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的歌劇表演有別于西方,尤其是民族歌劇表演更具時代背景和文化內涵,不僅融合了音樂、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元素,而且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展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和人文歷史。歌劇演唱一直是歌劇表演藝術中表達人物思想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手段,而歌劇演員在歌劇表演中的二度創(chuàng)作過程一直追尋的就是戲劇性,可見歌劇表演最不可缺失的就是戲劇性體現。為更加立體呈現歌劇表演的戲劇性,讓觀眾深入故事,歌劇表演者在聲樂演唱中,就需要思考不同人物在特定的背景下如何展現其個性特征,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更加豐滿,更富有感情。本文就民族歌劇表演藝術中如何體現戲劇性進行討論。
〔關鍵詞〕民族歌??;表演藝術;戲劇性體現
演唱在民族歌劇表演藝術中具有獨特的戲劇性表現,歌劇演員憑借對劇本劇情的把控利用聲音向觀眾傳達劇情人物的感情,表現性格特征以及在不同背景下劇情沖突,引領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不同的戲劇情節(jié)中,要求歌劇表演者具備營造不同情感戲劇氛圍的能力,所以就需要歌劇表演者在舞臺上用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段,演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詮釋故事情節(jié)中的戲劇沖突,抒發(fā)所塑造人物的心理情感,在歌劇表演過程中給觀眾展示戲劇的藝術魅力。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的民族歌劇演唱形式主要是以民歌唱法或戲曲唱法為主,演唱的風格比較有特色,所包含的韻律節(jié)奏一直在音樂演唱過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對演唱節(jié)奏的把控可以體現演唱者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聲音與音樂完美融合是聲樂演唱在民族歌劇表演藝術中的重要體現,因而展現故事本身的戲劇性又是衡量民族歌劇表演能力的重要評判標準,所以對于歌劇表演者的聲音要求和技巧要求也比較高,特別是對于民族歌劇的表演者來說,既要符合聲樂演唱的要求,也要滿足觀眾欣賞的需要。
(一)傳統(tǒng)民族歌劇視聽方式呈多元化趨勢發(fā)展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多元文化正在滲透當今社會,民族歌劇表演藝術也受到一定影響,人們可供選擇的音視演唱領域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再者,民族歌劇表演是一門充滿個人思想情感的藝術,相較于廣為流傳的音樂形式,民族歌劇表演更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因此,更加考驗表演者在歌劇表演過程中的專業(yè)水平,但也不要只是憑借他人對歌劇音樂的感受來判斷作品的好壞,那是虛無縹緲的假象。
(二)年輕一代歌劇表演者功底薄弱
相較于老一輩藝術家,年輕一代的民族歌劇表演者在表演經驗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缺乏更多的舞臺實踐鍛煉。主要表現在個人氣息掌控、聲音控制和感情的融入等方面,所以在積累經驗的舞臺表演過程中,年輕一代的民族歌劇表演者應在場外多下功夫。在排練過程中要做好充分準備,首先要深入了解民族歌劇的時代背景,再根據人物特征和情感表達來掌握音樂節(jié)奏,其次要掌握民族歌劇的創(chuàng)作背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換一種思維去看待劇本和演唱本身所富含的意義。除此之外,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歌劇演員一些參考,歌唱者要了解作者為什么會寫這樣的歌詞和歌曲,歌劇演員又如何通過歌聲的表達與民族歌劇產生共情,以此達到細化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的個性特征。
