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1992—2024年CNKI中關于整風運動研究的509篇文獻為數(shù)據(jù)來源,運用CiteSpace軟件,以文獻計量法繪制發(fā)文量,時間,作者及發(fā)文合作機構,關鍵詞共現(xiàn)、聚類等知識圖譜,發(fā)現(xiàn)整風運動研究呈現(xiàn)出波浪式發(fā)展、整體上升的趨勢;該研究并未形成核心作者和研究機構群體;“中國共產黨”“延安整風運動”等主題為主要研究熱點。展望未來,在后續(xù)研究中可以將其他時期整風運動同延安整風運動進行比較研究、同黨的自我革命相結合進行研究。
關鍵詞:整風運動;CiteSpace;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
中圖分類號:D2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19-0090-04
The Context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1992-2024 )
— A 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Yang Ningning
(School of Marxism,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Xining 810007)
Abstract: Taking 509 literatures on the research of rectification movement in CNKI from 1992 to 2024 as the data source,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 the knowledge graph of the quantity issued, time, author and publication cooperation institutioClubkDG36JOqBEpuvQplz40HF4wdQYj9v1iM4avz8U4=ns, keyword co-occurrence and clustering was drawnef0a2edf85a6ef9790c2d31344a41107 by bibliometric metho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showed a wave-like development and an overall rising trend; the research did not form a core group of autho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topic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Yan’an rectification movement” were the main research hotspot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in the follow-up research,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in other periods can be compared with Yan’an rectification movement and combined with the self-revolution of the Party.
Keywords: rectification movement;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knowledge graph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1]。整風是中國共產黨祛除不良風氣,加強自身建設的一種重要手段,在黨史上進行過多次整風運動,包括1941—1945年延安整風運動、1950—1954年整風整黨運動以及1983—1987年全面整黨。改革開放以來,我黨對執(zhí)政黨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逐步深化,已由整風運動發(fā)展為通過制度化的黨性黨風黨紀教育開展作風建設,但歷次整風運動所總結出來的實踐經驗,如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對于新時代黨的建設特別是黨員自身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著對黨的建設的重視與加強,歷次整風運動仍有許多有價值的內容等待挖掘,對于整風運動研究進行歸納分析顯得尤為關鍵。從CNKI的文獻檢索現(xiàn)狀來看,尚無學者利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對整風運動研究進行圖譜分析。因此筆者運用CiteSpace信息可視化軟件,對1992—2024年CNKI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關于整風運動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以期厘清我國整風運動研究的基本情況、前沿動態(tài)以及熱點趨勢。
一、研究方法與數(shù)據(jù)來源
(一)研究方法
使用CiteSpace 6.2.R4(64位)軟件,繪制整風運動研究的關鍵詞和發(fā)文機構圖,分析作者合作關系,可視化分析整風運動研究的趨勢,并總結出整風運動研究的最新進展、熱點和發(fā)展方向。
(二)數(shù)據(jù)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收錄了引用多、質量高、影響大的學術論文,其中關于整風運動的研究內容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認可度。在CNKI的高級檢索欄中主題設置為“主題=整風運動”,檢索期刊為CSSCI和北大核心,檢索時間為2024年5月,檢索出學術期刊共524篇,發(fā)文時間范圍為1992—2024年,剔除不相干文章,共得到樣本509篇。
