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興趣和學習動機。同時,其他小組的學生在觀賞科普劇時,會思考別人創(chuàng)作的科普劇與自己創(chuàng)作的科普劇之間的異同,及時發(fā)現不足,課后開展研究,不斷完善對消化系統(tǒng)的認識,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不斷完善認識的嚴謹科學態(tài)度。
三、反思科普劇,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
科普劇的編寫和表演并不是科學課的實施目的,教學中借助科普劇表演的學習活動,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科學知識,激活他們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他們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因此,在學生表演和觀賞科普劇之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對科普劇的學習活動展開回顧和反思,幫助他們糾正之前的錯誤概念,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在表演和觀賞完科普劇之后,教師立刻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表演或分享觀賞后的收獲,同時要求學生合作畫出食物在人體內的“旅行圖”,在展示“旅行圖”時完整地介紹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相關科學知識。學生經歷了科普劇創(chuàng)作、表演的完整過程,對于人體消化系統(tǒng)有了較深入的認識,因此,在畫“旅行圖”時,無論是呈現各消化器官的外觀、位置還是功能,都非常準確,介紹人體消化系統(tǒng)時也是信手拈來。學生在反復創(chuàng)作和表演科普劇的過程中,真正理解了科學知識,也提升了科學素養(yǎng)。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科普劇《我當了一回“食物”》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科普劇的表演有沒有給你們帶來什么收獲???請大家小組交流。
生:這是我們第一次用科普劇的形式學習科學知識,沒有想到科學知識還可以用這種新穎的形式來學習,讓我們在充滿趣味的表演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對消化系統(tǒng)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
生:觀賞其他小組的科普劇后我有很多的收獲,扮演食物的同學一直像毛毛蟲一樣爬行,非常好笑,讓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食物在人體中是用蠕動方式前進的。
生:我發(fā)現科普劇的學習活動不是一下子讓我們學會科學知識,而是在創(chuàng)作、排練和表演的過程中,不斷更新對消化系統(tǒng)的認識。例如,一開始我們對食物經過各消化器官順序的認識是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在創(chuàng)作和表演科普劇的過程中,我們多次研究相關科學內容,對食物經過消化器官的順序有了準確的認識。
師:同學們的科普劇不僅精彩有趣,而且大家通過表演還學習了很多關于消化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看來科普劇不僅有趣,而且有用。下面請大家在人體輪廓圖中畫出人體的消化器官,并且注明各個器官在食物消化過程中的作用。
科普劇的教學形式不僅在于表演前的準備、表演中觀賞,更在于延伸到表演后的反思。本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將觀賞時生成的碎片化的思考進行整合,形成觀點,再進行全班分享。學生在交流分享中不僅完善了對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認識,而且對科普劇的學習活動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教師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教材中的人體輪廓圖,畫出食物在人體中的“旅行圖”,進一步鞏固他們對消化系統(tǒng)的認識。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開發(fā)區(q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