(一)注意聲樂演唱與劇情的節(jié)奏
在民族歌劇表演中,既有節(jié)奏舒緩讓人平靜的歌唱,又有節(jié)奏歡快讓人喜悅的演唱。不論是哪一種風格,只要通過反復理解練習,反復研習歌劇的內在情感聯(lián)系紐帶,才能把握好歌劇演唱的風格節(jié)奏。在歌劇表演過程中,每一個歌者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也許這些閃光點不會被人輕易發(fā)現,但是歌者要十分清楚自己的演唱特質,只有把握好自己的歌唱表演節(jié)奏,才能成就自己民族歌劇演唱的獨特風格。歌劇表演雖然是以個人和團隊表演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但是每個人都是整體環(huán)節(jié)的節(jié)點,都要精準地把握好自己的演唱節(jié)奏,一旦有人突然掉鏈子,亂陣腳,就會導致大家為整個歌劇演出的努力付之東流。因此在歌劇表演的團隊合作中,每一個歌者都要把握好控制好演唱節(jié)奏,確保自己能夠完美地完成表演,為自己加分,為團隊表演出彩。
(二)歌詞演唱要注意把握好表演的度
歌詞演唱是把握好演唱節(jié)奏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演唱歌詞這種方式,演唱者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到飾演人物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達到對飾演人物更加深刻的理解。歌劇表演者的高度將直接影響到舞臺的表演效果,這就需要民族歌劇表演者在演唱過程中將詞與曲充分糅合,最終以一種較為優(yōu)美的表演讓觀眾感受到歌劇的無限魅力。同時在歌詞的演唱把控過程中,歌詞演唱的音準十分重要,必須在演唱過程中做到發(fā)音清晰,表演者是用聲音傳遞情感,是用表演、技巧和情感感染觀眾,讓觀眾切身感受到歌劇的穿透力與共情力,讓觀眾在美妙的歌唱中感受到民族歌劇帶來的視覺盛宴。
如果民族歌劇的戲劇性能夠為傳統(tǒng)舞臺注入一股全新的力量,那么相信民族歌劇表演者會在這樣充滿活力的氛圍下茁壯成長。如今,在課堂教學中會讓民族歌劇表演者和編導雙方共同定義音樂教學,表演者也會在新理念下更快地接收聲樂新知識,有助于加深對民族文化、音樂的全新認識和了解,從而達到更好地培養(yǎng)民族歌劇表演者演繹好作品的目的。
民族歌劇在表演過程中對于飾演角色的內在把控和外在表現,是歌劇演唱者在戲劇表演中的基本要求。歌者在舞臺表演中應該找到一個超然輕松的自己,一種令人舒服的演唱風格和舞臺表演狀態(tài)。因此,民族歌劇編導、歌者要在時代前進的洪流中推陳出新,善于打破常規(guī)。同時,歌唱者對歌詞的演唱要有一定的原汁原味的民族風,加深民族歌劇的魅力,讓民族歌劇更受歡迎。
(一)結合歌劇音樂,強化專業(yè)訓練
通過唱歌找到聲樂課的樂趣,可以采用聲勢教學法,讓練習者采用肢體動作進行音樂節(jié)奏訓練。在民族歌劇表演中,音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對于歌劇表演者來說,音樂不僅是表演的輔助工具,更是表演者專業(yè)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民族歌劇的專業(yè)表演訓練中,音樂與表演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音樂的引導,表演者能夠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表達和把握好角色的性格特點,在舞臺上的表演更為生動真實。誠然,專業(yè)訓練也能夠很好地幫助表演者調整自己的氣息和聲音,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才能更好地演繹民族歌劇的戲劇性角色。
在民族歌劇的訓練、表演中,音樂與情感的結合還需要注重細節(jié)的掌握。旋律、節(jié)奏是音樂的靈魂,也是民族歌劇表演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演唱者需要通過控制自己的呼吸、動作和聲音,與歌劇音樂節(jié)奏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營造出更加真實、自然的舞臺效果。這樣民族歌劇的戲劇性表演不但能讓觀眾感受到音樂的美,更能讓人感受到表演者對角色的演繹和對歌劇藝術的完美追求。