二、整風運動研究的基本情況
(一)發(fā)文數(shù)量變化趨勢
研究主題的發(fā)文數(shù)量變化趨勢可以直觀反映出對該主題的重視程度和研究力度。通過整風運動研究的年發(fā)文量變化,可以分析文獻量與時間的關系,了解其發(fā)展速率。表1直觀地反映出發(fā)文量呈現(xiàn)波浪式發(fā)展趨勢,以2009年為關鍵節(jié)點,1992—2009年的年發(fā)文量有9年低于10篇,但2009—2023年每一年的發(fā)文量都高于10篇。因時間關系,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沒有2024年的完整數(shù)據(jù),從線性預測的趨勢看,整風運動研究仍處于成長期。2021年發(fā)文量最多,因為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中央明確提出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表明研究整風運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有助于加強黨的建設。
(二)發(fā)文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最低發(fā)文量是根據(jù)普賴斯定律中M=0.749*(Nmax)1/2(Nmax為最高產作者發(fā)文量)計算得出的。有關整風運動研究發(fā)文量最多的作者為石仲泉,共計10篇(均為獨作),根據(jù)公式計算核心作者最低發(fā)文量M≈2.369,取整數(shù)數(shù)后M=3。整風運動研究發(fā)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包括石仲泉、唐皇鳳、閔靖陽等人,整風運動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發(fā)文量占總發(fā)文量的6.29%。在文獻梳理時發(fā)現(xiàn)學者之間合作發(fā)文較少,根據(jù)普賴斯定律,形成核心作者群體需要達到50%,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整風運動研究領域核心作者群體暫未形成。
(三)研究機構分析
研究機構主要與學術研究人員聯(lián)系在一起,不僅影響著作者獲取學術資源的數(shù)量與質量,也會影響作者與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運用CiteSpace軟件中的Institution模塊,對整風運動研究不同類型的科研機構進行可視化分析,構建出不同類型合作關系圖譜(如圖1)。圖中節(jié)點數(shù)(N)為379,連線數(shù)(E)為77,網(wǎng)絡密度(Density)為0.001 1,這表明整風運動研究的機構主要分布在高校,僅有部分研究機構之間存在合作關系,但較為松散,緊密性較差。該領域目前并未出現(xiàn)較為突出的研究680f100973ff5c63c582da8ff1952181db41eff33751fc942afa20a94a367b03機構,發(fā)文數(shù)量主要集中于教育資源較為豐厚的重點高校,發(fā)文量在6篇以上的機構有8個,發(fā)文量最多的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為11篇。這說明“整風運動”這一研究主題與馬克思主義相關學科密切相關。
三、前沿動態(tài)與熱點趨勢
(一)關鍵詞共現(xiàn)分析
關鍵詞是對某一研究主題的集中表達,其頻次的高低反映某一學科的研究熱點。運行CiteSpace軟件,得到1992—2024年間整風運動研究關鍵詞共現(xiàn)知識圖譜(如圖2),其中節(jié)點數(shù)(N)為412,連線數(shù)(E)為750,網(wǎng)絡密度(Density)為0.008 9。關鍵詞出現(xiàn)的頻率在圖中反映為節(jié)點的大小,節(jié)點越大,說明關鍵詞出現(xiàn)頻率越高,在這一方向上研究熱度越a27fba43bef7c0df77fe15d4e3763adc203ce098da47c7466c264b567b6d0954高、取得的成果越豐富;節(jié)點間的線條代表詞與詞之間的關聯(lián),表示關鍵詞之間的共現(xiàn)關系。中介中心性代表一個節(jié)點擔任其他兩個節(jié)點之間最短路的橋梁的次數(shù),頻率越高表明信息傳遞能力越強。根據(jù)分析結果,中介中心性超過了0.1的關鍵詞為“中國共產黨”“毛澤東”“延安整風”“整風運動”“黨的建設”,頻次分別為62、52、49、35、23,因此這五個主題為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熱點。
(二)關鍵詞聚類分析
將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進行聚類分析,得出整風運動研究的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如圖3),得出的量化評估指數(shù)Q=0.659 1,超過了0.3,這表明聚類具有顯著的結構效果。節(jié)點值的大小,代表著聚類中科學文獻的多少;聚類接近度代表關鍵詞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聚類接近度越高表明分類形式越有效[2]。根據(jù)關鍵詞聚類可視化分析,并進行聚類合并,得出7個聚類,分別為:#0中國共產黨[3]、#1延安整風運動[4]、#2毛澤東[5]、#3學習型政黨[6]、#4審干運動[7]、#5夏衍[8]、#6黨風建設[9]。這些聚類展現(xiàn)了整風運動的研究熱點與發(fā)展方向。