此外,還可以在舞臺上借助樂器來幫助表演者進行音樂節(jié)奏的訓練,也可以通過樂器打擊、吹奏的方式,讓民族歌劇表演者了解更多音樂演唱深層次的內容,激發(fā)民族歌劇表演者內心潛在的音樂激情,讓歌劇表演者在課外能主動用一種樂器的演奏方式練唱,從而達到自主專業(yè)訓練的目的。
(二)利用民族樂器,練習聲樂演唱
在我國56個民族中,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文化,而樂器則是這些音樂文化的載體。民族樂器能夠輔助聲樂練習,呈現出更具張力的表演效果。依托民族樂器,進行聲樂練習方式的確值得探索。因為不同的樂器在演奏的過程中都會發(fā)出獨具特色的聲音,無論是用雙手演奏還是嘴和手同奏,每一種傳統(tǒng)樂器都可以發(fā)出悅耳動聽的聲音。但民族歌劇表演者在學習時卻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傳統(tǒng)民族樂器,常用的樂器多數是鋼琴等西方樂器。如果條件允許,在練習聲樂演唱時,可根據曲目的旋律和情感脈絡來選擇相應的民族樂器。
聲樂演唱與民族樂器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豐富民族歌劇藝術的表現形式,還可以更好地理解、塑造音樂之美。通過不同樂器之間的協(xié)同配合,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具有時代感染力的民族歌劇音樂作品。優(yōu)秀的民族歌劇作品可以讓觀眾感受到藝術之美,更能激發(fā)觀眾的音樂情感和時空共鳴??傊?,利用民族樂器練習聲樂演唱是一種有意義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
(三)融合歌劇唱詞,感受音樂魅力
音樂是一種優(yōu)美的藝術形式。如民族歌劇的唱詞在悄無聲息中穿越時光,去領略或喜或悲的平凡人間。每一個音符和一段唱詞,都是演唱者對歌劇情感的無限傾注,使觀眾身臨其境。當音樂與歌劇唱詞碰撞時,民族歌劇仿若擁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觀眾進入一個充滿浪漫情感的音樂世界。同時,民族歌劇中的獨唱歌詞也獨具情感表達,演唱者通過嗓音、氣息、力度的變換的方式,能淋漓盡致地將歌劇的情感釋放。民族歌劇的獨唱部分不僅具有藝術感染力,同時也為歌劇增添了觀賞性和藝術性。
總之,歌劇唱詞與音樂的完美結合是一種極具魅力的聲樂藝術形式。它通過聲音來演繹情感,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歌劇世界,也能夠讓觀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戲劇的張力。
(四)融入環(huán)境練習,感受演唱樂趣
民族演唱許多方式是根植于大自然,或對自然界聲音的模仿,或本身就是以大自然為舞臺。演唱者可根據實際,首先在大自然中演唱練習,換一種環(huán)境去感受歌劇的魅力。演唱環(huán)境的確會影響歌劇表演者的心情,在大自然中聞一聞花香和泥土的芬芳,體會一下微風拂過臉龐的感覺,民族歌劇表演者的心境也會隨之改變,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民族歌劇的音樂之美,會用心去思考音樂之中所蘊含的真實情感,練習的效果更突出。其次在室內的表演練習過程中加入民族器樂,練習演唱時的故事情感會更好地釋放出來,表演者能同時感受到傳統(tǒng)民族器樂的聲音特點,為聽覺帶來變化。
另外,利用周末的時間舉行一場室外集體練唱,這樣的活動可以減緩表演者在室內練習的緊張不適感。相比室內,練唱者在室外集體活動所達到的學習效果會更好,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更容易激發(fā)表演者角色感情的轉變。此外,可以將經典歌劇進行演繹并深摳劇情,對郭蘭英的《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和《倚門望》、王玉珍的《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萬馥香的《五洲人民齊歡笑》、方曉天的《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和《大風給我傳個訊》、蔡培瑩的《鳳凰嶺上祝紅軍》及蔣曉軍的《海風陣陣愁煞人》等著名歌劇進行練唱。
民族歌劇藝術雖不乏其戲劇性,但民族歌劇的戲劇性大部分由音樂和演唱來承載,小部分為情感臺詞對白和舞蹈表演等。這恰好說明民族歌劇為綜合藝術,其戲劇表現手段也是多樣化的。
音樂是民族歌劇的靈魂,也是戲劇性體現的關鍵所在。在民族歌劇中,音樂不僅傳達情感,更是劇情發(fā)展的動力源泉,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和聲等元素與劇情發(fā)展、角色情感轉變緊密相連,在舞臺上營造出濃厚的戲劇氛圍,讓觀眾身臨其境,陶醉其中,這就是中國民族歌劇的魅力所在。而語言是民族歌劇的另一重要表現手段,在歌劇中,語言通常為唱詞、對話,既具有音樂性,又富有戲劇性。民族歌劇的唱詞是通過韻律、節(jié)奏、音調等元素來傳達角色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對話則通過角色之間的言語交流,來展示劇情發(fā)展和人物關系,進一步增加民族歌劇的戲劇性。
故事情節(jié)是民族歌劇的骨架,是戲劇性體現的關鍵基礎。在民族歌劇表演中,情節(jié)通常是圍繞主題展開,通過起伏的劇情故事和矛盾沖突,來展示故事人物的命運和性格。這些情節(jié)的設定安排,使觀眾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劇情的張力和戲劇性變化。不過,要注意角色才是民族歌劇的核心,也是戲劇性體現的關鍵所在。在民族歌劇表演中,通過音樂、語言、情節(jié)等要素,塑造出各種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不同角色。這些角色在劇情發(fā)展中,通過歌唱、對話、表演等手段,呈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特征,進一步增加歌劇的戲劇性。
綜上所述,民族歌劇的戲劇張力,使民族歌劇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讓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民族歌劇的獨特魅力。
本文探討的是歌劇演唱在民族歌劇表演藝術中的戲劇性體現,是針對狹義的中國民族歌劇而言的。關于民族歌劇的體裁特征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因為這個問題與民族歌劇的戲劇表現手段有關。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歌劇演唱應該是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在歌劇表演的舞臺上,民族歌劇藝術以其獨特的戲劇性一一呈現,可以觸動每一位觀眾的心靈。民族歌劇藝術是一場音樂和歌唱的盛宴。歌劇表演是通過高低起伏的嗓音、豐富的情感和精準的演繹,將每一個角色、每一句歌詞賦予了故事生命和靈魂。
我們可以帶入這樣的情景,在劇終部分,歌劇表演以其獨特的戲劇性使民族歌劇故事演繹達到了高潮。所有的人物情感和所有的故事線都在此時交匯、升華,匯聚成了最為激動人心的瞬間,仿佛每一個音符、每一句臺詞,都在舞臺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和立體呈現。所有觀眾的熱情也被充分調動起來,它不僅僅是一場聽覺、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劇終前,臺下觀眾與劇中的角色、劇情深深地融成一片,形成了強大的上下共振的磁場,共同完成一部優(yōu)秀的民族歌劇藝術作品,這就是歌劇演唱者在民族歌劇表演藝術中的戲劇性體現。
參考文獻
①胡眺:《中國民族歌劇實踐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黃河之聲》,2019年,第10期。
②曹明明:《民族歌劇對中國聲樂教學的影響》,《北方音樂》,2018年,第1期。
③沈德鵬:《關于中國民族歌劇對中國聲樂教學影響的探究》,《音樂生活》,2017年,第4期。
④于君:《初探中國民族歌劇實踐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中國民族博覽》,2016年,第11期。
⑤王紅艷:《試論中國民族歌劇對中國聲樂教學的影響》,《北方音樂》,2014年,第3期。
⑥張強:《聲樂演唱在民族歌劇表演藝術中的戲劇性體現》,《歌唱世界》,2014年,第8期。
⑦郝亮亮:《論聲樂演唱在民族歌劇表演藝術中的戲劇性體現》,《音樂生活》,2021年,第1期。
⑧譚強:《淺析中國民族歌劇聲樂作品的藝術風格處理》,《北方音樂》,2021年,第23期。
⑨高昕昱:《試論戲劇性演唱思維對歌劇詠嘆調詮釋的必要性——以〈去追隨我親愛的戈?!禐槔?,西安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作者簡介
王媛媛,四川藝術職業(yè)學院講師,三級演員。
責任編輯:鄭雪