聚類一集中于“中國共產黨”,包括“自我革命”“作風建設”“從嚴治黨”“基本經驗”等關鍵詞。黨的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跳出歷史周期律的第二個答案,需要從黨的歷史中挖掘基本經驗。聚類二集中于“延安整風運動”,包括“抗戰(zhàn)時期”“優(yōu)良作風”“學習運動”“啟示”等關鍵詞,主要是通過對延安整風運動的一系列內容進行研究,探究其做法帶給當今黨的建設的重要啟示。聚類三集中于“毛澤東”,主要關鍵詞包括“思想建黨”“實事求是”“歷史考察”“中共黨史”“價值”,是通過對毛澤東思想特別是其精髓的研究,基于黨史考察,分析其對當代執(zhí)政黨建設的價值所在。聚類四集中于“學習型政黨”,主要關鍵詞有“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中國化”等,這一類的研究主要是對中國共產黨是學習型政黨這一命題進行論述。聚類五集中于“審干運動”,主要關鍵詞有“干部教育”“延安文學”“延安精神”等,是通過闡述延安精神的內在思想,對干部進行教育。聚類六集中于“黨風建設”,主要關鍵詞有“黨風建設”“官僚主義”“歷史回顧”“現(xiàn)實啟示”等,主要通過對整風運動進行歷史回顧,以期對當今黨風建設有所啟示。
四、結論與展望
(一)研究結論
基于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1992—2024年CNKI收錄的509篇有效研究整風運動的核心期刊論文進行發(fā)文量,時間,作者及機構合作,關鍵詞共現(xiàn)、聚類等分析,總結以“整風運動”為主題的研究脈絡,得出以下結論。一是從發(fā)文數(shù)量變化趨勢來看,文獻總體呈波浪式上升趨勢,2021年達到峰值,是基于黨中央提出的“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一論述展開的研究。二是從發(fā)文作者及合作機構來看,核心作者石仲泉[10]、唐皇鳳[11]等論文引用率較高,主要研究團體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目前大部分學者和機構處于單獨研究的狀態(tài),未形成廣泛的合作研究,從側面反映出整風運動的研究需要加強有效的學科內部合作。三是從研究前沿動態(tài)和熱點趨勢來看,目前整風運動研究重點在回顧黨史過程中總結經驗啟示[12],與當代黨的建設和自我革命相聯(lián)系。
(二)研究展望
基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整風運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延安時期,但也有其他時期的整風運動,如1950年整風運動等。在后續(xù)研究中可進行一些補充:第一,將視角轉移至其他時期的整風運動,對其發(fā)動原因、過程、效果及影響等展開研究,探究在黨的建設方面的重要經驗;第二,對延安時期和其他時期整風運動進行比較,探究異同之處,總結共同的啟示;第三,對不同地區(qū)整風運動情況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地區(qū)整風經驗,追根溯源、因地制宜地對當代制度化的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提供歷史經驗借鑒。
黨的光輝歷史為新時代黨的建設和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經驗,整風運動研究總結出的經驗啟示,對我們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有著重要影響,將自我革命、從嚴治黨與整風運動研究相聯(lián)系,是未來整風運動研究的新趨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黨建,2022(11):4-28.
[2]金濤,李卓君.絲綢之路旅游研究文獻綜述: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研究[J].新疆財經,2023(5):62-71.
[3]李景治.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動力、目標和著力點[J].學習論壇,2023(6):5-12.
[4]王曉榮.延安整風運動的歷史創(chuàng)造與時代價值[J].人民論壇,2021(25):66-70.
[5]黃海,陳揚.毛澤東領導開展黨的整黨整風與教育活動的基本經驗與啟示[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1-4,9.
[6]孫玉華.延安整風運動的領導經驗對建設學習型政黨的啟示[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2(2):92-95.
[7]程斯宇.中共華北抗日根據(jù)地的整風審干運動[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17(4):127-145,160.
[8]賀桂梅.知識分子、女性與革命:從丁玲個案看延安另類實踐中的身份政治[J].當代作家評論,2004(3):112-127.
[9]齊衛(wèi)平.黨的作風建設:百年回望及經驗啟示[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1):7-24,2.
[10]石仲泉.中國共產黨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政黨[J].黨建,2018(7):23-24.
[11]唐皇鳳,梁新芳.中國共產黨百年自我革命的基本經驗[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1):16-26.
[12]王永浩.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回眸與歷史經驗[J].廣西社會科學,2011(7):6-10.
作者簡介:楊寧寧(1996—),女,漢族,河南鄭州人,單位為青海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中共黨史和黨建。
(責任編輯:馮小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